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01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最近,於淼執導,大鵬和柳巖主演的喜劇片《大贏家》在網絡平臺免費上映,看過以後,我有種驚豔的感覺。

也許是對兩位主演以前的作品留有刻板的印象,開始觀影時,我對《大贏家》的期望值並不高,但是,越往後看,越覺得,嗯,有點意思。

《大贏家》的豆瓣評分只有6.8,不高,剛剛夠及格線。

但我仍然堅持,《大贏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甚至是被網友們低估了,原因有3點:

第一,《大贏家》講述了一個好玩,但是基本合情合理的故事;

第二,《大贏家》的故事背後,有一個發人深省的主題;

第三,《大贏家》的主題從本質上講,是個很難解答的命題。

02

好電影的標準很複雜,最本質的一條,恐怕要算講好一個故事。

好故事的標準也有很多條條框框,最基本的兩點,應該是邏輯自洽,和出人意料的轉折。

餘秋雨在《觀眾心理學》中提出——

“沒有觀眾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一切審美心理機制都很難發生。”

“故事不僅是故事,情節不僅是情節,而是維持觀眾注意的纜繩和紐帶,一旦無力,全盤皆失。”

說的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電影《大贏家》所講述的故事,是符合這個要求的。

《大贏家》的故事,圍繞一場防暴演練——銀行搶劫案的演習展開。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這個故事的背景很真實,也很貼近生活。

有銀行從業經驗的觀眾都知道,這樣的演習,的確是銀行的日常工作。

即便是其他行業的觀影者,可能也有類似的經歷,比如,地震逃生演習,火災撤離演習,等等。

這種活動,絕大多數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認為,“走個過場而已嘛”。

《大贏家》裡卻偏偏出現了一個“軸人”,名叫嚴謹(大鵬飾演)。

嚴謹名如其人,做事特別嚴謹認真。

即使明知只是一場“走過場”的演習,扮演劫匪的嚴謹依然一絲不苟——

他為這次“搶劫”制定了好幾套方案,分為計劃A,計劃B,計劃C。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他甚至精確計算了紙鈔的重量:“1張百元新鈔1.15克,300萬就是69斤”,由此推斷,這是一個人隨身攜帶現鈔的重量極限。

為了能夠順利攜帶這些現鈔奔跑,他還特意進行了體能鍛鍊。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因此,“過場”沒走成,嚴謹的認真和其他人的敷衍,不斷地發生正面衝撞,推進故事往下演繹,也製造了各種笑點。

所有的曲折反轉,也都來自於這個原本的“走過場”,居然就這麼一直“走著”,一直不能結束,僅僅因為嚴謹一個人的執拗。

(當然,也有公安局長堅持的原因。不過,一個公安局長認為,演習事關隊伍作戰能力和人民群眾的財產生命安全,應該越真越好,這也在情理之中。)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而且,到最後,演習現場所有人的立場也都發生了反轉,從反對嚴謹,轉而支持嚴謹。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這些情節合理嗎?合理,基本找不出大的瑕疵。

第一個出場的警察為什麼被“擊斃”?後面上來的特警隊員為什麼被“團滅”?

他們太輕敵。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中間進來的女警為什麼被“制服”?

嚴謹是退伍軍人,空手擒拿不在話下。

參加演習的其他人後來為什麼會支持嚴謹,甚至融入了角色?

心理學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早就證明了,情境可以立刻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所以,無論是情節的真實合理性,還是情節跌宕起伏的吸引力,以及對比反轉的幽默度,《大贏家》基本都是立得住的。

03

好的作品不會一味迎合觀眾的喜好,而是會成為人們提升審美情趣的階梯。

好的喜劇,不僅僅要讓觀眾一笑再笑,還得讓人在笑過以後,有所思,有所悟。

科學家錢學森曾經一再重申自己對文藝理論和美學的見解,“在藝術裡,最高的層次是哲理性藝術作品。”

餘秋雨在《藝術創造學》中也總結說,一切偉大的作品,都在通俗的外表下,潛藏著深刻的內涵。

《大贏家》當然算不得偉大,甚至也不夠優秀,但是,在這個滑稽的“銀行搶劫演習”故事裡,確實隱藏了許多值得思考和追問的細節。

認真,守規矩,做事有板有眼,到底是好還是壞?

為什麼認真的嚴謹會不受歡迎?

當大多數人和你所秉持的價值觀不一致時,你是堅持還是妥協?

當你遭遇不公,被家人冷落,被領導誤會,被同事排擠……無論再怎麼努力,生活都沒有起色,你會怎麼辦?

你是抱怨、不滿、自暴自棄,最後走上歧途,還是堅持要做一個好人?

……

這每一個問題,並不是簡簡單單就能下結論的。

再結合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現實環境,這個故事引發的思考就會稍微更宏大一些,更深刻一些。

在這次抗疫大戰中,我們能夠快速控制疫情,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是封城、隔離,限制人口流動,打破病毒傳播鏈。

試想,如果我們的基層防疫檢驗人員都認為——

武漢遠著呢,我們小區,我們村,大概率不會有武漢回來的,不會接觸到病毒感染者……

挨個兒測體溫、登記證件、詢問行蹤,這也太麻煩了……

於是,就“走走過場”,“差不多就得了”。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那麼,你我現在會怎樣?我們生活的城市會怎樣?全中國又會怎樣?

如果,在更重要的崗位,更重要的領域,更多的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我們的生活又會如何?

……這樣的問題,其實不敢細想。

《大贏家》最有分量的一句臺詞是,一百個人裡,有這麼一個人(像嚴謹這樣的人)就夠了,要是沒這麼一個人,還真不行。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即使是做不了這樣的人,至少我們不應該嘲笑、厭棄他們,而是應該給予寬容和理解。

更進一步地,我們其實應該尊敬他們,感謝他們——

我們做不到的,他們做到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守,我們的生活才更祥和安寧。

電影《大贏家》所拋出的這些假設和問題,讓每一位觀影者都有切膚之痛,所以,《大贏家》的內核並不膚淺,夠得上好作品的標準。

04

《大贏家》緊扣現實,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其中有兩個問題,其實近乎無解。

其一,從社會整體文明和全民福祉上去考量,一百個人裡,必須得有一個嚴謹這樣的人;

可是,從個人生活質量上去權衡,你願意做這樣的人嗎?你會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這樣的人嗎?

如果每個人都不願意這麼做,那麼這1/100從哪裡來呢?

其二,即使上天賜予了我們若干個“嚴謹”,正如影片中所展示的那樣,他們的生存環境也並不樂觀。

“理解”、“尊敬”、“支持”,這類口號人人都會喊,如果事到臨頭,尤其是牽扯自身利益了,你會不會認為嚴謹就是個“絆腳石”,一心想要遠遠踢開他?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別急著說不會。不要低估了自己的慾望,也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正直。

如果“嚴謹們”年復一年地面對敷衍、冷落、排擠,甚至有可能是陷害,他們需要多勇敢,才能堅持不改弦易轍,不誤入歧途?

影片中的嚴謹堅定地選擇做個好人。

為什麼我認為《大贏家》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影片?

這是虛構的情節,只是喜劇為了迎合觀眾心理的需要所作出的妥協,現實永遠沒有這麼簡單和容易。

有時候,做一個真正的好人特別難,比萬人擁戴的英雄難多了。

《大贏家》的結局,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拉低了這部作品的思想深度。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解決這樣的難題,對一部100分鐘的喜劇電影而言,是不能承受的苛求。

餘秋雨在《藝術創作學》裡的結論是,偉大的藝術作品,沒有清晰的主題,也沒有簡明的結論。

作者只是呈現一種“未知”,關於人生的未知,關於人性的未知。

比如,《紅樓夢》,主題是什麼?歌頌了什麼?批判了什麼?其實都沒有。

《紅樓夢》篇幅巨大,人物眾多,任何一個稍微重要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人生走向,沒有一個可以一言蔽之。

至於那些稍微重要的情節,也沒有一個是可以簡單劃分是非黑白的。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寶黛愛情”這條來說,他們的愛情至真至誠,可是,你能夠設想他們的婚姻生活嗎?

至愛是什麼?沒有結果才是至愛嗎?如果註定沒有結果,應該一開始就放棄嗎?

……這樣的問題,可以沒完沒了地問下去。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可以來審視一下《大贏家》了。

這部作品講了一個好玩的故事,還呈現了一點點人生和人性的未知與兩難。

當然這種未知與兩難,未必宏大,也未必深刻,但是足夠現實,也足夠細微,嚴格說來,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勾連。

在故事之外,你或者會零零星星地想起點什麼,甚至,在生活的某一刻,你眼前也許還會閃過這個極度認真地“假裝”搶銀行的“軸人”。

這就已經足夠了。

一部娛樂電影而已,我們還要求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