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機械式的生活將人困豢久了的時候,總會嚮往著做一個傍著山、依著水的子民,即使做不到,也會暫且的去山山水水中尋找歡樂,同時也會搜尋野味,回憶人類遠古的味道。

每一個地方都會冠以一個展現特色的名號。我的家鄉在甘肅的東邊,一座被山水包裹著的小城,它的綠地面積約佔總面積的90%,因此小城和政也被譽為“隴右綠色明珠”。在盛夏漫山綠透的時節,這裡的山山水水間變得分外活躍,野炊在此時此地成為了最時尚流行的外出方式。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在故鄉,把野炊豪放的稱之為“浪山”,似乎是要把群山踏遍的誓約,自然就需要有一行人才能完成這項番屬於追求原始的行程。在陽光融化盡雲朵的日子裡,每個人都願意放下浮躁,邁進一山的陰涼,同時也用大半天的時間來做一頓沾滿大自然味道的野餐。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浪山”需要張羅,“浪山”的主意也是提前幾天打定的。其實在每年這個時節人們心中都會盤算著一兩回野炊,或是和親戚,或是和朋友,如若有一兩個人提議,再相互聯絡,等到週末,瞧好天氣,少則十幾人,多了幾十人找一處山中的陰涼地“佔據一方”,每個人都貪婪的呼吸著帶有芳香的空氣,在讚歎聲、歡快聲中大家也已經將提前置辦的東西都卸在一旁。等一切都安頓停當,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每個人似乎天生就明確自己的分工一樣,都開始了充滿快樂的忙碌。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男人們在地埂上挖一個鍋灶,把二尺有餘的大鍋支在上面,孩子們也從各處拾得了一堆的柴火,也有人已經從不遠的河邊提來了水。趁著燒水的時間裡,燒烤爐也架了起來,肉食、蔬菜、水果都已經洗好,羊腿肉是用來燒烤的,所以被切成小塊串在籤子上,而串肉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一串有三塊瘦肉,外加一塊羊油,而這塊羊油是第二個串上去的,這樣在烤的時候油化了滴在碳上就有了火焰,烤出來的肉串沒有煙燻味,吃起來嫩且不膩。剩下的整塊羊肉和雞肉一齊放在大鍋中,加幾味香料,打去浮沫就可以期待香味瀰漫山林了。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燒烤是最受歡迎的,串的、烤的、吃的、看的都圍在一起,席地而坐,等待著烤爐上的食物,烤的人自認為熟了就一人一串發給大家,吃的人也不管熟不熟,等明白過來早已經下肚了,而所有人的歡聲笑語也瀰漫在整個山林裡,山裡的樹木溪水也掠著風,將歡快送往了遠方。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到了山中,幾乎所有的都是纏綿的土味道,而攜著土味的食物吃得更講究、更稀罕、也更喜歡。來到山中,總要燒一窩“地鍋”來觸碰大地,挑逗一番眾人的味蕾,幾個男子在土坎上挖一個小土灶,用土塊、石塊要在灶頂摞成一個空心的圓錐,而這個過程中沒一個男人都變得格外的仔細,小心翼翼地生怕驚擾了那一塊石頭而前功盡棄。等摞好了就從灶口用柴草將灶膛燒的火熱,當土塊、石塊都燒的通紅的時候將圓錐打開個口,將帶土的土豆連同燒紅的土塊、石頭都放進灶膛裡,在用土封蓋住整個土灶,又將要等待三兩個小時。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浪山”已到山中,著重在於“浪”,等吃過一些自帶的小吃和燒烤後,在煮肉的灶口裡填滿足夠的柴,在埋了地鍋的地方留了標記以後就可以去進一步親近山水了。在水中抓幾條小魚,摸一些蝦米,有好看的石子也順便裝在口袋裡,這是有人竄出了打幾個水漂,小孩子們的驚歎聲又將傳的漫山遍野。也有人進了樹林子,他們也將收穫更多的野味,這時候的山林裡隨處可見的野果,野草莓、酸刺栝栝、野莓子、果牛伸手便得,有時候運氣好了也會摘到蕨菜、烏龍頭、野蘑菇,這樣中午又可以加一道菜了。有時候面對著牛羊遍野的山坡,大家索性會來一場爬山比賽,等到了山頂,眺望四方,面對著正在發展的家鄉,聽到的更多的是感嘆聲了。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到了晌午,太陽使出來渾身解數照耀大地,鍋裡的肉和“地鍋”也讓每一個人記掛。等大家再次聚在樹林裡時,“地鍋”已經挖開,土豆早已烘熟,圍在地鍋鍋旁,邊挖邊吃,那土豆皮黃而不焦,瓤酥而味純,在你爭我搶的歡笑聲裡連同土的味道都是那麼的香醇。羊肉、雞肉也已經撈出,都已經分成小塊,用不上筷子,“手抓羊肉”也早已成了故鄉最具特色的美食,簡單的做法,極佳的味道也已經風靡遠方,看著每個人大口吃肉,爽朗而笑時,中午明白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因為這片土地而擁有最淳樸的幸福。吃完了肉,過了的湯也是極品,所有人圍著大鍋揪一鍋麵片,在鍋邊,誰家的姑娘和他家的尕娃已經被撮合成了一對;在人群裡,那些個雞毛蒜皮的事也成了大家的談資;在天地間,所有的話語都匯成了屬於這裡子民纏綿的故事……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水邊的花兒,山坡上的草,留戀中誰有願意長留其間?追求風月又將成為這原始的狂歡過後最惦念的義務,可是飽食這樣一頓天地間的美食過後,只願來年的山水依舊,來年的歡笑更弄人!

[鄉土文學]和政,有一種味道叫野炊

作者簡介:祁文亮,甘肅和政人,就讀於河西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河西學院大學生“隴上一葉”文學社原社長。創作散文、詩歌、小說數萬字,曾獲甘肅省“朝陽杯”二十三校聯誼徵文大賽一等獎、南充市全民閱讀徵文大賽一等獎、人民網新春採風徵文活動優勝獎等二十多次文學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