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小刀,一個民謠歌手的田園世界

喬小刀,一個民謠歌手的田園世界


知道喬小刀是從一個認識的人口中,那不過是一次閒聊,對方提及如果喜歡聽民謠,“大喬小喬”可以關注一下。


當即我上網搜他們的成名曲《消失的光年》,隨後愛至心底。那種感覺像是朋友坐在對面彈吉他,唱歌給你聽。瞭解之後才知道,小喬那時候還很小,是少女模樣,聲音裡有童稚和靈氣,天真又輕快。大喬聲音略帶滄桑,是成年男性的聲線,這樣兩種聲音融化在一起,是塵世中有一些美。


又去關注了不少,好幾首歌曾經翻來覆去地聽。即使這裡面有些東西被嘲笑為“沒有旋律”,“不著調”,有些吉他聲顯得刺耳。而他的聲音也說不上多麼與眾不同,與專業歌手相比不免有一些距離。


喬小刀,一個民謠歌手的田園世界


但我瞭解到的是,他進入音樂圈時的單槍匹馬,說起來真的是半路出家。從對自己產生明確認識,知道自己不能搖滾不能朋克只能民謠,他便跟著身邊幾位優秀的做民謠的朋友學習:跟鍾立風學寫簡單的歌詞,跟萬曉利學習後音和低音唱法,又學習“亂七八糟”的吉他彈法,連主唱都只是自己的侄女喬木楠。


最終產生的唱片,“布制的封套是大喬親手印刷,小喬和奶奶踏縫紉機做出來的”,不管是質量和設計,都沒有什麼大手筆。不像現在流行的很多歌曲,包裝和宣傳都很到位,但那些歌,聽過一遍就覺得足夠,再多了,就容易生厭。


這種用心做的東西,或許才是民謠引起共鳴的意義所在。


喬小刀,一個民謠歌手的田園世界


那年的喬小刀,還是留著長髮的文藝青年,他的頭髮垂在肩上,有種落魄藝術家的況味。2007年,他30歲,人生正開始步上一個嶄新的臺階。再往後,出了新的唱片,小喬也逐漸長大。


他參加大學的交流,在一席演講,又去了麗江建咖啡館,每一項似乎都與民謠歌手該走的路徑相去甚遠。但直到現在,在各種民謠盛行的當下,我仍舊時時循環,當時折心的曲子。說是不專業也好,過氣也罷,都無關緊要。畢竟我們聽民謠,聽的都是自己的心事,想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因為這世間,只有一個喬小刀。


喬小刀,一個民謠歌手的田園世界


他身上所具有的屬性,即便有執著、低調、勇敢、和善這些詞來形容也並不為過。若說這世界是滋養萬千模樣的土地,從一開始,他就以自由的形態,可上天翱翔,也可壓低了自己往土裡埋。


他是手藝精湛的木匠,是頭腦風暴不斷的創意達人,也是一位民謠歌手。在《農夫漁夫》裡面,他願意放棄所有,只在自己的田園中耕耘勞作。在《漁樵問答》中,他嘗試古典元素,在自己的理解下嘗試民謠的新形式。在《烏龜》裡面,他唱這危險世界的無奈,讓人想到自己的細弱生命。


喬小刀,一個民謠歌手的田園世界


這些歌,我反覆聽,但《農夫漁夫》始終不敢多聽。有一些東西,你一定不願意過度消耗,像喜歡的電影,愛看的書,寧願它們更像是距離有些遙遠的朋友。這樣每次相見,都有意外的驚喜。


就這樣,它們在我心上,吹出萬縷清風,拂下渺渺花瓣,落下的種子,會在一日復一夕的期盼中,長出令人心儀的果實。那時候,時間在身邊慢慢倒退,一切緩慢安靜,一如最平穩真實的呼吸。在那些聲音裡,我是能夠靜下來的。


又記得前段時間,看見他發了一張圖片。高大蓊鬱的樹木投射出大片綠蔭,大喬小喬站在樹下,木楠已亭亭,抱著吉他而立,而刀叔年至不惑,整個人也是氣定神閒。還寫了一段——


四年之前 退隱浮塵 / 擇田雲南 與愛相依 / 不問時事 閉口緘言 / 不交不往 歸一時間 / 造木畫境 安居美好 / 有時清風來 靜觀放空雨 / 有時櫻花落 流光入茶夕 / 遙想年華錦夢 / 戲笑過客言傷 / 已過四十 眾事開明 / 心懷若廣 歉然微笑 / 春和景明 撫琴晚風 / 至此時節 餘年留念


這是他們2017年專輯《歸隱》的序言,世事流逝如此之快,昨日見過的人今天或許就忘。但我仍以赤子之心,等待大喬小喬,歸隱歸來。我們終將回到自己內心平靜的高原,在他們的歌聲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