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 北川一職業農民十年種出一座脫貧“花果山”

厲害了 北川一職業農民十年種出一座脫貧“花果山”

扎進大山種水果

厲害了 北川一職業農民十年種出一座脫貧“花果山”


楊正明是成都龍泉驛人,在家鄉養過魚,幹過客運。2000年初,不想再“吃車輪子飯”的楊正明帶著一家人和十幾萬元的家底,加入當時外出承包土地搞“水果創業”的大軍中。
  “最早在綿陽城郊承包了幾十畝地,種梨子、桃子。”楊正明回憶說,因為這些水果上市時間與龍泉驛的差不多,競爭不小。
  2005年,一個來果園考察的北川桂溪幹部的一句話讓他心動不已:北川山上的水果比成都晚一個月。

“我有技術,也有銷路,打個時間差,這水果價格肯定低不了。”楊正明說。他拖家帶口,一頭扎進了北川的大山裡。
  “我剛來時,這裡還是長滿灌木雜草的荒林,周邊的群眾基本靠種玉米、油菜等傳統農作物過日子。”楊正明感慨地說,守著這麼好的資源過窮日子,太可惜了。
  在這80畝的荒林中,楊正明種下了梨樹和脆紅李。憑藉在龍泉驛學了多年的果樹種植技術,加上當地政府的支持,這塊地掛果後,每年為楊正明帶來幾十萬元的收入。


厲害了 北川一職業農民十年種出一座脫貧“花果山”

厲害了 北川一職業農民十年種出一座脫貧“花果山”


厲害了 北川一職業農民十年種出一座脫貧“花果山”

要讓品牌梨按個賣

厲害了 北川一職業農民十年種出一座脫貧“花果山”


  看著楊正明種水果賺了大錢,彭家山周邊的群眾坐不住了,紛紛前來“取經”,他的“大名”也從楊正明變成了“楊梨兒”。
  “發展產業,肯定不能‘吃獨食’。”楊正明說。對於前來取經的群眾,楊正明來者不拒,“滿山都是果園的話,我的果園還省了看護費。”
  事實上,楊正明有更長遠的打算:搞農業,必須走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路子,“有了規模才談得上品牌,有了品牌才有跟別人談價錢的資本。”
  眼見時機成熟,2010年5月,楊正明成立了羌山生態農業合作社。為了打消入社群眾的顧慮,楊正明把村民拉到龍泉驛、青城山等地去長見識。取經回來,大家紛紛要求跟著他一起幹。

楊正明不僅教技術,還負責跑銷路。短短几年時間,合作社已經從成立之初的8戶群眾,總共100多畝水果基地,變成了現在涉及5個村子160多戶群眾、共3000多畝的生態水果種植示範基地,彭家山成了遠近聞名的花果山。當地許多群眾通過種水果,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而楊正明的果園也由最初的80多畝,變成了400餘畝。預計全部掛果後,年收入可達上百萬。  在他的帶動下,北川開坪、墩上等10餘個鄉鎮30多個村子種植高山生態水果。


  楊正明註冊了“雲中老山情”商標,今年還拿下了有機產品認證,建起了農產品可追溯系統,正在準備把水果打進成都、廣州的幾家大超市,“爭取以後梨子從論斤賣變成按個賣,讓梨子成為北川的一張名片。”


厲害了 北川一職業農民十年種出一座脫貧“花果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