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中國賣家買口罩,亞馬遜、新蛋反而做起自己的口罩生意

現在一切都亂了。


不讓中國賣家買口罩,亞馬遜、新蛋反而做起自己的口罩生意

新冠疫情在美國的爆發,現在看已經成了一個大麻煩。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6日18時(北京時間27日6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82404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而從3月23日開始,美國日新增病例均超過1萬。

這其實說明美國的疫情已經進入了整體的爆發階段。這兩天特朗普的相關表態也在逐漸發生的變化,各州也紛紛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不讓中國賣家買口罩,亞馬遜、新蛋反而做起自己的口罩生意

3月26日,在美國紐約,中央車站內乘客寥寥。新華社發

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也已經逐漸實施了禁足令——“Stay by the home”,而且就在禁足令發佈的同時,紐約州也援引特朗普簽字同意啟用的國防生產法案,公開向社會徵集口罩、呼吸機等防疫物資

伴隨著這樣一個緊張狀態,多個在美國加州、紐約等地居住的華人對財經時報表示,附近的沃爾瑪、Target、Home Depo和CVS等連鎖零售商中,口罩早已斷貨,上一次買到口罩在是1月份。衛生紙、衛生巾和消毒洗手液等產品貨架也常被搶購一空。


不讓中國賣家買口罩,亞馬遜、新蛋反而做起自己的口罩生意

美國COSTCO超市因被搶購開始商品限購模式

這與1月底武漢疫情大爆發的時期,國內居民在相關渠道購買口罩等物資的景象非常相似。

讓人感到頗為意外的是,就在美國口罩、洗手液緊缺的情況下,3月24日亞馬遜、新蛋等美國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在3月17日亞馬遜不再接收非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資之後,再次全面下架中國賣家的口罩等防疫產品。

對此,亞馬遜和新蛋這兩個平臺給出的理由是:“中國賣家高價出售口罩的防禦產品,涉嫌囤積居奇”

一時間,這成為中國跨境電商產業最關注的事件。

一夜之間的下架

“真的就是一夜之間”,深圳跨境電商協會會長王馨在面對記者時這樣表述,“我昨天給美國新蛋平臺的老總打電話,他們說是收到美國人投訴說口罩價格太高,從而不得不下架”。

在國內跨境電商賣家中隨機採訪發現,這些主流的在美跨境電商平臺,都出現了中國賣家無法將自己的防疫產品上架或者已經銷售的口罩類的產品被下架的事情。

新蛋網更直接,發佈公告顯示全面下架。

有美國消費者投訴,說沃爾瑪賣2.97美元20個的口罩在電商平臺上卻被中國人炒到了35美元一個,幾乎暴漲了300倍。


不讓中國賣家買口罩,亞馬遜、新蛋反而做起自己的口罩生意

美國消費者給亞馬遜提供的證據

然而頗為蹊蹺的是,這款口罩在沃爾瑪官網上依然顯示在售,但從來沒有下單成功過。美國同事每次上網查詢該口罩,線上一直顯示缺貨(out of stock),線下也無貨可售。

而2月中旬之前,在亞馬遜上還有9美元100個的口罩販賣,亞馬遜的官方Amazon Prime還顯示口罩有庫存。

但隨著疫情的惡化,一切都變得完全不一樣。目前不光實體店面裡沒有任何的口罩供應,甚至連一線醫療團隊的口罩都十分緊缺。紐約州政府已經在向社會廣泛徵集相關的口罩產品,據報道,紐約所有醫院的一線的醫護人員僅能維持不到10天的口罩供應。

而另一方面,口罩的下架也給中國的跨境電商賣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1月下旬開始在中國爆發的疫情,使得很多跨境電商賣傢俱樂部關閉自己的生意,回家隔離等待疫情的全部過去。

這就使得所有的中小的電商賣家,其實在2月份並沒有向美國歐洲市場發送什麼貨物,僅靠原來的存貨維持著自己小流量的生命。

在3月17日,亞馬遜開始逐漸不接收非生活必備品和醫療用品之外的貨物以後,中國的中小跨境電商賣家也只剩下口罩,眼鏡,手套,等防禦物資可以充當主要的商品。

這一次又被亞馬遜和主流的這些跨境電商平臺下架相關的產品,再加上在越來越嚴重疫情影響下,各國很可能採用封關、封城、封港等極端措施中斷跨國物流,很有可能會使半年之內這些中小跨境電商的賣家都面臨無貨可賣的境地。

這對於中國的中小跨境電商賣家會是一個滅頂之災。

鍋不能背在中國賣家身上

這次電商平臺封殺這些產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售價涉嫌壟斷和炒作,因為按現在中國賣家在平臺上出售的35美金或30歐元一副N95口罩的價格計算,確實已經超過以往正常價格的三到四百倍。

但其實中國賣家也是一肚子的苦水。

首先由於這一次的疫情優先爆發在中國境內,使得本身中國的生產就受到了影響。這樣的影響傳達到口罩的產業鏈上,

就將原有中小賣家採購時不到五塊錢人民幣成本的N95口罩,抬高到15塊錢左右一個,基本上採購成本增加三倍有餘。

然後要算上運費。當前因為各國封關封崗,使得傳統普通的物流方式受到很大影響,想要趕上疫情防控的高峰出貨就必須採用一些不同尋常的物流,例如飛機。可現在飛機運貨的成本急速上升,這使得很多中國的中小賣家,在地方跨境電商協會的組織下,採用租機或包機的形式完成輸美貨物的運輸。

問題是當前包機的成本由1月份的15萬美金左右提升到80萬美金左右,運費的部分就已經漲了5倍有餘。

再加上美國雖然放棄了對醫療和防疫產品的懲罰性關稅,可除了24個美國大型醫療器械集團獲得豁免權之外,其他進口商進口的中國醫療器械都必須繳納7%的普通關稅。同時,一般情況下,通關、報關、檢查檢疫也是要向代辦的機構支付服務費,差不多是3%左右。

另外,各大跨境電商平臺,

一般情況下會收取15%左右的管理費和返點,再加上15%左右的倉儲和美國境內物流費用。

這樣的所有成本算下來,即使賣35美金的一個口罩,中國的跨境電商賣家利潤率也僅在10~12%之間。

而現在的下架令,其實就相當於每一個口罩掙了美國網民10美金的跨境電商平臺,將只掙了美國網民3.5美金左右的中國賣家封閉了起來。

另外一個消息非常有意思,在下架中國個體賣家相關防疫產品的同時,亞馬遜、新蛋等平臺卻加強了自採購自有品牌商品並上架銷售的力度。

消息顯示,作為全美第二大的跨境電商平臺新蛋網組織了兩架包機,25日從中國購買了大量的口罩和防護用品,並在自己的平臺上以新蛋自有產品的形式銷售。

最新看到的售價顯示,新蛋網上3M的N95口罩19.99美金一個,另外還需要支付15美金的運費。


不讓中國賣家買口罩,亞馬遜、新蛋反而做起自己的口罩生意

也就是說,新蛋網自採口罩的銷售價格基本上與中國賣家的被下架時的售價相同。

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國防生產法案下的美國

作為世界生產中心,中國其實是全球口罩出口的大國。而這一次疫情之後,我們口罩的產能可能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非官方的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中國生產的口罩數量很可能在全球的口罩產量中已經超過了80%。

在美國疫情又面臨急劇爆發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卻沒有緊急向中國進口大量的口罩,類似意大利、德國、捷克、西班牙做的那樣,反而啟用了作為戰時才使用的國防授權生產法案。

這點其實讓人覺得出乎意料。

因為根據這個法案,美國政府有權利要求企業按照美國政府的需要生產相關的國防急需產品。

所以很多人猜測,美國政府可能是想利用此次疫情的機會,實現將製造業帶回美國這樣的目標。畢竟美國政府指定這些企業生產口罩等防禦設備,必然也會將供應鏈之類的逐漸樹立起來,起到通過利用國家的投入帶動整個行業發展的目的。

目前我們收到的美國紐約州政府向社會徵集各種防疫器械器材和物資的通知顯示,如果廠商可以生產指定的防疫物資,紐約州政府可以在簽訂合約後先行支付貨款。

從這點上,美國精英階層的想法可見一斑。

因此,馬斯克說自己要生產1000臺的呼吸機;而通用等汽車車企業已經評估呼吸機生產的難度,就是在這樣法案之下的結果。

問題是世上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經濟領域尤甚。甚至,有時候經濟領域的動向,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後還會發生不符合預期的變化。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熔噴布被稱作口罩的“心臟”,是生產醫用和N95口罩的關鍵性材料。

一般醫用性口罩主要由三層構成(SMS),內外兩層均為紡粘層無紡布(S),中間的過濾層為熔噴無紡布(M),利用超細纖維的網狀結構和靜電吸附病毒粉塵、飛沫,起到阻隔和防護作用。

但這層布料是有劇毒的,必須要在自然環境下靜置等待它的自然降解。這也就意味著,剛剛生產出來的口罩不能隨時投入市場,必須等待超過20天左右的解毒期才能上市。

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有充足的原料,美國企業並已經購買調試好相關的口罩生產設備,那麼第一批美國產的相關n95口罩上市時間應該在4月底。

這是無法被扭轉的規律,不受任何人為因素左右。

所以,如果一切希望都放在期待美國企業生產一切抗疫物資上,美國的疫情控制前景真的很堪憂。

世界其實是一盤棋

世界經濟一體化,這並不是一個說說就行的概念。30年來經濟的發展已經潤物細無聲的將供應鏈全球化佈局變成了一個現實。

而中國因為具有全球唯一一個全產業鏈生產的能力,經歷幾輪的技術革新,已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依然拿口罩來舉例。

如果美國根據國防授權法案要求企業生產口罩的話,就意味著美國企業必須獲取口罩中間的熔噴布,但美國早已沒有生產這種布料的廠家。

如果不從國外進口,就意味著美國還要再建立熔噴布的生產線。而熔噴布生產的相關機械絕大多數出自中國,如果不從中國進口,就意味著美國企業要自行研製。

生產熔噴布最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熔噴模頭,模頭出料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對材料起到決定性作用,進而決定口罩的過濾效果。

全世界掌握精細化熔噴模頭生產技術的國家屈指可數,主要由德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掌握,全球年產量也就是幾十臺。

我國雖然噴頭精度沒有國外企業那麼變態,但在德國日本之外,我們是唯一的一個掌握能商用化精細熔噴噴頭的國家。雖然差了德國日本將近一代的精度,但是在生產熔噴布的角度上依然是可以使用的。

這意味著,如果按照現在美國政府提出的一切生產都要回歸美國的原則,所有的這些工藝都要自己搞定的話,完全美國自產的口罩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出世。

這個想法就非常滑稽,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的很多細節,美國的企業是無法自己獨立解決的。

這也就意味著,國際流通領域的合作是必須要在現在的情況下展開。

說實話,美國的精英階層與其去追求虛幻的美國優先生產策略,還真不如想辦法降低中美之間的貿易壁壘和物流阻礙,切實通過流通領域的降本增效,將優質低價的防疫產品提供給美國消費者。

而這一點,可能比那些政治鬥爭更能吸引美國選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