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坦克通信設備、坦克電氣設備及其它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是現代坦克戰鬥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觀瞄系統、火炮威力和彈藥的威力。現代坦克一般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紅外、微光、夜視、熱成像等設備對目標進行觀察、瞄準和射擊。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彈等多種類型的炮彈,還可發射 炮射導彈。不同類型的穿甲彈對目標的破壞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 2000 米距離上能夠穿透 400 毫米厚的 裝甲,在 1000 米距離上可穿透 660 毫米厚的裝甲,破甲厚度可達 700 毫米。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除具有較大的破壞威力外, 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 米原地對固定目標射擊可達 80%,1500 米行進間對活動目標射擊能達 到 60%以上。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穿甲彈

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生動制導炮彈,命中精度還會大大提高。不難看出,坦克炮的命中 精度和導彈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優於導彈,所以各國主戰坦克仍以火炮為主要攻擊 武器。

總體結構

現代坦克大多是傳統車體與單個旋轉炮塔的組合體。按主要部件的安裝部位,通常劃分為操縱、戰 鬥、動力-傳動和行動 4 個部分。 操縱部分(駕駛室)通常位於坦克前部,內有操縱機構、檢測儀表、駕駛椅等;戰鬥部分(戰鬥室)位於坦克中部。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駕駛室)

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車內空間,內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統、通信設備、三防裝置、滅火抑爆裝置和乘員座椅,炮塔上裝有高射機槍、拋射式煙幕裝置等;動力傳動部分(動力室)通常位於坦克後部,內有發動機及其輔助系統、傳動裝置及其控制機構、進排氣百葉窗等;行動部 分位於車體兩側翼板下方,有履帶推進裝置和懸掛裝置等。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駕駛室)

在總體佈置上,大多數坦克是是駕駛室在前,戰鬥室居中,動力-傳動室在車體後部且發動機縱置。 有的坦克將發動機橫置,有的坦克將動力-傳動裝置佈置在車體前部。 坦克乘員多為 4 人,分別擔負指揮、射擊、裝彈、駕駛等任務。

有些坦克採用了坦克炮自動裝彈機, 這樣就不需要裝填手,通常為 3 名乘員。 武器系統 主武器多采用 120 毫米或 125 毫米口徑的高壓滑膛炮。炮彈基數一般為 40~50 發,主要彈種有尾翼 穩定的長杆式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脫殼穿甲彈採用高密度的鎢合金或貧鈾合金彈芯,初速達 1650~ 1800 米/秒,在通常的射擊距離內,可擊穿 500 餘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多用途彈對鋼質裝甲的破甲深度 可達 600 毫米左右,而且兼備殺傷爆破彈功能。各種炮彈多采用帶鋼底託的半可燃藥筒。有的坦克炮有 自動裝彈機,有的坦克炮可發射反坦克導彈(也稱炮射導彈)。 輔助武器多采用 7.62 毫米並列機槍、12.7 毫米或 7.62 毫米高射機槍,有的裝有榴彈發射器。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現代坦克普遍裝備了以電子計算機為中心的火控系統,包括數字式火控計算機及各種傳感器、炮長和車長瞄準鏡、激光測距儀、微光夜視儀或熱像儀、火炮雙向穩定器和瞄準線穩定裝置、車長和炮長控制裝置等。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火控計算機用微處理機作中心處理裝置;測距儀多用摻釹釔鋁石榴石或釹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傳感器可自動輸入多種信息,供計算火炮瞄準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長主瞄準鏡多為可晝夜 測距、瞄準的組合體裝置,並配有瞄準線穩定裝置,車長主瞄準鏡一般為周視潛望式。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現代新型主戰坦克,火炮俯仰範圍-6°~+20°,火炮和炮塔為電液或全電式驅動,炮塔大回轉速度 0.393~0.995 弧度/秒,射擊反應時間 6~12 秒,首發命中率 65%~90%。

履帶

履帶履帶用來緩解重型穿甲彈的破壞力,分散了穿甲彈的破壞力,而且可以自如行駛,但是如果履帶脫 落就難以安裝.國外已研發了 6 輪無履帶坦克。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推進系統

多采用廢氣渦輪增壓、中冷、多種燃料發動機,有的採用了電子控制技術,M1 和 T-80 坦克安裝了 燃氣輪機。發動機功率多為 883~1103 千瓦,轉速 2300~2600 轉/分,單位體積功率達 543~794 千瓦/ 米,燃油消耗率 231~271 克/千瓦小時。 傳動裝置多采用電液操縱、靜液轉向的雙功率流動液行星式,將動液變矩器、行星變速箱、靜液或 動靜液轉向機構、減速制動器等部件綜合成一體,功率密度有的高達 811 千瓦/米。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T-80

T-72、T-80 坦克傳動 裝置,採用了兩個與側傳動器相組合的機械行星式變速箱。 坦克行動裝置多采用帶液壓減震器的扭杆式懸掛裝置,有託帶輪的小直徑負重輪式和銷耳掛膠的橡 膠金屬履帶式履帶推進裝置。90 式和“挑戰者”等坦克採用了液氣式或液氣-扭杆混合式懸掛裝置。 坦克單位功率多為 20 千瓦/噸左右,大速度 55~72 千米/時,越野速度 30~55 千米/時,大行程 300~650 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大爬坡度約 30°越壕寬 2.7~3.15 米,過垂直牆高 0.9~1.2 米,涉水深 1~1.4 米。 多數坦克裝有導航裝置和隨車攜帶有可拆卸的潛渡裝置。


防護系統

車體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屬與非金屬複合裝甲,車體兩側掛裝屏蔽裝甲,有的坦克在鋼裝甲表面掛裝了反應裝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彈能力,特別是防破甲彈穿透能力。

坦克正面通常可防禦垂直穿甲能力 為 500~600 毫米的反坦克彈丸攻擊。 為撲滅車內火災和防止破甲彈穿透裝甲後引起車內油氣混合氣爆炸,車內多裝有自動滅火抑爆裝置。為減輕核、化學、生物武器的殺傷破壞,車內安裝有三防裝置,有的在乘員室的裝甲內表面附設有削減中子流貫穿的防護襯層。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T-80

此外,還配有煙幕裝置及其它偽裝器材和光電對抗設備,並採取進一步降低車 高,合理佈置油料和彈藥,設置隔艙等措施,使坦克的綜合防護能力顯著提高。 通信設備 一般裝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調頻電臺和一套坦克車內通話器,車外有用於步坦聯絡的通話盒,指揮坦克通常裝備兩部電臺。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坦克電臺

現代坦克電臺多采用集成電路,帶有保密機、抗干擾裝置和微處理機控制器, 大通信距離可達 25~35 千米。 電氣設備 電源採用低壓直流供電體制,多裝有一臺功率為 10~20 千瓦的硅整流交流發電機和 4~10 塊容量達 300~600 安培小時的蓄電池,T-72 坦克採用了直流的起動-發電兩用電機。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等組成

坦克各控制系統引入了大量電 氣、電子部件,有的用電裝置採用了自動程序控制,並開始形成一個信息傳輸、功率控制、數據處理和 故障自檢的多路傳輸的統一控制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