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NBA的小球時代,大前鋒位置的存在感越來越弱了嗎?

我在墾丁天氣晴


如今的NBA已經進入了小球時代,強調快節奏,依賴三分,速率較快的後衛,小前鋒等依靠自身特點,應該說非常適應這個時代,而能開拓出的三分技能包的中鋒,既有外線威懾力又能在內線翻江倒海,中鋒提速也能適應這個時代。但是相比中鋒絕對高度不足,相比後場速度不夠快的大前鋒,逐漸地呈現星光黯淡之勢。相當年大前盛世,有鄧肯,諾維斯基,韋伯,小斯,大加,他們都依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了名堂,甚至扛著球隊前進,在歷史上留名,他們或衝擊籃筐,或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比賽,他們是進攻背身主打、禁區裡防守為輔。

然而小球時代大家都出去投三分拉開空間了,禁區裡多站一個人的防守意義,未必大過三分線多站一個人的進攻意義了,現如今的聯盟最優秀的幾人中,有大前鋒的身影嗎,大前鋒可以算的上是NBA中最星光黯淡的位置,僅剩幾人在守護大前鋒最後的尊嚴,如戴維斯、格里芬、阿爾德里奇等。在如今的NBA規則下,這樣跑動不息、能傳球、能衝前場籃板能回防能封蓋、有點面筐技能、能換防任何位置,離完美大前鋒就差一手三分球,站個小球中鋒也毫無問題,所以大前鋒的存在感會越來越弱。


出發在路不忘初心


在這個小球當道時代,傳統型內線球員的用武之地確實越來越少了,像勇士,火箭這樣的球隊更是將“小”字發揮的淋漓盡致。

隨著回合數的增多,球場上的攻防節奏也越來越快,對於大前鋒這個位置而言,更多的球員會選擇轉型為組織型大前鋒或者具備一定投射能力的功能型大前鋒,雖然可以幫助陣容更好的拉開空間,但定位也越來越模糊,比如格林,格里芬,英格爾斯等等。

其中也有很多球隊會直接選擇用小前鋒來替代大前鋒以適應當下的節奏,前提是在這個位置上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這就相當於走捷徑,用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提高攻防轉換速率。

小球的盛行,也讓更多的球隊失去了培養內線球員的耐心,大多數情況下傳統型大前鋒要麼選擇轉型,要麼被擠到中鋒的位置上,甚至逐漸淪為藍領。當年的大前鋒盛世已不復存在!

當然,凡事無絕對,NBA的打法也是存在輪迴的,隨著更多天賦異稟球員的出現,各種打法也會圍繞其做出改變,相信聯盟會出現更多優秀的大前鋒,鄧肯,狼王,司機等人的衣缽定會有人來繼承,籃球場上的各個位置都能貢獻足夠的精彩!





澄子籃球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與大家一起探討nba。我的觀點:小球時代的大前鋒位置存在感沒有減弱。

首先,說一下大前鋒的職責。在那個中鋒時代,“20+10+5”的賽季平均數據,是大前鋒追求的數據,20+得分就是你要有得分能力,10+籃板就是要有拼搶籃板卡位意識以及優秀的彈跳力,5+助攻就是要有很好的傳球意識。中鋒時代拿到過這樣數據的,加內特、韋伯和巴克利,都是歷史上優秀的大前鋒。時代交替的考辛斯,小球時代的威斯布魯克和約基奇也拿過這樣的數據,這個後面再做分析。

接下來,講一下中鋒時代優秀大前鋒的能力。他們主要殺手鐧是中遠距離跳投,速度與身高結合的突破。第一位講“小霸王”斯坦德邁爾,中遠距離投籃結合突破以及暴扣,因為傳控大師納什存在經常上演空接暴扣,優秀的彈跳前場籃板還算不錯。加內特和鄧肯,基本可以放在一個類型裡,他們的球商很高,中遠距離以及低位單打都是拿手活兒,超出同位置球員的助攻能力,前場籃板以及封蓋能力優秀。諾維斯基,風格就不同,善於金雞獨立式的中距離投籃還有一手不錯的三分,球風更靠外線一些。樂福,技術特點是中遠距離跟三分的結合,並配備一流的籃板技術。

當年,跑轟球隊太陽隊以及勇士隊給小球時代開了先河。2015年,庫裡帶領的勇士隊跨過騎士奪得總冠軍,小球時代自此讓大家認識並紛紛效仿。看一下,他們的正牌大前鋒,那就是格林。賽季可以拿到14+9.5+7.4+1.4+1.4的全面數據,籃板助攻搶斷封蓋,得分尚可只是三分命中率雖0.39但不敢投導致對手常會放掉一大步,總體上格林是小球體系重要一環。有中鋒在場,他打回大前鋒。沒有中鋒,他就補位,伊戈達拉巴恩斯就補到大前鋒位置幹著得分搶板防守詹姆斯的活兒。說到這可以回答你的問題了,小球時代大前鋒的概念很模糊,基本都是搖擺人,但大前鋒位置並沒有減弱,必須有一個人兼備得分籃板防守來為隊友拉開空間。

回過頭看一下小球時代拿到“20+10+5”的球員。中鋒時代跟小球時代過渡期的考辛斯,被大家給予厚望,被冠以“聯盟第一中鋒”。它更像中鋒大前鋒搖擺人,擁有紮實的內線單打技術個籃板能力,也不乏大前鋒的速度可以全場一條龍。小球時代的威斯布魯克,作為一位雙控衛,他積極拼搶籃板打轉換進攻,所以賽季場均三雙充分肯定他的實力。最後是小球時代的約基奇,他是一個玩技術的內線,是球隊發動的靈魂。在小球時代,威少作為後衛用這樣的數據盤活球隊,約老師和考神作為內線同樣發揮著引導者作用。

所以,中鋒時代大前鋒特點比較突出,小球時代球員搖擺位置模糊,但是每個球隊大前鋒位置都會站出人來,他可能是五個位置都能打的字母歌,也可能是鋒線搖擺杜蘭特,或許是攻防兼備的濃眉。

回答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球員們能夠健康的在場上為球迷奉獻精彩的比賽。


跑不快的兔子


沒辦法,時代所淘汰。自從勇士用五小陣容橫掃全聯盟之後,普通的內線就越來越不受待見了。原因如下:

第一,小球時代大大提高了轉換速度。攻防更加頻繁,回合數增多。這個無疑對大前鋒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體重過大,跟不上攻防速度,體重過小又很難在內線立足。所以很多傳統型前鋒沒落了。

第二,小球時代還要求的就是人人都能拉開空間。也就要求不管是內線還是外線,都要有很好的投射能力。而這對於一般內線來說,很難練成,他們的肌肉圍度跟線條,本來就不利於投射。所以現在出現的大部分是投射型大前鋒。

第三,很重要的,現在要求大前鋒能夠引導球。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內線一通鑿。快速的攻防轉換要求的就是快速完成進攻任務,而為了更好的提高命中率,就需要快速的完成傳導球。所以往往提上來的大前鋒,這個位置很重要,必須要能夠順利處理球權。如果不行,那又落伍了。

所以現在時代變了。很難再出現鄧肯、加內特、司機、韋伯他們引領潮流的時代了。






糊塗小葫蘆


不是說存在感底,實話實說,他們不精進自己遠投能力,只會被時代拋棄,最好的例子就是諾維茨基,大前鋒,跑出去投三分,中投更是準到沒朋友。這就是趨勢,至於那些,內線,沒有三分打到季後賽,攔下聯防根本沒有,現役恩比德,約基奇這種中鋒內線,為什麼這麼吃香,因為有遠投和中距離,不是光會地位作業


清風電競體育專欄


存在感弱的是中鋒。

以前得內線者得天下

現在的中鋒都要拉出去練三分了

姚鯊時代,內線爭霸異常激烈

還有小奧尼爾,大本,拜納姆等等優秀的內線球員。


我市少女的夢


我覺得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了,尤其是像安東尼·戴維斯這樣個人能力超強的球員,能裡能外,而且得分、籃板、助攻、蓋帽都很出色,真是十分的全能!全能型的大前鋒會在小球時代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也會得到更加重要的戰術地位!


體育正能量夢劇場


謝謝樓主,沒有啊,只是你的能力不到顯得作用不大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