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2020:從“數字化”走向“數智化”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商行業的發展也不容小覷。2020的電商也逐漸的從“數字化”走向“數智化”。那2020的電商行業應該如何發展,又有哪些增長機會呢?

电商2020:从“数字化”走向“数智化”

近十年的中國互聯網經濟為消費增長帶來了巨大的突破,在大眾消費觀變化、下沉市場增長、電商直播興起、網紅經濟成長等多類原因的助推下,2019年的電商市場格外精彩。

同時,隨著線上線上場景融合、數據決策技術等深度應用,2020的電商行業正在從“數字化”向“數智化”的進一步探索。

2019年電商市場的變化之一體現在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方面。

在電商的衝擊下,實體商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

而“直播+零售”模式的出現,幫助實體商業改善生存現狀。

近兩年,網絡直播愈發受到實體店的重視,一方面,實體店通過直播可以抓住用戶獵奇的心理,傳遞品牌價值,另一方面,直播突破了空間和時間限制,覆蓋到了更廣泛的消費人群,可以有效提升門店坪效。

其次是數據決策與反向定製的興起,以往傳統企業的做法是:委託市場調研公司花費幾個月甚至超過一年的時間對潛在的目標消費者問卷調查或者訪談,而現在則可以藉助電商平臺的數據能力,大大縮短這些環節——“喜歡什麼賣什麼”“要什麼賣什麼”之所以成為現實就是基於對平臺數據的高價值挖掘後的C2B 反向定製。

過去商家研發新品更多依賴商業直覺、感性決策,風險高且難以複製,而現在一款新品要不要生產,生產多少,消費者喜不喜歡,都可以從平臺的數字系統得到答案,人的決策變成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決策。

再次是直播電商的興起,短視頻和直播改變了許多產業現狀,甚至一個地區的生活和經濟形態。

如:義烏集中了全球 80% 以上的小商品,8 萬多個商鋪,背後又連接著工廠,庫房裡不僅堆滿了密集的小商品,同時也是是最佳的直播間。

直播以及背後的完整供應鏈使其成為當下及未來最有想象空間的電商形態。

同樣具有發展空間的電商形態還有垂直領域的電商,如:垂直“五環外”市場的拼多多正在實現在社交電商渠道上的強勢增長,相比於一二線城市稀薄的流量紅利,利用縱深市場消費者對口碑傳播的依賴、對各種社交玩法更高的接受程度,面向縱深市場的社交電商仍然有更大的可能性。

那麼,2020電商還有哪些增長機會?

一、私域流量運營

私域流量本質是基於各種入口、有一定共性客戶聚合起來的社群,其中,公眾號、微信群、QQ群都是私域流量的重要承載。

對品牌而言,客戶進入私域流量池,並不意味著工作就結束了,相反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將運營重心從拉新轉向維護與運營。

二、後端資源整合

國內電商前端已經領先發達國家四五年,無論是移動支付、物流、O2O,支撐發達電商的後端是中小貿易商與個體司機以及千萬級的中小工廠,零散後端的比較效率遠低於世界發達水平。

在過去高增長時代,後端效率或許那麼重要,因為其他生產要素(如人力、流量)成本低廉,但隨著過去幾年里人力成本增長超過50%,前端電商的獲客成本甚至以倍數級增長,正在倒逼企業整合後端資源。

三、網絡直播

5G時代,直播成為電商商家的標配。

得益於5G技術,直播不僅會更快更高清,甚至可以進行放大和縮小,觀看商品更細節的部分。

同時,直播間的可看性也會越來越強,直播所能覆蓋的領域將越來越廣,並增強用戶和直播之間的互動性,甚至會出現 AR 或 VR 直播、互動直播等新型直播方式,讓消費者在直播間的感受無限趨近於線下。

除了這些新機遇,電商正在不斷借力數字技術,完成從“數字化”向“數智化”的轉化。

如:雙11週期中,支付寶展示了千億元級別的數字金融計算能力;京東星鏈零售物聯平臺助力超過1萬家線下門店完成智能化升級;蘇寧的智能物流優化算法,為包裹配送提供智能化的派工和配送路線優化,加速物流數智化……2020,電商數智化也將藉助多樣的技術產生新機會。

四、物流提速

隨著電商平臺交易與物流數據的增長與沉澱,物流提速這一命題出現了新的解法:將商品提前下沉。

如,智能分倉技術即是依託菜鳥遍佈全國的前置倉體系,提前把貨備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倉裡,只要消費者一下單,馬上從最近的倉庫發貨。

那麼,如何判定商品是否能成為爆品,又是否是適宜下沉?

這就需要再次發掘數字化的力量,分析歷史數據、預售數據等等之後做出判斷,選出某個區域消費者最可能購買的爆款商品,再提前把貨備在該區域最近的倉裡。

五、用戶運營

“機器思考”的條件是有足夠多的數據可供學習,數據樣本越豐富、細節越準確,人工智能就會越“聰明”。

各個平臺積累了海量消費數據,包括多產品在多平臺的價格數據、價格走勢、價格定位等等。

還有用戶對產品價格的認可度等數據紀錄,能夠密切關注全網熱銷產品的價格波動,為商家或平臺提供更嚴謹的用戶畫像。

如出現人為誤操作或明顯異於合理區間的價格,系統可以立刻監控並判別,將 MGC(機器生產內容)或者 BGC(商家生產內容)時反饋給商家或平臺,避免造成後續損失。

六、未來支付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二維碼支付並非移動支付的終極形態,儘管其終極形態還未可知,但隨著刷臉支付領域中成熟產品的出現,綜合了技術、競爭、商業等因素,加之刷臉支付的無感體驗帶來的便捷性都是未來支付在探索的方向。

另外,5G 時代所體現的萬物互聯,刷臉支付是否可以越過手機,讓一些盲人、老年人以及沒各類群體都有可能被納入到這場支付端的體驗變革中來。

在消費觀念、技術進步等一系列的原因推動下,電商2020年正在從“數字化”走向“數智化”道路。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q9HeM9dhb-f3_YpoevnB8Q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CCO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