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漢隸書法以它的高古恣肆、雄強朴茂風格,一直受到歷來書家的喜愛和重視,尤其是清代以來,人們對碑學的研究,使得漢隸又煥起了它的新姿。而當代,寫漢隸書法的人也很多,有的風格清新妍美,如何應輝、劉文華、張建會等,而有的雄強朴茂,用筆沉著老辣,以榜書風格書寫漢隸的大氣雄渾者,非李守銀莫屬。

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李守銀是江蘇人,他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並不是因為“醜書”、“美書”而來,而是因為他的書法風格,尤其是他在2004年獲得了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一等獎而出名的,在那幅一等獎的作品中(見上圖),他把隸書的書寫與表現發揮到了極致,獲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而此前和此後,他曾多次參加全國書法比賽: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全國第三屆楹聯書法大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大展;全國電視書法大賽;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並多次獲獎。

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可以說,李守銀是一位實力派的書法家,他自己回憶學書歷程時說,學習書法完全是“幼承庭訓”,是自己一個人不斷臨摹、不斷琢磨,他在學習書法中所下的功夫要比常人多得多。後來在遇到言恭達老師以後,才算真正走進了書法藝術的大門,而此後,他對書法的學習便如痴如醉。

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李守銀擅長隸書和草書,尤其是他的隸書,無論在筆法還是字形的創新方面,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為什麼第八屆書法篆刻展能獲得最高獎,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書法開啟了當時人們對隸書書法的創新之門,彷彿給學習隸書的人們打開了一條全新的途徑,這便是贏得所有評委的主要原因。當然,評委在評審時也會把書法作品以藝術家的眼光來考察,李守銀的那件作品自然也就是藝術品了。

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按照傳統隸書的書寫特點,只要介《曹全碑》、《乙瑛碑》那樣,有蠶頭燕尾,一波三磔,就可以表現隸書的主要風格即可,四川書法家何應輝的隸書雖然拿掉了這些寫法,但他的隸書卻缺少雄渾之氣,而李守銀的漢隸書法恰恰彌補了這一缺憾,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一個隸書書寫的創新之光。

李守銀的漢隸用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也是他博得評委眼球的主要看點:

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沉著厚重

隸書自篆而來,篆書在用筆上以中鋒為主,因此有人也稱“篆隸一家”,指的是寫隸書要用篆書的筆法,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線質的飽滿和圓潤。李守銀在作書時,往往把毛筆“扎”在紙裡,像犁一樣扎進土裡,前進時不緊不慢,使得行筆勻速有序,沉著冷靜,最大限度地發揮毛筆的主毫、輔毫、筆尖、筆肚等各個部位的作用,使“壓”力與“彈”力並舉,造就了線條的厚重之感,再現漢隸書法的大氣與雄渾之氣。

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用墨生輝

一般來說,墨法也是書法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尤其是寫隸書的人,為了表現隸書的厚重感,對墨的使用都是飽蘸濃墨,使墨的表現更加漆墨和靚麗,但這樣寫出來的最終效果往往會成為“死筆”,線條呆滯,而李守銀在用墨上,如果不仔細觀察,看著很隨意,其實他把用筆和用墨靈活地結合在一起,在運筆中調墨,在調墨中用筆,二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既有“漆墨”的一面,又有墨色的多種變化,非高手不可為之。

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點畫演進

書法不論是哪種書體,都講究筆法,尤其是最基本的提按與頓挫,隸書也是一樣,行筆中就要體現出這些筆法,方可顯現隸書書法中的靈動性和藝術生命力。李守銀在創作中,通過用筆的提按頓挫,使得點畫既有雄渾厚重之感,又賦予了隸書新的生命力,這一點正是李守銀隸書最為可貴的一面,這種點畫的演進,其實是新生命的疊加與成長,進而使字形、章法都其與成為一體,是當代隸書的重要特點。

他把隸書書法寫成了藝術品,其中用了哪幾個方法?

在專家看來,李守銀的書法是具有藝術品價值的,但書法愛好者並不認為他的書法功底有多麼深厚,反而遠離了傳統,屬於自我創新,如果站在規範隸書的角度來考察的話,他的傳統功底還欠火候,是不值得提倡和學習的。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