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二):盤古山廟會


三月三(二):盤古山廟會

三月三,盤古山廟會是最熱鬧的。

盤古山,地處桐柏山脈北陲,南距縣城30華里。縣城故城曾為北魏東荊州治所,酈道元在此做過刺史。《水經注》卷二十九記載:“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曰磐石川,西北流注於比”。清道光八年(1828年)縣誌載:“盤古山,縣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盤瓠,後演為盤古,因立盤古廟於上”。

可見盤古廟不會晚於清道光年間,有資料顯示其最早建於五代時期。小時候見過的古廟比較破敗,孩子們不管,熱鬧就行。一群小夥伴一路風風火火騎車而來,再一路風風火火騎車而去,歡樂都在路上。2005年12月,盤古山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認定為“中國盤古聖地”,成為我國盤古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當地的“盤古神話”民間傳說,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算不辜負幾千年的歷史文脈。

三月三(二):盤古山廟會

桃花

“三月三,盤古山”。正應了那句古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盤古山海拔僅僅459米,比香山鬼見愁還低98米。山巒丘陵環峙左右,松柏成林,花樹繁盛,不大的湖泊河流散落其間,周邊的地名和村落組成完整的盤古文化群。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盤古山祭祖朝聖的大日子。方圓幾百公里的父老鄉親扶老攜幼,四面而來,堵車不亞於帝都杜家坎。小時候曾隨母親進山朝聖,更感興趣的是山下沿途的各種小吃、山貨和土特產。一次進山,是陪一位堂兄相親,姑娘略顯羞澀,一路軟聲輕語。小學生並不懂事,尚不能精準理解相親的含義,只隱隱覺得是大事。後來偶爾奇怪,變成嫂子之後,人便幹練和爽朗起來,以為必是結婚才可改變人的性格脾性。小孩子注意力轉移的快,這種靈魂之問,很快就拋諸腦後。只是見了剛結婚的女人,不自覺要“躲”著走。

三月三(二):盤古山廟會

盤古山廟會祈福的紅絲帶(圖片來自網絡)

偶爾回去,如果時間充裕,不論季節總要去盤古山看看。都是柏油路,半個多小時的車程,直達山頂。登山遠眺,山光水色,四時各有不同。有年春節,正逢大雪,山間早是一片琉璃世界,薄霧迷茫,四野蔥蘢。雪花隨心所欲,如出來放風的萌寵,漫似憋壞了,瘋鬧起來沒夠,偶爾安靜一下,不過是為了喘一口,順順氣。雪中的古廟,隱約風雪間,間或露出紅牆灰瓦的一角。遠處的村莊,藏在樹叢飄出的炊煙裡,花喜鵲和麻雀群在枝椏間起落,雪地裡有野兔的蹤跡……

當年的小夥伴,鬢角開始斑白。過肩的兒女,抱著手機,已不大願意參與我們的話題。有人提議退休之後,回鄉抱團養老的規劃,大家七嘴八舌,熱情高漲。

忽然有點恍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