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版圖為什麼沒有被繼承下來?明朝丟掉了多少土地?

歷史紀錄片愛好者老王


元朝版圖為什麼沒有被明朝繼承明朝打敗元朝後,為什麼沒有繼承全部土地

總結是國力原因,你可以理解為能力不夠,所以沒辦法繼承全部土地

名義上,元朝皇帝是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元朝對四大汗國擁有最高的宗主權,但是實際上各個汗國都各自為政,甚至有時互相交戰,因此元朝的疆域實際上只包括中國和蒙古本土,而並不包括各汗國領土

統治全國的元朝被推翻之後,蒙古貴族企圖收復中原,於是不斷組織力量反擊。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蒙古採取征討和招撫並用的策略。其結果,雙方都沒有能夠如願以償,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明在二十多年間,對北元進行了一系列軍事征討,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然而他們知道,這離徹底消滅撤離中原的中央王朝元朝所謂殘餘勢力還差得很遠。蒙古的軍事力量雖然在元朝後期一度衰敗,但迴歸到了草原,蒙古人很快就恢復了昔日剽悍勇武的素質再次表現出吃苦耐勞、能征慣戰的特點。同時,明軍儘管三五次深入北方作戰,可是由於後勤、生活習慣諸方面原因,並未能佔據草原地區多久。北元一蒙古終始是明王朝的巨大威脅。《明史·兵志》說:"終明之世,邊防甚重",主要就是指對北方蒙古防禦而言的。為了保障北方邊境的安全,明朝在一系列軍事勝之後,在能夠控制的蒙古地區和蒙明邊境建立了許多設置。這些設置,有的旋設旋滅,有的長期存在並有所變化。

(一)設立羈縻衛所

這類衛所以降附明朝的首領為都督、都指揮使、指揮使、千戶、百戶、鎮撫等官職,自己管理內部事務定期嚮明廷朝貢。蒙古地區最著名的是泰寧衛(今吉林洮安一帶),初以遼王阿札失裡為指揮使;福餘衛(今齊齊哈爾一帶),以海撒男答奚為指揮同知;朵顏三衛(今綽爾河流域),初以脫魯察兒為指揮同知。泰寧、福餘、朵顏三衛統稱兀良哈三衛或朵三衛,一直存在至明朝末年。在三衛的的西北面還曾設立斡難衛(今鄂嫩河流域)、堅河衛(今額爾古納左旗根河一帶)、海剌千戶所(今海拉爾一帶)、哈剌孩衛(今哈刺哈河流域)等,這些衛所在設立後不久都消亡了。在今包頭、呼和浩特、集寧地區一度設立官山、失寶赤、五花城、斡魯忽奴、燕只、甕吉剌等千戶所,隨著蒙古勢力的逐漸南下,這些千戶所也很快消亡了。 在明朝的西北地區,即今甘肅、青海西部,以及東察合臺汗國地區先後設立安定、阿端、曲先、罕東、罕東左、沙州、赤斤蒙古、哈密等八衛,以蒙古族首領為指揮使等官,有的還封以王號。

(二)修築長城壕垣

從鴨綠江起,沿著今撫順;昌圖,遼河下游、黑山、義縣、山海關一線,修築了壕垣。東從山海關起,西至嘉峪關,經過十八次大興土石,修築了長城,稱為邊牆,其中宣化、大同之南還修築了內長城,稱為次邊,這就是今日見到的萬里長城。這些化費了無數人力、物力、財力而修築的長城和壕垣,基本上都是為了防禦蒙古騎兵的南下。

(三)沿長城壕垣設置重鎮,派駐重兵

自明初至中葉,明朝先後設置了九個重鎮統領前線軍士,這九個重鎮統稱九邊鎮,即:遼東鎮(治廣寧,今遼寧北鎮)、薊州鎮(治三屯營,今河北遷西縣西北)、宣府鎮(治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鎮(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山西鎮(治所在今山西寧武)、延綏鎮(治所在今陝西榆林)、寧夏鎮(治所在今銀川)、固原鎮(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甘肅鎮(治所在今甘肅張掖)。各鎮都有總兵官、巡撫,數鎮之上還有總督。這些封疆大吏統領的兵力,多時達百萬,少時也有幾十萬,約佔全國兵力的三分之二。如此眾多的兵力,當然基本上也是為了阻止剽悍的蒙古騎兵。


笨傻懶蠢


具體的地域山和專業答主們說的又領主權無控制力的這種我們簡單說(其他答主都很專業了可以看看),1、元朝只是四大汗國之一沒錯,但是有一點,元朝也是其他幾個汗國的領主國,也就是說,元朝其實仍舊是一個部落的形式,還很原生態,元朝相當於部落聯盟首領,元朝皇帝是可汗中的可汗,但是縱觀匈奴、柔然等草原部落,本來就是鬆鬆垮垮的,所以其他幾個汗國不聽招呼,很正常。

然後就是關鍵的繼承問題,這個牽扯到一個之前大家不太關心的事情,就是法統,比如,我們列出幾種形式,

堯舜禹禪讓(親,不要太天真,即使堯舜禹的禪讓,也是很殘酷的),這樣就是名義上應該全部繼承,法統效力最高

商代夏,按照歷史考究,其實周只是另一個漢人部落,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什麼你是公侯伯子男爵,就是一個比較遠的部落,生生把我打下來了,但是有了穩固統治,法統效力第二,且通常這種過程中會伴隨著順手收掉其他小部落(比如戰國初期被兼併的連名字都記不住的廣大弱小諸侯國)

清代明,徹底的異鄉人殺進來,把前朝全部接管或者殺掉,這種自然版圖也會擴大,因為是從外地來的,之前那旮沓要麼不是原有領土要麼只是名義領土,但是完全沒有法統可言

然後就是說最精彩的,民國代清,袁世凱當時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是什麼,就是要清帝下退位書,而且是仿照禪讓書的意思來寫,為什麼呢,理直氣壯,法統明確,清朝最後的詔書也確實說了,把江山交給袁世凱統領的國民政府,這樣,原來的清朝軍隊也好政府也好都得聽我的了

我們回頭看元和明,從民族上看,以當時中國土地的主人是蒙古族而論,顯然明朝毫無法統可言,類似於清朝和明朝的關係,所不同的是,明朝是原來就在這個土地上的三等公民而已,所以在法統上沒有繼承權,你能打下來哪是哪,沒打下來的,對不起,我真的沒有任何道理說你是我的天下共主,這個就是袁世凱要避免的地方

而且,其實明朝並沒有把元朝,哪怕只是管著中國的元朝滅亡,不過是趕走,當時王保保(應該是這個名字)是帶著隊伍和可汗走了,去漠北了,也就是說,明朝其實…………只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一部分元朝土地

當然,相比於宋朝始終沒有燕雲十六州,明朝的戰鬥力已經很不錯了


蒼茫雲海間波瀾遠帆裡


你這個問題有問題。明朝的版圖並不是繼承元朝,因為明朝建立時北元還存在。即使是遷都北京後,黃金家族還統治著蒙古部落。所以不能說是明朝繼承了元朝的版圖。元朝是佔領了南宋的版圖,而明朝比南宋版圖大的多。所以也不存在明朝丟失了多少土地。反而是明朝比兩宋版圖大了不少,雲南,東北,安南。後期萬曆年間只剩漢地十三省,也比宋朝多不少,至少燕雲十六州在明朝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