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記得17年前面對SARS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你可曾記得17年前面對SARS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鍾南山院士在查房


改革先鋒、最美奮鬥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2003年,他67歲。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他冷靜、無畏,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應對災難。他說:“在我們這個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他以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成為無數中國人心中的“定海神針”。

2020年,他84歲。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又一次挺身而出,第一個告訴人們:新冠病毒肯定的有人傳人的現象,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而他自己卻義無反顧地坐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直衝抗疫最前線。

他,就是改革先鋒、最美奮鬥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他,聽聽他的故事。


主動請纓:“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日夜不離的口罩、瀰漫的蒸醋味兒、搶購一空的板藍根沖劑……經歷過的人不會忘記17年前“非典”陰雲籠罩的情形,更不會忘記在“非典”第一線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而鍾南山就是這批“戰士”中最堅韌的一位。

出身醫學世家的鐘南山,是廣東省醫療衛生界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的診治方面獨樹一幟。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把鍾南山推到了大戰的最前沿。

你可曾記得17年前面對SARS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鍾南山全家福

2002年年底,鍾南山所在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以下簡稱“呼研所”)接收了一名持續高熱、咳嗽的特殊肺病患者,各種退熱方法和抗生素治療均無效果。隨後,廣東省內多地連續出現類似病情,並蔓延開來。人們把這一怪病稱為“非典型肺炎”,也就是俗稱的“非典”。到2003年3月,廣東省累計報告“非典”病例已經突破了1000例。

疫情來勢洶洶,缺乏有效的治療和預防辦法,許多醫院對此措手不及,不斷有醫務人員被感染而倒下。

鍾南山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

“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這句振聾發聵的話,震破了瀰漫的愁雲,安撫了慌亂的民心。直到今天,人們依然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當時那如同“定海神針”般的力量。而當時,包括鍾南山在內,大家尚不清楚“非典”的病源在哪裡,病原體又是什麼。也沒有人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未來還有什麼樣的風險。在這種緊要關頭,鍾南山毅然接過了重擔,也向大家許下了無畏的承諾。他領導的呼研所成了非典型肺炎救治的技術核心與攻堅重地。

“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鍾南山說,面對未知的疾病,他們選擇摸著石頭過河。作為呼吸疾病專家,對於尚未找到有效解決辦法的“非典”,鍾南山並非完全沒有把握。在臨床中,他已經檢查了不知多少位“非典”患者。“我檢查過每一個患者的口腔。”鍾南山的這句話在當時廣為流傳。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的臨床診治讓他對這個疾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給了他戰勝疫情的信心。他以醫學專家的身份告訴大家,“非典”並不可怕,它可防、可治、可控,給慌亂的公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曾經做過運動員的鐘南山,一直很注意鍛鍊身體。直到現在,80多歲的他依然身體健朗、精力充沛。跟隨鍾南山學習多年的博士生說,鍾南山經常叮囑他們要多進行體育運動,把身體練好了,才能好好工作。

即便是這樣一副鋼鐵身軀,在“非典”期間高強度的工作和高負荷的運轉下,還是被病魔擊倒了。2003年年初,由於連續參加會診、講座以及各種指導活動,連續38個小時沒閤眼的鐘南山病倒了,出現了高燒、咳嗽和肺炎的症狀,只能停止工作,接受治療。儘管呼研所是呼吸疾病最權威的醫院之一,但是出於穩定軍心的考慮,鍾南山選擇遠離與自己並肩的“戰友”,回到家中自我隔離治療。所幸,他得的不是“非典”。病情剛剛好轉,身體尚未恢復,鍾南山便回到呼研所上班。他的重新出現,給前線心懷忐忑的醫務人員重新打了一針“強心劑”。從醫生到患者,再到全國關注“非典”疫情的民眾都說,看到鍾南山,心裡才踏實。


衣原體之爭


你可曾記得17年前面對SARS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非典”時期的鐘南山

“我說的話,做的事,別人高不高興,會不會得罪誰,這個我在乎的很少。”鍾南山說。敢醫敢言的性格令鍾南山引起的爭議不斷,他也被打上了“大炮”的標籤。

2003年2月中旬,一些權威部門宣佈,引起廣東省部分地區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基本可確定為衣原體,建議採用針對性強的抗生素治療。奮戰在一線的鐘南山坐不住了。呼研所的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只用抗生素的治療方案是沒有用的。“我們通過實踐,用了正規的治療方法,但是沒有效果,所以我不贊成衣原體的說法。”鍾南山說。

在風口浪尖上,鍾南山選擇站出來表示反對。他的這個舉動當時讓不少人難以理解。“學術上的聲音就是真理,就是事實。當我們看到這個學術的事實跟權威不一樣時,我們當然首先尊重事實,而不是尊重權威。”後來,鍾南山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心路歷程,“這不是一般的學術討論,而是救命的問題。”

200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將肆虐多月的“非典”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在以鍾南山為代表的專家堅持不懈的鑽研下,隨後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引起SARS的病原體是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從臨床發病到發現SARS的病原體,耗時超過了3個月。

在鍾南山的帶領下,呼研所已經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總結出了“三早”“三合理”的診治經驗。“三早”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三合理”是合理使用皮質激素、合理使用無創通氣、合理使用抗生素。

由於積極的隔離和防護,廣東省的SARS病例逐漸減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許多患者得到救治恢復健康。鍾南山說,在抗擊“非典”的這場硬仗中,全世界“非典”患者死亡率是11%,而廣東省則低至3.8%,是世界範圍內“非典”治療最好的地區之一。

以鍾南山為代表的一線“戰士”給了所有人戰勝SARS的信心。鍾南山特別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高度的責任感和對科學真理的執著,是他作為一名科學家的良知和勇氣,也成為人們一次次戰勝肆虐疾病的法寶。

想了解更多鍾南山和科技領域其他改革先鋒的精彩故事,敬請期待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即將推出的《愛國奮鬥精神學習讀本》系列叢書之《愛國奮鬥新時代——改革先鋒科技人物篇》(共3冊)。


你可曾記得17年前面對SARS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