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基本控制,怎麼振興實體店?大家是否同意關閉部分電商?

最暖牙醫


電商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向,是不可逆的。不要總是抱著這種老思維,一遇到阻力就想著用看不見的手去幹預市場,電商的發展是消費者選擇的,而不是做電商的人,實體店關閉的大有人在,而電商更是屍橫遍野,絕大多數的電商經營者都成了互聯網經濟時代的炮灰。

所以,不要眼紅電商的生意,人家也都是辛辛苦苦打拼出來的,在電商競爭白熱化的時代,你認為隨便開個網店,不需要投資,憑藉一臺電腦敲敲鍵盤就能賺錢的嗎?現在要把電商做好,投資的精力和財力一點都不比實體少,實體店和電商,不管是兩個市場上的經營者,面臨的是一樣的困難,區別不過是一個在線上一個在線下,一個有硝煙,一個沒硝煙,但殘酷性是一樣的。

實體店生意好不好,和電商沒有關係,關鍵還在個體經營。在互聯網經濟浪潮中,你必須去接觸和適應電商,而且還要學會兩條腿走路,一邊開實體一邊線上銷售,線上線下同步開展,而且有實體店的做起來要比單純的電商有優勢,因為有實體支撐,更有說服力。

不要去埋怨電商的存在,多考慮一下自己的出路,我始終相信,一個擅自做生意的人,頭腦絕對是靈活的,而且嗅覺也靈敏,即便是做起電商來,也差不了,不會做生意的,天下就他一家,他都有可能把店開死。


元芳有看法


從家到辦公室,要路過兩個商業街,要從眾多個實體店門口走過。

從疫情最初,仍會有較多的實體店開門正常營業。

後來,只有零星的實體店老闆們開門,冷清的守望著顧客進門。

後來,整條街道沒有任何一家實體店開門。

後來......

後來會怎麼樣?

呆在家裡的實體店老闆們,從最初的焦慮,到強迫自己平靜下來。

思慮最多的還是,疫情過後,該如何重塑未來?

實體店門已關,同時也打開了實體店老闆的焦慮

01

疫情期間,呆在家裡的實體店老闆們最焦慮什麼?

從平時的忙碌操勞,到今天的無事可做。沒有任何一個實體店老闆們感到清閒,輕鬆。反而是更加的焦慮和不安。甚至有的失眠,從來沒有停止對現狀與未來的思考。

一.即使關門,也要每天分攤的固定費用

1.房租費

實體店的存在方式,就是有固定的經營場所。也是我們傳統經營的主要模式。所以,作為實體店老闆最大的一筆經營成本就是:房租。

無論是大中小城市,最貴的房子就是所謂的門面房,因為擁有門面房就可以有固定的租金。而作為實體店老闆,想擁有比較大的人流量,就需要付出更昂貴的租金,才能擁有繁華地段的檔口。

在留意疫情幾天的實體店的情況,最後關門的是一些繁華檔口的門面。也就是房租費最高的門面經營者。關門一天,不能正常營業。分攤到當天的房租費都是不小的成本。

現在對實體店的擔憂,很多是認為規模越大的實體店,面對的困難越大。其中,房租就是很關鍵的因素。規模大的實體店,有的是佔據商業街關鍵地段,多家連續檔口的位置。

所以,這次疫情的出現,很多首先提出的,就是如何想辦法減免實體店老闆的房租,度過危機。

實體店的門面房,地段不同,價格不同

2.人員工資

實體店即便是夫妻店形式的創業,一般也會有1-2名員工。規模大的實體店會更多。

特別是有些特殊的行業,對店員的專業能力和人數都會有要求。特別是對於專業能力有要求的行業,店員的工資待遇都不會低。還有就是和實體店老闆一起創業的老員工工資待遇也會高很多。

這些員工也是帶來實體店銷售業績的核心力量。疫情帶來不能正常營業,為了留住這些員工。實體店老闆們會考慮,要發放一部分基本工資。這些基本工資一般不會低於當地的平均水平。這樣才能維持員工正常的生活。

所以,實體店老闆們想疫情後正常經營,就必須想辦法留住核心員工。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通過溝通,哪怕不開門營業,也要發放一部分工資。爭取得到員工的理解。

疫情期間,實體店老闆仍要考慮員工的基本工資的發放

3.借款利息

對於一些需要高投入的重資產行業的實體店老闆們,很多是靠借貸經營的。特別是為了迎接春節期間的旺季,需要大量的囤貨。

由於實體店的經營性質,一般的借貸通過銀行途徑的不多。大都是依靠民間借貸,信用卡,甚至各種網貸。這就意味著實體店老闆們要承擔很高的借貸利息。

規模越大的實體店,一般借貸越多,每月要承擔的利息越高。風險也越大。因為無論何種形式的借貸本金和利息,都是有周期性的。

所以,實體店即使關門不營業,老闆們每天都要承擔每天固定的利息費用。

這也是除了房租,人員工資,實體店老闆們每天焦慮的主要事情。

每天都可以計算出來的借款利息

房租,人員工資,借款利息這是實體店老闆們經營的必須支付的固定費用。

在實體店生存越來越難的市場格局下,這三項被稱為實體店老闆揹負的三座大山。這是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的說法。

這次疫情的出現,被迫關門停業。雪上加霜。

二.疫情過後,是堅守還是放棄?

疫情期間,呆在家裡的實體店老闆們,除了要考慮每天必須承擔的固定費用外,更多的是考慮,疫情過後是繼續堅持下去,還是放棄。

除了焦慮,每天還會陷入是堅持還是放棄的迷茫選擇之中。

1.關於是否堅守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疫情期間,面對各種壓力,實體店老闆們考慮較多的問題。經常的會自問自己,還需要在繼續堅持下去嗎?

其實,實體店老闆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是痛苦的。畢竟,自己經營多年的行業,經營多年的門店。要關門,重新歸零,是談何容易。特別,是一些年齡稍大的實體店老闆們更是不捨。

但目前的市場情況,特別是這次疫情的影響。目前是每天虧損,這樣下去能堅持多久。

即使疫情過去,想盡快的恢復市場經營,也要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期。

經營多年,誰都不想輕易的放棄,但這樣又能堅守多久呢?

目前的市場情況,還能堅守住嗎?

2.關於是否放棄的問題

實體店生存難,越來越難,這是很多實體店老闆們感嘆的問題。這次疫情更會是雪上加霜。不能繼續承受虧損的情況,只有放棄。

所以,對於一些實體店老闆面對目前的困境,已經考慮放棄,在重新開始尋找創業的路徑。


所以,疫情期間,是堅守還是放棄,大多數老闆是迷茫的。這是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最真實的狀態。

堅守還是放棄?迷茫

02

疫情期間,實體店老闆們在家能為經營做些什麼?

對於大多數實體店老闆,面對目前的困境,都還是要面對,要繼續走下去。那麼,在這個疫情期間,雖然不能正常開門營業,又能為疫情後的經營做些什麼?

一.主動與房東溝通,爭取房租費能有所減少


一個方案是通過減免不能正常營業期間的房租,同時延長租期,調整租賃合同。這樣應該能得到房東的認同。

另一個方案,如果不是長期租賃,比如按月租賃。店面貨物不多,可以隨時調整。這種情況可以停租,減少這段時間的壓力。

有一種情況,就是經營的店面已經在街道或者商業街,經營很多年,也已經沉澱了很多的老顧客。這種情況,還是要慎重考慮,保住店面,就是保住以後正常經營的市場。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爭取到減免房租,也減去了實體店老闆很大的壓力

二.主動與員工溝通,階段性的減員或者降薪

疫情期間,雖然實體店的員工們也能理解老闆們所面臨的困境。但不知道實體店老闆們具體的想法。該何去何從。這時候,實體店老闆們,要經過深思熟慮後,主動溝通表明自己的想法。

如果,確實結合自己店面的規模與實際情況,被迫裁員。希望能跟要裁員的員工,真誠交流。如果,是要在降薪,也要提前做出說明。降薪的標準和期限。

在溝通降薪或者減員的時候,實體店老闆們要體現階段性的原則。要分為疫情期間非正常營業,疫情後恢復期,正常營業期。

對於核心員工,應該特別給予真誠交流。或者私下給予特殊的照顧。防止核心員工的流失,影響疫情後正常營業的業績。

被迫階段性減員

三.梳理庫存,提前尋找消化渠道

正常的春節期間,也是實體店老闆們全年備庫存的主要時期。今年,出現的疫情特殊情況,讓很多的實體店老闆庫存壓力很大。沒有達到預期的銷售,很多產品積壓在倉庫。

從目前的情況看,短期內很難能快速消化庫存。特別是一些針對春節期間銷售的商品,是目前實體店老闆們最頭疼的。必須要想辦法尋找消化庫存的渠道。

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供應商。在非常困難的時期,希望能爭取到退貨給一部分供應商,特別是季節性過時的商品。讓供應商分擔一部分庫存壓力。與供應商溝通後,疫情結束,物流正常運轉時,及時退貨給供應商。

實體店老闆們,可以考慮承擔一部分損失,比如物流費用等。不要拖延。

同時,實體店老闆們可以在自己的顧客社群,針對特定的產品降價銷售。特別是老顧客群,低利潤甚至無利潤銷售,儘可能的清理庫存。

梳理庫存,尋找消化渠道

四.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疫情期間,實體店老闆們可以嘗試開展線上銷售渠道。原已經建立的社群,特備是老顧客維護群。可以在社群內開展特殊期間的優惠活動,讓利給老客戶,並讓老客戶幫助傳播。特別是生鮮,日常消費品行業。目前,也是拓展線上業務的機會。


同時,疫情特殊時期,讓更多的實體店老闆感覺到單靠線下開展業務,會越來越困難。必須結合線上業務,嘗試實體店新零售的運作。

在開展社群優惠活動時,一定要注重的環節,就是要讓老顧客真正感受到,在疫情特殊時期的讓利。不能以疫情為由,漲價或銷售過期的商品。這是實體店老闆們應該遵循的底線。


空中堡壘追夢者


馬雲以前鼓吹說“電商是省去中間商,把中間商的利潤直接讓利給消費者”,那麼稍微有點邏輯思維的人就會有疑問:淘寶商家都是廠家直銷嗎?都是製造商嗎?很顯然,淘寶店家絕大多數不是廠家直銷、不是製造商,頂多是銷量不錯的小作坊。也許很多年輕孩子或學生不信我說的,那麼就假設馬雲說的話完全成立,即電商賣家就是廠家製造商。舉個簡單例子:這樣的話本來線下實體店要賣10塊錢的商品在線上店鋪則賣8塊(並且要增加專門的人力去維護線上店鋪),那以前的線下代理商還保留不保留?保留的話批發價算多少?8塊還是…?(根據企業的普遍綜合毛利潤按25%算的話,則線下批發價7.5元左右,廠家直銷線上賣8塊線下批發7.5,而且線上直銷還需要增加員工開支而線下代理則省去這些費用和精力,這樣必然導致線下店鋪難以存活,很顯然這不是自廢武功嗎?所以馬雲的話純屬忽悠孩子)。


不負年華79480390545


有些人一直在怪網上賣假貨便宜沒人查,其實網上只要不貪便宜基本可以杜絕90%假貨,實體店有時候沒少花一分錢也能買到假貨,所以問題不在於真假貨,在於目前店面高房租,店面裝修,鋪面位置不佳導致生意不好,還有水電營業員工資支出等等,電商的優勢在於推產品範圍廣,不存在實體店的這些弊端。還有最大原因我覺得鋪租真的是太貴了,賺的那些錢全捐獻給房東了,這部分高租金的鋪面扼殺了實體店熱情,現在的鬧市區的房租真的高的嚇人,好鋪面好地段是稀缺資源,這個沒法改變,所以網店就有他發展需求,後期如果加入體感虛擬購物技術,就真的如虎添翼。現在想做好只能線上線下結合,實體店必須要做好線下體驗,提供給客戶好的購物體驗,服務,質量保障,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線上你做好推廣,大面積的鋪貨。這個時候店鋪的位置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有知名度後哪怕是在寫字樓都無所謂,在房租上可以降低資金支出,也不用到處鋪店,一個城市有一個體驗點就行。


繁華三千落盡


我以自己21年實體零售到批發再到電商的精力來回答。振興實體店沒有可能。未來的零售的模式一定是實體店體驗電商銷售為主,也就是線下體驗+線上銷售模式。單獨的實體不會太好。除非是理髮、洗車這樣的人工服務店還可以。

電商從2004年的淘寶開始,然後是天貓,京東,再到拼多多,現在是大主播帶貨。實體店已經沒有人光顧了。我從零售到批發再到淘寶,微商,直播帶貨。實體店越來越沒人了,早就想關閉實體店了,這次疫情幫助我下了決心,實體店關閉了。實體店銷售利潤還不足支付店面租金呢。這次疫情把不想網購的老年中年顧客也逼迫網購了。這樣我把所有回頭客都帶到線上了。別人也是一樣的,以前還有一部分顧客不喜歡網購,現在被疫情弄的,都養成網購習慣了。網店價格優勢實體店無法達到。所以實體店的作用就是給顧客體驗,感覺好了還是去網上找同款,價格比實體便宜。所以振興實體店幾乎不可能。

這次疫情過後有大批實體店關閉,特別是服裝鞋帽化妝品,實體衝擊最大。連超市也受沃爾瑪線上衝擊,在家就可以逛超市,採購完送貨到家。以後是智能社會智能物聯。十年前有人對我說將來超市會消失,我絕對不相信,現在我相信了,即使不消失也會被線上分流了。






紫海58888


這個沒有必要,電商也是實體經濟啊,也是有實際商品,服務的,也需要生產,運輸,只是少了一個門市的費用,但是電商的推廣也是開支。我認為電商更公平,以前做生意要到縣城,市裡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去,現在的電商不少人都是農村的農民,他們有了做生意的渠道,搶了部分城市人的飯碗。


翻滾吧北京果脯


電商沒必要關閉,實體店應與電商無縫銜接才是出路,有人質疑實體店的價格虛高但同時電商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怎麼樣讓兩者融合到一起才是一個課題,其實電商的運營成本比實體店的綜合成本一點也不低。


日三盞


得不償失,傳統經濟最大的受益者是房東。為什麼最大收益者不能是房東?他們並不創造勞動價值!沒有創新因子!房東是經濟死水,我們真正要讓國家上臺階,創新和勤勞才是動力。


天蓬元吊


關閉電商沒有法律依據。只有降低房價,降低房租,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再有就是鼓勵生育改變人口結構,因為老年人不想逛街買東西。


tj馮哥


電商嚴重的打壓實體店發展,任由電商發展下去,留在實體的只剩下餐飲教育和房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