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鋼價格狂跌,行業何以脫困?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廢鋼價格的持續性下跌,已使得很多廢鋼加工企業舉步維艱。

3月23日,全國廢鋼價格全面飄綠,市場跌聲一片,最高跌幅80元/噸;3月26日最高跌幅上百元/噸。

一家廢鋼企業的負責人鄭利民(化名)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達了這樣的擔憂:“近期我們很多貨還沒來得及出手,如果再持續跌下去,承受的資金成本壓力會更大。”

實際上,從3月20日開始,廢鋼市場就進入“下跌潮”。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3月22日發文稱:“目前廢鋼加工准入企業經營嚴重虧損,部分企業庫存高企,跌價損失巨大,中小設備企業訂單受到嚴重影響。”“預計上半年廢鋼鐵行業經營將非常艱難。”

3月24日鋼廠廢鋼到貨暴增,廢鋼價格跌幅進一步增大。3月26日,一位民營鋼企高層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由於近期廢鋼貨源急速增加,多數倉庫爆滿,目前廢鋼價格下跌的鋼廠仍然偏多。”

受“螺紋金”市場預期影響,電爐鋼企復產和採購量驟然增多,廢鋼需求有所釋放。據行業機構調研,截至3月20日,全國超50家電弧爐平均開工率28.15%,較上週增10.92%;全國超60家鋼廠廢鋼庫存總量188萬噸,較上週增9.31萬噸。

在鄭利民看來,電爐開工率大概率會繼續快速回升。3月23日以來,電爐鋼企復產增產明顯增多,已有一定備貨,更傾向於壓低廢鋼價格,降低成本。由於螺紋價格成本壓制及高庫存風險,短期廢鋼價格或承壓偏弱運行。

經濟觀察報採訪瞭解,近期電爐鋼企復產增多,但實際利潤卻很小,甚至不少仍掙扎在盈虧平衡線上。目前,華東地區電爐鋼企開工率相對較高,部分已恢復至滿負荷生產狀態,但華南、西南地區開工率仍不足。

一家電爐鋼企的負責人介紹,“下游需求不振、工人尚未完全到位以及庫存的緩慢累積,都加劇了我們對後市的擔憂。”

暴跌背後

廢鋼跌價如此迅猛,鄭利民將原因歸結為:一方面市場情緒未完全修復,仍有恐慌;另一方面廢鋼需求穩步回升,短期供應增速超過鋼需增速,貨源爆增就意味著壓價成為必然,且不少中小鋼企有跟風現象。

但據行業機構統計,受疫情影響,目前廢鋼供應量仍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折舊廢鋼、自產廢鋼與工業產廢均不及預期。

3月20日,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專家介紹,“近期調研統計300多家下游廢鋼加工准入企業中,70%左右有工人上班,但到崗率僅30%,真正開工收料乾的可能才50%。從回收廢鋼量上來看,可能連30%都不到。”

一家廢鋼收購公司的負責人亦表示,“廢鋼企業受鋼鐵下游特別是建築業復工不足、人員無法到位、上游資源短缺和下游價格下跌導致虧損的影響,復工復產率較低。截至3月中旬,加工廢鋼的產量不到正常水平的30%。”

不過,需求端電爐復產的明顯增多,也在進一步刺激廢鋼企業開工率的快速回升。

據Mysteel調研,目前各地廢鋼企業80%已復產,原料庫存有小幅增加,廢鋼成品庫存減小,供貨商多積極出貨。截止3月23日,調研295家廢鋼鐵加工准入企業中,剔除鋼廠直屬廢鋼公司後,未加工原料及成品庫存量合計125.68萬噸,較上月同期降低3.23%;未加工原料庫存總量46.42萬噸,較上月同期增加3.5%。

但連續下跌的行情,“對大部分廢鋼企業來說,現階段做得越多,虧損就越多”,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秘書長孫建生如是表示,“疫情影響下,工人返崗受阻、收料困難、庫存價格下跌風險大、回款週期延長、企業投資收益銳減等都直接、間接影響了廢鋼供應”。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預計,今年上半年廢鋼行業經營將非常艱難。一季度廢鋼消耗量下降將成為必然,2020年全年廢鋼消耗量將比去年下降10%-15%,廢鋼比也將出現回落。

在鄭利民看來,近期螺紋期貨預期變差,利空因素增多,鋼企庫存消化尚需時日,市場觀望增多,成材價上漲面臨阻力,鋼廠利潤不佳情況下,廢鋼價格並無支撐,很可能還會下調。不過,中長期廢鋼價格仍取決於鋼材消費增長速度。

他說:“此前幾次廢鋼價格跌破1000元多是由於鋼材消費出現負增長。廢鋼成本低、廢鋼加工企業溢價能力較弱,在行情不景氣時,價格下跌會更深。”

前述廢鋼協會專家也認為,無論是鋼鐵業還是廢鋼業,今年都面臨很大困境,廢鋼企業資金週轉、人工成本、稅負壓力會愈加突顯。

3月2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文表示,“整體看,疫情對廢鋼鐵行業產廢、回收、加工、利用及裝備製造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有些影響是暫時性的,有些影響會比較長久,需更多時間來恢復。”

從廢鋼加工企業反映的情況看,其主要面臨三方面問題:行業稅負過重,稅務風險大,地區之間稅收政策不平衡;前端供應商開票稅負過重,開票虧損,不願開票,致使加工企業無進項票;國內資源不足,進口受限,內外資源流通不暢。

此外,廢鋼收購前端行業基礎是眾多散戶個人行為,廢鋼加工企業大多規模小、分佈散、話語權小、利潤微薄,近年來少有資金儲備,其復工率受上下游企業影響較大。

目前廢鋼收購難度主要在於:種類眾多、貨源分散、局部市場壟斷以及稅負物流成本過高,導致廢鋼從集散地收購到鋼廠的固定成本(人工、物流、場地費等)無法隨供應量增加而降低。

何以脫困?

一位廢鋼市場人士認為,“廢鋼企業年前沒囤貨的還好,囤貨的就比較麻煩了,只能滾動做庫。廢鋼收購中間有一定價差空間,也能抵消部分跌價。”

鄭利民說,“我們正想方設法提高資金使用率,減輕成本壓力。”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樹斌對記者表示,廢鋼協會呼籲開放廢鋼進口渠道、放開廢鋼進口政策,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希望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大力支持鋼廠堅持環保工藝,多用廢鋼,保住廢鋼應用比不下滑,實現工信部提出的在2025年實現廢鋼應用比30%的目標。

2018年4月,國家相關部委聯合發佈關於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公告,將廢五金類等16個品種固廢、不鏽鋼廢碎料等16個品種固廢調入禁止進口固廢目錄。2019年7月1日起將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8個品種固廢從非限制進口類固廢目錄調入限制進口類固廢目錄。

廢鋼協會專家介紹,2019年下半年,中國廢鋼進口量2.86萬噸,相比上半年減少81.62%。這意味著,國內廢鋼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據瞭解,廢鋼是綠色再生資源,鐵礦石是不可再生的原礦資源。鐵礦石產出率為65%-66%;加入純淨廢鋼,產出率為95%-96%。用廢鋼生產1噸鋼可節約鐵礦石1.3噸,可減少1.6噸碳排放,減少350公斤標煤消耗,減少1.7噸鐵精礦消耗,減少4.3噸固廢排放,同時減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廢氣排放量26%,減少廢水排放量76%。

李樹斌稱,用鐵礦石冶煉將產生40%的固廢,而採用廢鋼冶煉時,該比例僅為5%。

前述廢鋼協會專家認為,應將廢鋼鐵從固廢中分離出來。目前國內很多鋼企受疫情影響出現廢鋼短缺現象,國內廢鋼資源不足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放開廢鋼進口政策利於降低鋼廠原料成本。

事實上,目前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也在爭取進口廢鋼的相關政策。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提出,應鼓勵進口對環保無影響的優質廢鋼。廢鋼協會正在起草新的進口廢鋼新標準,擬將“廢鋼”改為“再生鋼鐵料”,避免劣質廢鋼進口。“再生鋼鐵料”進口不完全採用國內廢鋼標準,建議分為優質結構廢鋼、普通結構廢鋼、鐵路廢鋼、打包料(分塗鍍和非塗鍍)、粉碎料,以對接國際標準。不過從制訂到最終實現廢鋼進口的時間週期會很長。

深圳市上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宏強認為,廢鋼行業進一步規範後,一些具有實力的企業和交易平臺將陸續崛起,鋼廠也需穩定貨源,未來可能會形成B2B行業格局。部分工業廢鋼也正在形成廠到廠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