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熱播大劇展示棗鄉風采 為民惠民同享“文化盛宴”

近期,全程在甘肅張掖創作拍攝的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引領收視“熱潮”,劇中喜慶歡快的文體活動、惟妙惟肖的窗花剪紙、古色古香的民俗古居“亮相”央視熒屏,充分展示了拍攝取景地臨澤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和豐厚的文旅資源,生動展現了棗鄉兒女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臨澤:熱播大劇展示棗鄉風采 為民惠民同享“文化盛宴”

多彩活動豐富文化生活

華麗精巧的花車緩緩駛過,氣勢雄壯的太平鼓聲響徹雲霄,眼前是鑼鼓喧天、人聲鼎沸的喜人“畫卷”,背景是峰巒疊嶂、色彩斑斕的七彩丹霞。隨著劇情推進,熱鬧非凡的農民豐收節場景賺足了“人氣”,這是臨澤縣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縮影。

近年來,該縣著眼文化惠民,採取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等方式,組織民間文藝社團、非遺傳承人開展義務演出、非遺進鄉村等活動;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動平臺,開展社區文化藝術節、自娛自樂班子展演、社火展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依託覆蓋縣、鎮、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辦活辦精“中國棗鄉•魅力臨澤”旅遊文化藝術節,策劃舉辦“戲曲大賽”、全縣農民文藝匯演暨迎新春文藝晚會、迎新春燈展、“春滿丹霞口·萬人鬧元宵”活動、“二月二”活動、“四月八”河燈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等節慶和民俗文化活動,精心烹製惠及城鄉群眾的文化“盛宴”。精心籌辦甘肅·臨澤美麗鄉村丹霞康養谷徒步露營大會、生態馬拉松賽、馬自騎、全民健身運動會等賽事活動,引導城鄉群眾在陽光下鍛鍊、在幸福中生活。


臨澤:熱播大劇展示棗鄉風采 為民惠民同享“文化盛宴”

挖掘資源加快文藝創作

“哎,你看花絮沒,後期劇裡還有咱丹霞大劇院,還有《回道張掖》沙秀演出呢!”“是啊,這下全國人民都能看到了……”精彩的劇情變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談話裡的丹霞大劇院和《回道張掖》精品劇目,正是臨澤縣借力文化產業發展的範例。

近年來,該縣大力支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鼓勵和扶持各類原創作品生產,進一步釋放文化創作潛力。健全完善“棗鄉文藝獎”評獎機制,制定《關於加強和改進全縣文藝工作的實施意見》,激勵和引導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文藝創作。積極開展四壩民間文化遺產九曲黃河燈陣、傳統秦腔、民間小調、仙姑寶卷念唱、尋覓鄉村記憶等各類非遺文化展演;建成臨澤民歌、劉青年剪紙和河西寶卷等非遺傳習所4個,初步建立了較完整的重點非遺保護項目傳承體系。搶抓丹霞大景區建設機遇,深入挖掘昭武九姓、仙姑信仰、西遊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精心創作編排一批高質量的特色影視作品和文藝劇目,不斷完善文化旅遊產業要素,提升文化旅遊形象,著力打造文化旅遊的新“名片”。


臨澤:熱播大劇展示棗鄉風采 為民惠民同享“文化盛宴”

設施建設夯實文化根基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中,演員鮮活出色的表演、“接地氣”的故事情節飽受“好評”,“丹霞村”更是風景如畫、景色迷人。鏡頭裡頻頻出現的文化長廊、主題廣場,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更是臨澤縣文化設施日益完善、文化體系不斷健全的生動寫真。

近年來,該縣堅持以構建標準化、均等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和滿足城鄉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目標,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圖書館、文化館村級服務網點24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68個,初步形成了縣有“三館一中心”、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有農家書屋、社有文化大院和文化示範戶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啟動實施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管理運行體系,積極拓展縣“三館”和鎮文化站服務項目,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著力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強化對鎮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的管理使用,加大對農村民間藝人、文藝輔導員、文藝骨幹的培養,積極爭取“三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提升文化事業發展水平。縣、鎮、村依託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精心烹製惠及城鄉群眾的文化盛宴,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蔣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