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的現狀以及防控對策

在養殖動物的過程中,經常發生疫病,儘管我們國家對於疫病的防治工作沒有間斷,但在養殖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存在。因此當前我們要把動物防治領域的重心放在動物防控上,減少養殖戶的損失,讓畜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

一、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的現狀

儘管近年來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的水平有了很大進步,但仍然很難達到預期的要求,特別是在新形式下,動物產品交易越來越多,不斷髮生人畜共同患病,獸醫等相關工作出現新的變動,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發明顯,比如法律體系不夠完善、管理體制不夠合理、經費不足、預防意識匱乏、沒有科學有效的防控方法和先進的防控技術、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等,這些問題都制約我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導致突然發生動物疫病,甚至蔓延、擴散等造成更大的危害,不利於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們必須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動物疫病防控措施的改進

1.短時間內使防疫體系更加完善。首先應注意做好獸醫工作內容的改進與調整,應當在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的有關法律基礎上,結合現實情況,就一些普遍出現的動物病害、禽畜中毒、動物代謝方面的疫病制定有效的治療預防措施,讓防疫體系的建設得到完善與加強。同時應針對動物防疫問題做好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設,通過針對性的立法工作,把現行《動物防疫法》裡面的內容進行補充與完善,就其中陳舊過時的內容,跟別的法律之間存在矛盾衝突的內容,疫病防治方面不夠完善的地方給予調整合補充。其次,把動物疫病防控措施的程序內容在微觀方面進行深入設計,例如在動物結核病的防治上,可以參考新西蘭的成功防治措施與程序設計經驗,在豬藍耳病的疫情防控方面,可以參考在這方面較為成功的美國,參考其防控措施的設計內容,結合我國國情,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方案,通過對方案細節進行深入細緻的設計,使得方案更具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第三,應做好動物疫病防控監督機制的建設工作,調整以往不合理的監督管理措施,通過有效調動各方力量,構建綜合性、系統化的監督管理機制,並通過明晰責任劃分標準,配套有效的責任管理措施,從而使得監督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與加強。

2.提升領導力,加強思想認知。動物疫病從性質上分為動物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兩類,這兩種疫病都會對畜牧養殖業與禽畜製品加工業造成巨大影響,如果無法有效發現與控制帶病禽畜肉製品,還有可能造成一定範圍的人員傷亡,對社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因而如果一旦發生動物疫病暴發的現象,不僅會嚴重阻礙社會經濟發展,還會造成人民生命健康的巨大威脅,並引發一定範圍內的社會恐慌。所以,做好動物疫情的防治工作十分關鍵。

3.針對動物疫情的預防監管工作,各級政府部門與衛生防疫機構應通力合作,努力做好動物疫情的監督預防與治理,構建動物防疫預防治理的“雙軌”體制,以政府為主導,聯合多個相關職能部門,做好防疫工作,並本著責權對等原則,構建有效的管理責任制,一旦發現某一領域出現動物疫情,要追究管理部門的防疫責任。同時要做好動物防疫方面配套法律法規的建設與完善,通過加強立法,使得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構建良好的政企合作關係。一方面需要立法明確,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動物防疫的科研投入,做好相關的科研工作,加大研究力度,有針對性的對動物防疫進行研究。同時養殖企業也應該加大對於先進技術的引進,政府引導企業,加強對於個體養殖戶的理論指導,各方相互扶持,共同進步,實現共贏。

科研工作可以為動物防疫工作的進行提供技術支持,然而在當前相關的科研過程中,部分科研部門之間存在溝通障礙,專業的科研人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問題,不利於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因此,需要有效配置科研部門,並加強科研人員的管理,集中整合優勢人才和專業設備,充分利用資源,有效提升整體的動物防疫水平。

綜上所述,目前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除了養殖散戶、養殖公司自身的問題以外,還有防疫部門、政府部門以及科研機構等部門的問題,各部門要步伐一致、協同作戰、積極進取,重視對動物疫病的防控,增加經濟效益和提高總體的防疫效率,從而打造生態化、複合型的畜牧業。

來源:獸醫導刊 作者:王雅莉,楚玉娟,劉志敏;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