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釋,糧田逐漸減少,原來的雙季改為一季稻怎麼產量卻逐年上升?

用戶柴志貴


曾經我們也畝產萬斤,現在這個雙倍增長對於有些人都不是個事 都已經很低調務實了。未來糧食的風險大過病毒 我們是人口大國如果糧食儲備不足 會出大亂子的。


遊俠1719


這個問題我己回答多少次了。說糧田逐年減少,可你知道一共減少多少嗎?不要只看到眼皮底下那點兒地撂荒了,就以為糧田減少了很多,實際上,全國撂荒的土地,都是偏遠山區的零星小塊土地,這些土地本來就貧瘠,產不了多少糧食。據網上公佈的數據,全國撂荒的土地,僅佔總土地面積的3%左右,而國家故意休耕的土地是3000萬畝,總計約5%至6%左右。而我國66%的機械化的操作耕種面積,由於是機械化的操作,規模耕種,科學管理,又是優良品種,連續十幾年產都提高了15%以上,產量超出的部分,遠遠多於撂荒土地的糧食產量。而兩季改為一季的面積,只是水稻品種,其他並未改變。既使水稻減產一部分,而完全被高產所彌補。

所以,我國糧食產量仍保持年產6億噸以上,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


琿春徐飛768


這麼多年來,我國國家建設和城鄉在改変的需要下,一些土地成了所需,比原來基礎上逐年地減少了一些。按理說來糧食的產量應該減少,但是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數量增加了,這當中有著幾大變革。

在前二三十年前,由於勞力,經濟,物質等各方面的缺乏,大部份土地雖然滿載滿插,都在廣種薄收的際體行情下,加上種植的是低產效的老品種,哪怕種的再多,收穫甚微。這此年來,在科學們的辛勤研製下培育出了很高產的品種,收效就大有不同了。

比如在原先未改良過的老品玉米或水稻,地薄肥差的情況下,王米畝產250斤,水稻畝產350斤大米,如今的新品種種植,王米一畝可產1300斤,是原來的五倍,水稻也是原老品種產出的四倍。

這樣測算對比下來,雖然土地被佔用,還不到原來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還有五分之四,剩起它的五倍等於二十,減去原來應產的五成,就多了一十五成,就打因農民去打工丟荒了的一半,產量上都比原來的還要多多有餘,糧食那就肯定是在增產之份。

如果都將土地全部耕種不以丟荒,那我國就是糧食出口大國了,所以在合理安排動用勞力之下,國家將允許農民去當農民工。所以說農民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國家的重要主力軍。

就如當今,如果沒有幾億農民工這支宅力軍的辛勤奮戰,我國現在的一場基礎建設也就沒有這樣的速度和效益。


愛寫文章的大叔


基本農田改造,水稻畝產增加,基本吃飯還是有保障,但是年年豐收,這個事情我不清楚是不是屬實。

現在荒地多,水果種的多。



松哥96682


用河南話讀一遍陸游的詩

臥春

暗梅幽聞花,

臥枝傷恨底。

要聞臥似水,

易透達春綠。

岸似綠,

岸似透綠,

岸似透黛綠。

知道答案了嗎?


H黑黑H


水稻種植,田面積減少,產量確在提高,水稻生產通過幾次枝術性革命,50年代60年代從高杆改矮杆,7o年代中期從矮杆改雜交稻,2010年從雜交稻又開始堆廣超級稻,畝產達一噸之多,這就是高科技時代,袁隆平老師的貢獻。


做自已想做


現在已經有70%的農民在農村都是買大米吃的,自己不種了,湖南很多的水田現在不是種樹就是種菸草了,要不就荒廢了,再過幾年就全部買米吃了,老年人身體不行種不動了,年輕人又不願種,很多已經不會種了。順其自然吧


憶緣小容


說大實話,我們家近年種的單季晚粳稻還真比30年前的雙季稻產量還高些,只是這幾年少種了春糧。但我們村總體水稻種植面積是有較大幅度下降的,都去種苗木和搞水產養殖了,種水稻的也只是少部份人家自己吃都還不夠。


胡丹農768


靠吹,靠謊報,注水放衛星!好大喜功,政績,數字好看領導高興民眾安心,皆大歡喜!


用戶5783164360290


這是犧牲土地為代價得來的!化肥農藥的濫用,導致土地質量嚴重下降,離開了化肥,糧食的產量絕對要比以前沒化肥時候低的多,現在看著很好,等到化肥增量無用,土地產糧下降時就晚了,土地休養不是三兩年就可以的,更何況,中國一年都挺不了,所以科學種植,有機肥為主才是農業的長遠發展的根本,可是農業部賺錢。農民又如何捨得高成本投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