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金錢觀和生活態度

美國人的金錢觀和生活態度


  美國人的生活雖然不鋪張,但他們普遍沒有攢錢的習慣,也不用為養老、為孩子的將來或結婚而存錢,有錢基本都是吃光花淨。那麼,美國人的錢都花在哪裡了?美國人的金錢觀和生活態度是什麼?

  美國的中產,一般月收入在4000美元(人民幣2.6萬)以上;就算中低收入者,每月掙3000美元(人民幣2萬)以上生活也不困難。

  以月薪3000美元為例來看一下。如果自己做飯,一個月每人只需要花120美元就可以養活自己,而且可以保證頓頓有肉、蛋、菜、水果。在物質消費方面,美國人很容易就達到目標。

  買一輛中低檔新車,在兩萬美元左右,只需攢兩年的錢就能買到。買一棟三口之家住的單獨房子,在大部分地區價格一般為15萬美元左右,只需攢五六年就夠了。

  美國中小學全部是免費教育(雖然大學不是免費的,但許多美國人通過申請無息貸款的形式,讓孩子自己將來還債),醫療可以買保險,養老有養老金或政府資助養老,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考察之下,發現美國人的收入主要消費在旅遊、文化、休閒等精神方面。

  A“千金難買心頭好”,開心就行

  我在密蘇里州居住時,我的鄰居夫婦倆的生活就很瀟灑。他們有一個兒子,已經工作了,兒子完全獨立,不用花父母一分錢。於是,夫婦倆的錢全都花在了自己的生活上。

  他們夫婦倆有一輛房車,專門為外出旅行用。這種房車內部有一個小型的臥室與廚房,還能看電視,可以開到任何一個露營地待幾天。只要有空,他們就會請自己的母親代為看管一下家,然後兩人就開著房車出去。

  一天,女主人告訴我,他們剛剛從科羅拉多州看賽車回來。要知道,從我們的居住地開車去科羅拉多州,要橫跨兩個州。為了看一場賽車,就千里迢迢專門跑一趟,美國人生活的隨性由此可見。

  女主人還告訴我,他們有兩匹馬,在郊區的一個馬場裡養著,一有空他們就去馬場看望自己的馬和騎馬玩。但你想想看,養這兩匹馬一要租馬廄二要僱請人,花費一定不菲。

  美國人還經常拖家帶口外出就餐、旅行、參觀、看電影、看演出等,這種活動的花費很不便宜。舉幾個例子。我現在工作的單位是一個博物館,博物館曾經贊助過一次達拉斯當代舞蹈表演。

  因此,舞劇院就給博物館送了一些免費票,座位是VIP,我分得一張,就與館長及幾個同事去看。我對西方的當代舞蹈並不感興趣,去看純屬瞭解美國文化。

  中場休息時,我看了看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女士手裡的票,上面印著的價錢嚇了我一跳,是200美元。當時,場內座無虛席。VIP座200美元,其他座位的票價應該在100美元左右。

  這樣的價格,對於普通美國人來說,已屬不便宜,在華人看來,更會覺得貴。一般的華人,也包括我,無論如何是不會自己掏200美元到現場觀賞的。平時,華人自己組織的演出,如果是售票的話,價格就在20-60美元之間。

  還有一次,我居住的城市的亞洲商會,參與資助了一個室內足球比賽,我是這個商會的理事,因此得到了5張免費門票,就帶著全家及朋友一家前去觀看。

  比賽在一個室內體育場舉行,由兩家公司派出的足球隊對陣,出場隊伍沒有什麼名氣,整場比賽談不上精彩。只是賽間休息有拉拉隊以及樂隊表演,還算頗有娛樂性。

  我一邊看比賽,一邊不時瞅一下觀眾席,發現許多人帶著孩子來觀看。那天是星期五,正是全家娛樂的好時候。我們的座位是在貴賓席,那是一個包間,裡面可以容納10人左右。在中場休息時,我特意打聽了一下那天的票價。

  原來,普通席的成人票50美元,兒童票減半。如果不是免費的,我絕不會花50美元來觀看這個比賽。票價太貴了,不值得為這種比賽花這個錢,但美國人就願意花,而且是帶著全家來觀看的。

  美國人還特別喜歡養寵物,為自己的貓貓狗狗美容,他們不惜花大價錢。美國各地都有大型寵物超市,我經常帶著孩子去那裡看寵物,算是一個免費的小型動物園了。

美國人的金錢觀和生活態度


  在這些寵物超市,我見到不少美國人帶著自己的狗狗,前去那裡的動物美容所剪毛,有的人還請那裡的專業人員來培訓狗狗的生活技能。不要忘了,這些都不是免費的。如果寵物病了,他們會帶著它們去寵物醫院。

  B只要物有所值,不在乎花錢多少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一位雜貨鋪老闆,他是位白人中年男子。

  一次,我們全家去達拉斯郊外的一個湖邊露營地休閒。在那個露營地,最便宜的選項是租一頂普通帳篷,租金一天30美元,有自來水、燒烤架等提供,但不提供電源。如果選擇提供電源,適合開房車來的人的選項,租金就要貴一點。

  我們租用了一頂帳篷,買了食材、飲料、一包炭和燒烤用的煤油等,花了100美元左右。就這樣,我們全家在那個露營地玩了兩個白天,住了一晚,並享受自己動手燒烤的樂趣。

  聽說我們去了那個露營地之後,雜貨鋪的老闆說自己一家子也要去一次。等他去了回來之後,我問他總共花了多少錢?他說花了差不多2000美元。我著實吃了一驚,問他錢都花在哪裡了?他說,他們也是一家三口開車去的。

  他們在那裡遊玩了美麗的湖畔,到了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想自己燒烤了,覺得費事,就把車開了出去,在外面下館子。到了晚上,由於天氣太熱,他們感覺在帳篷裡肯定睡不好(我們也是,但我們忍到了天亮),也沒有什麼娛樂可言,於是,就開著車在附近找了一家酒店住,還開了不止一個房間。當他聽我說全家總共花了不到200美元時,很驚訝地望著我,感到很不可思議。

  說實在的,與雜貨鋪老闆相比,我們的露營質量就低多了。露營地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四圍漆黑一片,只有蟬鳴聲。帳篷裡只能用手電筒照明,我用手提電腦播放一部電影,但電影還沒有看完,電腦的電池就沒電了。

  一家子百無聊賴,只能早早睡覺,卻又睡不著,天氣太熱,便睜著雙眼看天上的星星。所以,雜貨鋪老闆花的錢雖多了點,但錢花出去了,物有所值,他們不會為了省錢讓人很難受,錢是為人服務的。

  C不想為省錢而花時間貨比三家)

  我們中國人購物都喜歡貨比三家省些錢,但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一般不會這樣做,他們認為,這樣做雖然節省了金錢,但花費了時間,划不來。

  一次,我去訪問一個因某種原因而出售家裡所有物品的家庭,見裡邊有一棵待售的塑料聖誕樹,雖然是二手貨,但像新的一樣。記得那位雜貨鋪老闆曾說過想買一棵,讓我幫忙打聽一下,因為他知道我能找到便易貨。他接到我的電話後,就立即趕了過來。一聽只要10美元,二話不說就買了。其實,如果砍價,5美元就可成交。但對他來說,10美元已經是不可思議地便宜了,他原本是打算花50美元以上買一棵新的聖誕樹的。

  記得2000年左右,我在華盛頓居住時,離家幾十步遠的地方有一家食品店,到那裡購物很便利。然而,我很快就發現這家食品店裡的東西,比幾英里之外的一家食品超市裡的東西,要貴一倍以上。於是,我就選擇了每週一次,乘公交車去那家超市買食材回家煮飯。

  這樣做雖然省錢,但明顯要多花時間而且麻煩。不過,我還是堅持了一年多。有時候做飯時,發現缺少一兩樣配料,就只好去旁邊的食品店購買。每次,我總髮現有許多住在那個街區的居民在這家食品店採購。

  我想,他們難道不知道幾英里之外,有更便宜的食品賣嗎?美國人就是這樣不知也不想貨比三家地購物。

  D靠領救濟金過活的老婦人卻喜愛買花

  那麼,美國的底層打工族和弱勢群體,是否會更習慣於攢錢呢?也不是的。

  我在密蘇里州居住時,僱請了一位黑人中年男子來裝修房子。他的開價很低,但活做得一般。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工作沒有計劃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裝修期間,他經常讓我結算當天的工錢,一旦拿到錢,當晚就會去酒吧泡一個晚上,喝得爛醉如泥。他就是這樣過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裝修好房子後,他還希望我以後再找他幹活,還讓我把他介紹給我的朋友。

  我在佛羅里達居住時,認識了一位離異的退休女士,她當時生活困難,靠領政府的救濟金生活。她養了一隻貓,還種了很多花。

  一次,我去看望她,她請我開車搭她去附近一家寵物店,她要給貓買貓糧。她在那裡買了一小袋貓糧,花了5美元多。她也許不知道,在沃爾瑪,8美元就能買一大袋子,數量相當於她買的5倍之多。

  於是,在後來有一次看望她時,我便從沃爾瑪買了一大袋貓糧送給她,她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那次,她又請我開車搭她去一個花店,說是要買一些花來觀賞。

  總之,美國人很注意自己應該在世上享受什麼,雖然時時弄得囊中空空,但他們卻很少憂慮什麼,總樂呵呵地過日子。我想,這不僅源於他們的金錢觀,更出於他們對生活的看法。

  中國與美國消費觀差異

美國人的金錢觀和生活態度

  為什麼在中產階級美國人眼裡800美元買件衣服,非常不可思議?

  這是一個突出中美之間消費觀念的巨大差異的問題。在許多中國人眼中,這不過是一眨眼的事,可是在許多美國人眼中,花800美元買件衣服,不是不可思議,而是愚蠢。

  首先,在美國的買衣服恰恰是最便宜的東西之一,如果為了名牌花800美元買一件衣服,不如買一輛輕型摩托車去野外撒歡兒。

  在美國,凡是消耗品,都是最便宜的。便如衣服、摺疊沙灘椅,開晚會用的餐具、日常的食物等。美國人的消費觀念已經比較成熟,他們不會為了中國人所謂的面子去花冤枉錢,他們從小被培養的性格就是獨立自主,炫富攀比不是美國主流。

  中國人之所以願意花大錢購買奢侈品,一是生活方式還比較簡單,除了吃穿,其他花錢的地方少,二是要面子,消費觀念不成熟,吃飯穿衣主要是做給別人看。

  另外要澄清一點就是美國人並不是不花錢,相反,一個美國普通家庭,或者普通人,平均花銷要遠大於中國人。他們用在房屋、運動、服務、旅遊、聚會、用餐、交通等方面的錢,還是非常大的,有些人雖然月入鬥金,也還會發生入不敷出。

  我們來看看中美消費觀念的不同。

  一、家庭住宅方面:中國人會把大房子、豪宅看成是富有的象徵,有錢人才能住上別墅。中國人喜歡往大城市扎堆,一線城市的高房價達到國際水平。美國人把住房看成是溫暖的窩,房子的大小取決於家庭需要。

  二、汽車購買方面:在中國人眼裡汽車比住房更能明顯地顯示社會地位,開奔馳、寶馬非富即貴。中國車價高是有名的,而且買車位的價格也不低。在美國,汽車就是代步工具,最受歡迎的汽車價格在2-3萬美元之間。

  三、請客吃飯方面:中國人在吃上很闊氣,請客要滿桌席,菜只有剩下了才顯得主人大方。在美國胡亂點滿滿一大桌子菜,非但不會給人豪爽的感覺,反而會被認為是素質低或者頭腦有問題。

  四、服飾方面:中國人穿衣戴帽喜歡名牌,而買日常服裝則喜歡找打折的買。美國人不太刻意追求名牌,平時買衣服喜歡到大眾化的商店購買,而到了購物季,則會到專賣店裡去買減價的名牌衣服。

  五、教育方面:中國父母在孩子身上肯花錢,而且從幼兒園抓起,生怕輸在起跑線上。小孩子從上學起就要課後參加這個班那個班,家長為此要花大筆錢。美國人養孩子叫放養,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營養,生活環境要舒適。而在教育上,從學前班到12年級,家長基本上不需要花錢,美國人也少有讓孩子課後參加各種補習班的做法,因此在孩子普通教育上,美國人花錢並不多。

  六、旅遊方面:中國人旅遊就像採購一樣,有的人到美國帶著一箱方便麵每日充飢,回國時皮箱子裡裝的都是名包、名牌服裝,而且還直說真便宜。美國人旅遊是放鬆或是開眼界,欣賞各種文化。所以美國人在中國旅遊的花費比中國人在美國旅遊的花費要低很多,皆因美國人旅遊就是旅遊,購物只是買些特色產品。

  七、送禮方面:中國人送禮的理由可以有無數個,紅白喜事要送禮、孩子滿月要送禮、搬新房了要送禮、找人辦事還是要送禮。美國人不能給公務員送禮,親朋好友送禮多選在聖誕節,一個賀卡、一件小禮物,只要讓人感到溫馨就可以了。

  八、儲蓄方面:中國人存錢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享用,而是為子孫後代造福,為了買房買車,老了指望兒女養老。美國父母有養育兒女的責任,但兒女在法律上卻不肩負養活父母的責任,所以美國人積攢養老錢是從工作那天起就開始,攢錢的目的不是為了兒子娶媳婦,而是為了自己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