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改線”路名徵集之西鄂大道,石橋鄂城寺浸潤輝煌歲月

一座“城”,一座塔,花海里是雲捲雲舒的歷史畫卷……

古鄂國,西鄂遺址,鄂城寺是石橋的歷史。

春風裡,走石橋,從歷史的些許記述和一次考古裡翻閱鄂城的歷史片斷。今天的故事,從周說起。

一座塔,一照壁,浸潤歲月輝煌

“東改線”路名徵集之西鄂大道,石橋鄂城寺浸潤輝煌歲月

一座塔。

這座塔在石橋古鎮鄂城寺裡,大致因寺而名鄂城寺塔。(鄂城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23間建築和一座載滿歷史記憶的鄂城寺塔。它是東改線上一顆閃耀的珍珠,因此眾多市民為“東改線”推薦“西鄂大道”之名。) 之所以叫鄂城寺,或是因為古鄂國在石橋鎮一帶,考古證明西漢時期的西鄂城遺址也在石橋鎮地下。

石橋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西周時期,與黃帝的後裔息息相關。“西鄂是西漢至北周時期南陽域內設置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劃,前後延續700餘年,故地在今南陽臥龍區石橋鎮一帶。此地是黃帝兒子姞姓後裔鄂部落故地,西周時期鄂侯國的中心。”(《南陽鄂城寺·緒論》,中州古籍出版社)

而關於鄂城寺的記載,證明了它曾經的輝煌。明嘉靖《南陽府志》有“鄂城寺在石橋保,故西鄂縣”。金代詩人王元粹曾描繪它“宛北名剎”的輝煌盛大:“可憐海內干戈滿,獨對江山依寺樓。”大約是2015年,在一次考古調查中發現了乾隆御筆題寫的照壁,“皇圖鞏固、帝道遐昌……”

歷史的輝煌與厚重,自然而然地賦予了它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再加上它是宛洛通道必經要塞,早在1400年前就是一個繁華的地方。近代的石橋更是宛北最大貨物集散地,素有“銀石橋”之稱。春日,暖陽,穿行於石橋巷陌,仍能感受到古鎮昔日的繁榮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今天的鎮子裡,除鄂城寺外,仍保留著清代一條街的古代建築,還有鎮外的西鄂城遺址等,一座古鎮文化氤氳。“一村兩國保”,張衡墓和鄂城寺相鄰,在張衡博物館付會軍的帶領下,穿過南陽市第十一中學的操場,來到校園西南隅的鄂城寺舊址。青磚灰瓦、雕樑畫棟,山門、前殿、中殿、東西廂房,一磚一瓦、一梁一柱間,透露著千年的遺風;散落其中的巨型贔屓、明清石碑、雙層柱礎、蓮花碑座等,處處氤氳著鄂城寺曾經的輝煌…… “歷史上,鄂城寺曾規模宏大,殿宇軒昂。淯水繞其左,清流激湍,蒲峰峙其前,層巒聳翠,風雲開合氣象萬千。春和景明之時,四方人士爭先來遊,香客紛至,香火興盛,實為宛北名勝之梵剎。”付會軍說,鄂城寺始建於隋,鼎盛於宋,元末毀於戰火,後代屢有增建,特別是在清代同治七年和光緒二十九年,重修了山門、玉璧、兩廂大門和角門等,使鄂城寺盛景再現。現在,寺內所遺存的大部分建築,皆為這兩次修建而成。

在山門的東側,一座古樸的七級古塔,巍然挺拔,撫摸著斑駁的塔身,讀《重修鄂城寺塔記》碑文:“夫塔為隋大業十三年之建築,層累崔嵬,蒼聳參天,乃宛北鍾靈……”“這座隋塔是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塔高19.67米,平面六邊形,通體用青磚砌造。整座塔身雄偉俊秀,是南北方磚塔風格的融合,極具代表性。”付會軍說,這座塔第一層設塔心室,上部各層均為實心,第二層塔壁每面鑲嵌八塊磚雕佛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其他各層塔壁均為素面。宋代重修保存至今,是我市三座大型宋代磚塔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

西鄂城,古鄂國,它從周代走來

“東改線”路名徵集之西鄂大道,石橋鄂城寺浸潤輝煌歲月

走出鄂城寺,探尋西鄂城遺址,途中傾聽當地老人講古。穿越千年,看到的是一座塔的傳奇……

相傳,鄂城寺塔下有一深不可測的水井,井水與周圍河水同消同漲,井內有張衡用定水神鏈鎖著的清泠淵水龍蛟。後世,有人曾想拉出鐵鏈一看究竟,但拉至一半時,井中便水花滾滾,猿鳴頻發,地動塔搖,後被眾人用大圓石蓋住井口。宋代時,白河經常洪水氾濫,人們懷疑有水怪作惡,於是請人雕琢了一隻巨型石龜,置於鄂城寺塔旁鎮災,以保一方平安。考古調查發現,清代,山門前曾有一琉璃照壁,相傳正中雕刻有乾隆御筆題寫的“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一字一石,四字一列,鑲嵌於壁體之中。其中間4字為青石,四周12字為漢白玉,頗為壯觀,成為當時著名的“石橋八大景”之一……

“這就是西鄂城遺址。”抬頭望去,農田裡月季苗木映入眼簾,如今的西鄂城遺址,早已無跡可尋,只有一塊立於路旁的“西鄂遺址”石牌,似在喚起那一段段厚重的歷史。

西鄂,西漢至北周時期在南陽境域內設置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劃,前後延續700餘年。《讀史方輿紀要》載:“西鄂城,府北五十里。古楚邑也。漢置西鄂縣,屬南陽郡。應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雲’。後漢因之。”晉設南陽國,西鄂為南陽國轄縣。南朝宋廢。後魏復置,亦屬南陽郡。後周又廢。自此,西鄂作為一級行政區劃不再出現,其故地在後代為向城縣、南陽縣交替所轄。

“西鄂所在地區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周晚期”,2012年,我市夏響鋪考古發掘,20餘座鄂國貴族墓葬的發現,揭開兩樁歷史懸案:春秋早期,鄂國地望在南陽;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時期,鄂國這段歷史史書記載缺失,成為史學懸案,該墓葬群的發掘,充分證明了西周中晚期以後,鄂國不僅未消亡,而且是有一定實力和影響的方國。據此,考古界推斷古鄂國應在石橋一帶。《南陽鄂城寺》也有記述“西周時期鄂侯國的中心”。石橋從周走來,又是黃帝兒子姞姓後裔鄂部落故地,西周時期鄂侯國的中心,那麼,古鄂國的都城應該在哪裡,是否會在西鄂城遺址附近,也許,在以後的考古發現中會給出答案。春日裡一次探訪,選取“鄂城”三個歷史片斷。幾度滄桑如轉瞬已凝結成一幀厚重的歷史,如同閃耀的珍珠,鑲嵌在花的世界。

“東改線”路名徵集之西鄂大道,石橋鄂城寺浸潤輝煌歲月

臥龍區對花海里的“東改線”面向全市公開徵集道路名稱,目前擬定了“平子大道、麗華大道、豐山大道”等“暫定候選名稱”,供市民投票選擇(請掃描二維碼進行投票),您認為有好的名稱,也可打電話:0377—63310150推薦。投票截止日期3月31日。

投票結束,將組織專家結合讀者投票確定道路名稱,並在媒體公佈。評選結束後,將隨機抽取幸運投票獎,併發放獎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