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復工45日百單飆至千單,小區難進送件變“坐等取件”

快遞復工45日百單飆至千單,小區難進送件變“坐等取件”

3月26日,北京一小區外,快遞員等待收件人取件 新京報記者 程子姣 攝

“復工先鋒”快遞行業重啟一月有餘,儘管還未如往常元氣滿滿,但已是小區周邊最忙碌的身影。

“我們2月2日就復工了,但是每天貨量很少。不過,隨著疫情好轉,單量已經慢慢從一天一兩百單增長到一千多單,快遞員也從2個人到10個人左右。” 作為廣東珠海申通利達分部負責人,吳彬直觀感受到單量攀升以及員工數量基本恢復正常。

與此同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心武漢也於近日宣佈復工,目前除郵政、順豐、京東3家物流外,又有9家快遞企業全面復工。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近一月來各方呼籲快遞員進小區,但目前不少地方快遞員仍是“坐等取件”。“以前送快遞是腿疼,現在是屁股疼。”北京豐臺順豐快遞員林敏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每天最大的願望就是客戶能快點下樓取件。

每天平均送100多件,快遞小哥重啟“暴走”

北京的李茂是一位攝影師,也是個網購達人。進入3月,快遞效率的加速恢復讓他印象深刻,而近幾天隨著疫情逐漸好轉,李茂也漸漸增加了外出頻率。

“我春節期間主要購買了口罩和生鮮產品,還買了遊戲機等。”李茂清晰記得等不來快遞的日子。“快遞復工前,每天只能收到京東和順豐的快遞,其他都慢得讓人無法忍受”。

身在廣東珠海的梁馨,也體會到一線快遞小哥重啟“暴走”模式。“我家最近的網購次數是之前的兩倍,一個月要收20個快遞,買的大部分都是水果、蔬菜等。”記者採訪中,多位受訪市民表示,快遞運營較為正常。

早在2月10日,多家快遞公司率先宣佈正式復工,截至3月9日,菜鳥聯合四通一達宣佈,除疫情集中的湖北地區以外,全國快遞網點100%復工,每天處理的快遞量超過去年同期。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目前行業復工人數近300萬人,復工率達到92.5%,日處理郵件快件穩定在1.6億件以上,復產率超過80%。到3月中旬,除湖北地區以外,郵政快遞行業產能將基本恢復正常。

北京豐臺大紅門片區的順豐快遞和百世快遞員告訴記者,目前派件單量顯著提升。儘管受部分工廠和商戶未恢復產能影響,單量仍有不足。“平常每天能送200單,現在平均下來可以達到120單-160單。”北京豐臺百世快遞員王明稱。

湖北快遞業也已行至復甦路上。3月17日,湖北省郵政快遞業將從啟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復工復產,計劃到3月底服務能力恢復到正常產能5成水平。武漢洪山區圓通快遞員劉洋於3月22日正式復工,作為武漢當地人,其居住小區為無疫情小區,因此返崗並不需要額外隔離。

劉洋介紹稱,復工兩天,原來100人的網點已有80%員工到崗。“這兩天主要配送年前積壓的快件,大概六十件左右。”劉洋每天上午八點開始上班,送件出入小區、抵達站點都需要測體溫和消毒,由於配送單量較少,晚上六七點就能下班。

據新京報記者瞭解,由於目前多數網店商家尚未向武漢發貨,快遞網點主要還處於處理存貨階段。疫情前,劉洋和同事2人一天能派送近1000件快件,整個網點可送2萬件,現在整個網點送件量在千件左右。

而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變化,武漢市也從“按住暫停”轉向“重啟恢復”。武漢江岸區韻達快遞員湯敏告訴記者,公司從三月初就開始做復工準備,3月23日正式開工,他所在快遞網點員工到了90%。不過,同一天,武漢江漢區泛海國際環片區的申通快遞進入狀態還需時日,原本16名員工的網點,當天僅王望到崗,而他也是開工當天才從孝感自駕六小時趕回。

據央視新聞報道,目前除郵政、順豐、京東3家物流外,又有9家快遞企業全面復工。在中通快遞武漢分撥中心,一天的包裹分揀量達到110萬件,恢復到正常水平的50%。湖北省武漢市郵政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張雅雯表示,動員地市州的防控指揮部門,把當地的一些快遞員送到武漢來,讓復工復產前提條件具備。

3月25日起,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武漢市將於4月8日起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湖北省內上下游的產業鏈沒有完全恢復,湖北的快遞業的全面恢復也至少要等到4月8日以後。

送件變小區外“坐等取件”,跑五六趟仍無法送達

疫情期間,全國各城市小區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將快遞員攔在了小區門外。新京報記者瞭解到,雖然近一月來各方呼籲快遞員進小區,但實際情況未見完全好轉,多個地區的快遞員目前依舊在外“擺攤”。

“以前我上午的件12點前能全送完,中午還能再吃口飯歇一會,現在每天上午的件下午五點也等不來人。”疫情打亂了快遞員林敏的正常工作節奏。其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大概有五個班,八點開始第一班、十點半開始第二班,下午再繼續,一天於網點和配送小區要跑五六趟,但每個班都有“無法送達”的快件。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在小區外等著收件人簽收。

“現在每天給客戶提前發短信,等一個小時還不來我就再打一次電話,有的還要打兩次才能來。”林敏稱,快遞員不能進小區不僅僅面臨送件效率低的問題,自貼話費也是無奈的原因之一。“一個件我們才賺1.6元,每個電話一分鐘0.2元,有的打兩三個就快5毛錢了。”林斌表示,在外人看來幾毛錢的話費不算什麼,但對於快遞員而言,卻是少了部分送件收入。

對此,深圳羅湖漁民村中通網點快遞員林斌告訴新京報記者,深圳部分小區開始放行,但部分物業不允許快遞員上樓,一般就選擇將快件投放進智能快遞櫃。

由於家鄉隔離管制等原因,林斌3月初才復工,目前只到崗一週左右,但其目前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已經迴歸正常——每天上午八點半上班,一天送件約120個,收件約40個,大約在晚上8點左右下班。

多名消費者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理解社區的防疫工作,但認為社區應讓快遞員進小區送件,在小區外聚集取件還是會造成聚集風險。此外,也有市民表示,疫情期間考慮到貨物送達不暢的情況,減少了網上購物的次數。

針對快遞員無法進小區,趙小敏預計,根據現在全國各地風險級別的陸續降低,這一情況正在好轉。以上海為例,從本週開始,大部分小區已經陸續可以進入,其他地區可能還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

此外,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侯延波近期表示,目前電商受上游製造業、中小企業復產復工的影響,短期之內還不能完全恢復到平時的正常水平,下一步國家郵政局將會同商務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快遞企業、電商平臺就協調對接相關工作的指導,推動電商、上游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實現產能的儘快恢復。“我也相信春天已經來了,大家暢快買買買的日子也很快就要到了”。

(文內李茂、王明、吳彬、梁馨、林敏、林斌、劉洋、湯敏、王望皆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