寨豁鄉“三轉變”扭轉北山生態環境“舊容顏”

一是把採礦區轉變為採摘區。

鄉農站、林站等部門積極引導各村種植經濟苗木,讓採礦區重添新綠。先後在小底、玄坦廟、橋溝、饅頭山等村種上櫻桃、冬桃、花椒等苗木,疫情期間新增種植優質林果320餘畝,累計林果種植面積達18500畝。同時,積極為貧困村爭取扶貧項目,累計投入800餘萬元鋪設通村道路、美化亮化村內環境,為採摘區建設提供硬件基礎。

二是把採礦區轉變為深加工區。在採摘區建設的基礎上,努力把採礦區轉變為深加工區。在老採礦區種植連翹、蒲公英等中藥材作物1000餘畝,並對成熟作物進行再加工,製作成連翹茶、蒲公英茶等成品。先後成立了博愛縣太行人家農村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和清晨食品有限公司,吸納本地勞動力40餘人,公司通過銷售特色茶品實現年收入30餘萬元,達到純綠色種植、深加工生產、高利潤回報的目的。

三是把採礦區轉變為旅遊區。指導各村依據自身特色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發掘旅遊資源、拓寬思路發展旅遊經濟。將採礦洞進行修砌、裝飾,作為景點進行保護開發,增加觀賞和旅遊價值;鼓勵群眾利用自家院戶建設農家院,形成特色旅遊景點。把採礦區轉變為旅遊區,既保護了北山生態環境,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北山治理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寨豁鄉私挖亂採和非法礦產品經營加工行為得到全面遏制,依法取締石料廠6家、非法礦產品經營加工點10餘處,累計種植各類苗木30餘萬棵,恢復植被8000餘畝。寨豁鄉將通過實施“三轉變”工作方針,繼續扭轉山區“舊容顏”,讓綠水青山變致富“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