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接15000名小留學生,並非衝著可憐的孩子,而是崇洋的家長

1.5萬名在英國的中國小留學生,平均年齡只有14歲,大的17歲,小的不過十歲左右。現在英國的學校不開學,而寄宿的家庭又自顧不暇,不再像以前那般悉心照顧,這些小傢伙確實像他們家長擔憂的那樣,甚至可能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說實話,比起成年的大留學生,這些小留學生們確實更需要得到照顧。

但是網絡上一片反對聲,不希望國家包機去接他們回國,原因倒並不是像某個小留學生媽媽哭喊的那樣,反對的人都是仇富。

反對接15000名小留學生,並非衝著可憐的孩子,而是崇洋的家長

小小年紀就去國外留學這事,有太多值得警惕的地方!

1,中國的基礎教育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承認,中國的孩子大可不必在未成年前就去國外留學。英國甚至曾專門從中國聘請小學老師。相比較而言,我們的基礎教育絲毫不遜色,甚至領先於國外,我們主要是輸在高等教育上。所以,本科生畢業後去國外的高等學府留學深造,開闊眼界是應該的。

2,孩子從小離開了父母,遠走異國他鄉,必然會缺失親情。我們不排除這當中有一部分孩子會因此變得獨立而堅強,但同樣會有一部分孩子會變得孤獨而冷漠,對自己的父母沒有感情。

3,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尤其是心性未定的未成年人,三觀尚未形成的時候,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打下什麼樣的烙印,以至於終身不可磨滅!

反對接15000名小留學生,並非衝著可憐的孩子,而是崇洋的家長

可想而知,在一個十分反華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唱著英國的國歌,宣誓效忠英國女皇,聽說讀寫都用英文,這些孩子會被灌輸怎樣的意識形態?當西方的種子在東方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深植於他們的思想之後,這些在英國長大的孩子將會怎樣來看待中國和中國人?不知道漢語怎麼說,不知道方塊字怎麼寫,不知道五星紅旗意味著什麼,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怎麼會愛,還指望他們能有一顆愛國的中國心嗎?

富裕家庭總會比普通家庭更容易得到有用的信息,他們不可能對上述三種情況一無所知。但他們仍然決定把孩子從小就送到國外,顯然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富人更會算經濟賬,做任何事都更懂得利益最大化。

反對接15000名小留學生,並非衝著可憐的孩子,而是崇洋的家長

其實,網絡上有很多分析,揭示得很深刻:

1,讓孩子在英國待滿十年,取得英國的永久居留權。

2,比較出色的孩子,徹底地融入英國,加入英籍,在英國成家立業,成為徹頭徹腦的英國人。等他們的父母退休,再接到英國去定居。(家長很可能是一廂情願,竹籃打水)

3,如果在英國混不好,就帶著英國的綠卡回到中國,享受超國民待遇。無論是上大學還是就業,都比中國內地土生土長的同齡國人更具優勢。

所以說,某些家長算盤打得特別精,兩邊都想佔好處!

因此,人們才會對這些孩子的父母表示強烈憤慨!恨屋及烏,也連帶著對這些無辜的孩子表示不滿。

反對接15000名小留學生,並非衝著可憐的孩子,而是崇洋的家長

但不管怎麼說,眼下他們仍然是中國人,我們沒有理由拒絕他們回來。

回來的費用姑且不說,接回來之後怎麼辦?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按照北京的方案,回國之後就地集中隔離。毋庸置疑,一些有能量的家長就會想方設法破壞這種規則。在國內,這些家長總是如魚得水。

一定會有居家隔離的英國小留學生。而正如人們擔憂的那樣,就算孩子居家隔離,他們的家長也會一同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裡嗎?北京市出現的關聯病例,就是與境外回來的人一前一後走了同一部樓梯,想想都覺得後怕!

反對接15000名小留學生,並非衝著可憐的孩子,而是崇洋的家長

在目的達成前,某些家長會認慫,裝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兒,孩子一旦接回國內,他們馬上就會露出另一副嘴臉!這樣的例子實在數不勝數。

到時候,這些小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當中出現幾個不那麼聽話的,國內的人們又要因為他們的傲慢自大付出慘痛代價,而這些代價原本完全可以避免。再說,為了某些“人在中國心在外國”的人付出代價,值嗎?

反對接15000名小留學生,並非衝著可憐的孩子,而是崇洋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