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為受到使蘇軾的“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定國受貶時,其歌妓柔奴(別名寓娘)隨行到嶺南。後來,王鞏北歸,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

最近看了電視劇《安家》,家是什麼呢?就像柔奴說的,家,是心安處。我家的附近有一家書店,名為“心居地”,榮格派分析師河合隼雄著有一書名為“心的棲止木”,二者似乎也有心安處的含義。我猜這也是為什麼電視劇名叫“安家”而不是“買房”,重要的是家,而不是房子。

房似錦,她原來的名字叫房四井。四,很多國人不喜歡這個數字,因為諧音死。井,從象徵層面說,井水滋養生命,水也是情感與愛的象徵。井是井水從地下抽上來的通道,也類似於大地母親的產道。四井者,死井也。房女士出生時,因為是個女孩,上面已經有3個姐姐,重男輕女的母親只想生一個男孩,生出了女孩就打算扔到井裡弄死,所以,房女士不是一個被期待的孩子,not a wanted child,而井是她的母親想要殺死她的地方。

她的救星是爺爺,爺爺趕來來救了她,房女士才倖存了下來。爺爺說女娃也是人。在一個重男輕女的農村當中,一個男性說出這樣的話,難能可貴。雖然母親沒殺死房女士,但是也懶得幫她取名字,就把四井這個名字給了她。用房似錦的話來說,在這種地方,能給個名字就不錯了。哪怕這個名字如此糟糕,用一個房女士差點死在那裡的地方為她命名,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跟隔壁老王幫兒子改個名叫王棺材差不多。

房女士的童年,非常艱難。重男輕女的母親認為房女士是個賠錢貨、沒用的東西,在餵養她照顧她的時候想必是滿心不情願的,望向房女士的目光一定不是慈愛、欣喜的,可能是厭惡、不滿、憤怒、怨恨、忽視的。父親同樣是重男輕女的,也是懦弱無能的。這個非常真實,因為重男輕女往往培育出沒有用的兒子/男人。如果我因為是個男性已經是天然的有價值了,就已經自然地獲得了家族的一切,那我確實也不需要努力了嘛。

房女士長大一點之後,日子也還不好過。她成為了全家的出氣筒,誰有不順心都可以揍她一頓出氣。家庭貧窮,房女士經常吃不飽,爬老槐樹吃槐花都是快樂的。她的讀書學習在母親眼中也是毫無價值的,甚至是罪惡的,浪費家裡的錢,一直是爺爺的支持才讓她能夠持續上學。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完美的,是好環境與壞環境的混合,比如70%好環境,關愛理解支持喜悅,30%壞環境,指責誤解忽略厭惡。房女士的環境屬於比較糟糕的配比,可能80%都是壞的。在這樣持續性的穩定的壞環境中成長,方女士長成了名副其實的四/死井。就像周易井卦一爻爻辭說的,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井泥不食,就是說,井是枯井,井裡一滴水都沒有,全是泥。舊井無禽,有人說禽通擒獲,指沒有收穫,打不上來水,也有人說禽就是飛鳥,指井裡乾枯,乾枯到鳥都不來。井也有產道的象徵,死井則意味著這個創傷是從母親那裡來的創傷,母親希望她死。

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生存策略。生存策略一方面幫助人在身體層面存活下來,也幫助人在心靈/情感層面存活下來。生存策略包括認知/思維策略、情感策略與行為策略。具體到房女士身上,她發展出了以下生存策略:

認知/思維策略:她形成了一系列的認知/思維,包括,我必須只依靠我自己,除了自己,所有人都是不可依靠的,依靠別人是非常危險的,只會帶來受傷和痛苦,別人是非常危險的會傷害我的,如果不傷害,也是為了利用我剝削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弱肉強食相互競爭,我必須要堅強、努力,確保我自己能夠活下去,我是被嫌棄無價值的,所以我必須要有價值,有價值別人才不會拋棄我……

情感策略:她形成了一系列的情感模式,包括:把自己的情感,尤其是脆弱受傷的感受,隱藏起來(因為沒有人會同情理解關愛我,把傷口露出去只會多挨兩刀),時刻警惕,一旦有人攻擊立刻反擊(因為別人隨時有可能要來傷害攻擊我),虛假的獨立(因為我是被嫌棄的,沒人會喜歡我,我也不需要朋友,依靠自己才是王道,軟弱是致命的)、冷漠無情(因為講感情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別跟我講感情,好好做事情)……

行為策略:她形成了一系列的行為模式,包括,大口吃飯(不要餓著,努力吃飽活下去)、強大的奔跑能力(你跑是馬拉松,我跑是逃命),反擊行為(別人來傷害我就要保護自己),工作狂(成為努力高效沒感情的工作機器,完全沒有娛樂休閒放鬆的時間),不必要的節儉(一點不浪費,也不允許自己享受好東西)……

後來房女士把自己名字改成了房似錦,這首先是她自己的希望,希望從四井轉化為似錦。但這個轉化光靠她一個人是有點困難的,她需要一點支持,她的支持就是男主角徐文昌。

徐文昌,光從名字上看就知道他比房女士要幸福,首先,這個名字一定是用心起的,是直接把一個他差點死在那的名字安給他,其次,這個名字透露著一種文化氣息,跟狗蛋鐵子樹根有差別。徐先生確實比房女士幸福,他的父親是老上海名廚,名聲在外,為當時的富裕階級服務。家庭經濟上非常充裕,從來沒有捱過餓。母親是愛徐先生的,並且長時間以來一直是愛他的。他的重要創傷產生於父親出軌,母親在徐先生生日那天抑鬱跳樓自殺。這段經歷在徐先生心裡面形成了以下影響:對父親的矛盾情感,愛恨交織,這表現在他既繼承了父親的烹飪能力與興趣,又堅決不當廚師開餐廳走上父親的道路,並且堅決不跟父親見面,對於出軌外遇的完全無法容忍;對母親的愛和哀傷,對自己的內疚自責,表現在他堅決不過生日,那是母親死亡的日子,我堅決不能快樂,同時強迫性地照顧他人,比如屈從前妻張乘乘,無法嚴格要求房產門店的員工,在象徵層面拯救照顧受傷死亡母親。

房似錦與徐文昌的相遇,就是受傷女兒/母親與關愛父親/兒子的相遇,房女士一口枯井遇到了用愛發電的徐先生。徐先生由此開始了對房女士的全面周到的照顧。

首先表現在食物的餵養,徐先生為房女士提供了溫暖的食物。飢餓女兒需要食物,以及食物象徵的愛與照顧。所以食物不能是房女士自己點的外賣,需要是有一個人,徐先生,這個人關心愛護我,願意照顧我,為我烹調食物,不僅關心我吃沒吃飽,還關心有沒有燙嘴,吃得太快會不會對胃不好,吃完東西會把紙巾遞給我……在食物這個主題上,徐先生說了一句非常療愈性的話,只要你不加班,早點下班,都有熱飯吃。他一方隱隱地教育房女士要照顧自己(不加班早點下班),其次保證了他提供的食物/愛是穩定的(只要……就有熱飯吃)。對於房女士這樣的飢餓孩子,食物/愛很重要的,但同時也需要食物/愛是持續性和穩定的。

然後是為房女士提供釋放情緒,袒露脆弱的空間。在劇情中有非常多次,房女士在經歷一些事情後,會向徐先生坦白內心的受傷與脆弱,比如母親的苛索無度讓自己非常受傷、大口吃飯是因為小時候飽受飢餓之苦、跑得快是因為小時候經常捱打……更為重要的是,在房女士袒露脆弱的時候,徐先生是溫和耐心理解而不是攻擊指責嘲笑的。

在31集中,徐先生的一波精妙的操作,簡直讓我感覺好像在《安家》中看到了一位心理諮詢師同行。劇中,房女士遇到了風水先生魯大師,大師邀請房女士跟自己合謀抬高房價從中牟利,並直言自己從房女士的臉上看出了對於金錢的渴望。房女士感覺很失落,意識到自己對錢的渴望都寫在了臉上。她分享了自己童年時物質的短缺,自己最喜歡初夏,初夏自己就可以爬到老槐樹上吃槐花,吃到飽,小時候從來沒有吃過雪糕,直到大學才第一次吃,第一次吃的時候,感覺雪糕好吃得自己頭髮跟都豎起來了。徐先生看到遠處的雪糕車,於是提出跟房女士賽跑,輸的人請吃雪糕,最後當然是徐先生輸了,請房女士吃了雪糕。

現實層面上講,每個成年人都能夠吃得起雪糕。但當房女士傾訴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在內心中她就回到了那段吃不起雪糕的時光中,這個時候吃到的雪糕,也在象徵層面補償了內心深處的遺憾。在美劇《老友記》中也有類似的一幕,菲比小時候沒有自行車,她很羨慕鄰居小孩擁有的自行車,隨後羅斯送了菲比一輛自行車,這也是在補償童年留下來的遺憾。

回到《安家》中,吃到雪糕後,房女士突然傷感了起來,她說:所有和我接近的人,結局都不會太好。這句話實際上是房小姐內心中一個關於自己信念。

徐先生是這樣回應的,哎喲,那我要離你遠點,我現在離你最近,我怕突然晴天霹靂,沒劈到你把我劈死了,我媽跳樓,張乘乘出軌,都跟你有關係。這實際上類似於認知行為治療中跟非理性思維辯論的技術,通過這個幽默誇張滑稽的回應,幫助房女士在理性上認識到,這個信念是錯誤的,是脫離實際的,自己在將毫無邏輯關係的事物聯繫起來。

房女士又問,如果和魯大師合作抬高房價牟利,能賺到錢,徐先生怎麼看?徐先生回到,我沒有意見啊,如果賺錢是你的夢想的話。這等於在邀請房女士澄清自我,探討內心真正的願望,我現在在關注錢,我想要的真的是錢嗎?

房女士說,我的夢想是逃脫噩夢一般的家庭。徐先生回應,那簡單,我幫你把手機丟掉,換個號碼讓他們永遠找不到你。房女士反駁,這怎麼行,我跑了,我爸爸爺爺怎麼辦呢?徐先生就回應,所以你的夢想不是逃離你的家庭,因為你內心有對家庭的責任感。這幫助房女士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有一份道德與對於原生家庭的責任,才是她沒有離開家庭的原因,不是因為她沒有能力逃,而是她處於道德與責任,自己選擇了不逃。

在《安家》中,房女士在和徐先生的關係中,不斷地體會到新的經驗。這些新的經驗就是心理諮詢所謂的“矯正性情感體驗”,一種有別於當事人以往經驗的,對於當事人的心理產生矯正性影響的情感體驗,比如房似錦過去的生活中從來沒有被照顧的體驗,而徐文昌提供了這種被照顧的體驗。在矯正性情感體驗的持續作用下,房女士的創傷逐漸被修復,生存策略逐漸發生改變,認知上有了新的信念,比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是溫暖關愛支持合作的,情感上也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特別是袒露自己脆弱的感受,並感受到來自於別人的理解關愛支持,行為也有變化,包括吃飯不再狼吞虎嚥,反擊行為減少,助人行為出現,身體放鬆下來,學會享受休閒娛樂唱歌跳舞,穿上貴重的鞋子,允許自己享受物質……所以,我們常說,心理諮詢不是唯一的道路,找一個好伴侶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安家》在刻畫房似錦的變化上,非常真實。周易井卦一爻是井泥不食,舊井無禽。後面是二爻“井谷射鮒,甕敝漏”,三爻“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四爻“井甃,無咎”,五爻“井冽,寒泉食”,六爻“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意思大概是說開始是枯井,後面逐漸修復,有了可以飲用的清冽的井水,最後人們都能從井打水喝,井水滋養四方。這個也是房似錦的心理成長過程,她在前面的人生中受到了創傷,在這個創傷的經歷中形成了自己的生存策略,但是也在後面的人生中,通過與徐文昌的關係得到了療愈,就像井卦描述的一樣,從枯井變成了有清冽之水滋養四方的井。

不過《安家》依然有其美中不足的地方,ta的美中不足之處就像這篇文章一樣,想說的東西太多,篇幅又不足,最後就只能草草結尾。劇中展現房似錦的成長經歷,通過經歷讓觀眾能夠理解她這個人物,也著重展現了她跟徐文昌的關係,讓大家能夠理解她的成長。除此以外還講了很多其它的主題,比如重男輕女、夫妻關係、購房壓力、人性的貪婪、老年夫妻恩愛的美好、人民的迷信與假大師的流行……由於篇幅有限,對這些主題的探討就無法全面和深入。還有對於男主角徐文昌的個人成長,在跟房似錦的關係中,徐文昌實際上也在象徵層面照顧或拯救了他的母親,療愈了自己,但是與他父親的關係其實是沒有修復的,但是結尾就這麼硬生生地抱在了一起,確實讓人感覺可惜。

不過瑕不掩瑜,總體而言,《安家》是一部很不錯的電視劇,在大部分劇情中,ta讓我感覺真實,不管是發生在其中的事,還是人物的個性以及後面的成長與改變。除了美好的房產中介這個被網友詬病的點,關於這個部分,我的理解是《安家》畢竟是電視劇,經過戲劇加工的,如果不把房產中介加工變得美好,就沒辦法引出這些圍繞著家的不同的故事。如果硬要電視劇排成紀錄片,那豈不苛刻?

《安家》涉及的主題太多,電視劇沒有辦法一一展開深入探討。我在觀看《安家》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的感受,無法通過寥寥數千字的一篇文章談完。

回到今天我想談的部分,《安家》,安的是家,而不是房子。我在《安家》中看到的,是房似錦的療愈與成長,而不是她拿到了多少佣金實現了財務自由。我看到的,是劇中一個個圍繞著家的故事,而不是那些房子採光如何老洋房賣了多少錢。我看到的,是其中人們希望尋求一個家,一個安心之處的願望。

家是安心之處,如柔奴所言,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哪裡讓你心安,哪裡就是家,如果心能安處,哪裡就都是家,就像佛祖所在之處,便是佛國佛土。

祝願閱讀本篇的各位讀者,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家,找到安心之處。哪怕看起來不豪華,甚至很簡陋。就如顏回一般,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