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志願者 逆行“翻譯官”

隨著天津市成為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指定第一入境點之一,這幾天,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航班旅客入境。我市高校發揮語言專業優勢,組建志願者翻譯突擊隊,積極投身涉外疫情防控工作中。


目前,我市已組建兩批突擊隊,隊員分別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涵蓋英、韓、日、法、意、德、俄等語種。這些衝鋒在前的“翻譯官”既要為入境及來津外籍人員提供翻譯、引導等志願服務,又要協助海關人員問詢重點信息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等。


外語多面手夏志

“我隨時待命,奔赴‘疫’線”


天津外國語大學是全市高校中最早派出翻譯志願者的高校,先後有67名師生志願者報名參加,派出人數最多、涵蓋語種最全。天津外大英語學院國際商務系教師夏志可謂其中的多面手,他不僅精通英語、法語,還掌握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3月23日迎來單日5架次航班保障“大考”,夏志當天上午10點就到達天津機場海關的入境檢疫問詢崗位上,做各種服務準備。


“起初派給我的任務是英語翻譯,後來發現11點45分到達機場的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航班上除了德國乘客外還有2名法國乘客,可現場沒法語翻譯,我會法語,覺得這個任務自己能完成,便主動上前,加入了小語種翻譯。”夏志跟記者說,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時,發現有一架來自俄羅斯的航班的翻譯任務還沒完成,當時俄語翻譯比較緊缺,海關工作人員連聲問“還有誰會俄語?”“我學過一些俄語!”夏志主動請纓,一路小跑到俄羅斯航班接待臺前,用俄語和英語與乘客們交流。將俄羅斯乘客全部平安送出走廊後,夏志又馬不停蹄地開始接待下一航班上的德籍和法籍乘客。


由於要向每名乘客詢問15個左右的問題,一些乘客因等待時間較長情緒有些波動,夏志注意到後,一邊在翻譯時多語種隨時切換,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重複著問題,向外籍人士詳細解釋宣傳疫情防控相關政策和規定,一邊耐心安撫他們的焦躁情緒。聽著熟悉的母語、親切的問候和婉轉的措辭,這些來津外籍人士情緒逐漸緩和下來……一天下來,夏志已持續身著防護服10多個小時,回到家幾乎精疲力竭。“雖然有些勞累,但能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很自豪!只要組織有需要,我隨時待命,奔赴‘疫’線。”夏志說。


“90後”姑娘王杉釤

母女齊上陣 同心抗疫情


“90後”姑娘王杉釤,是天津外國語大學亞非語學院朝鮮語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在得知學校組建志願翻譯突擊隊時,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大二時去韓國做過一年交換生,日常交流沒問題。而且我媽媽是機場邊檢工作人員,我們母女齊上陣,同心抗疫情。”王杉釤告訴記者,每次早上9點左右到達機場,與工作人員提前核對相關材料,熟悉專業詞彙,直至下午5點才能脫下厚厚的防護服,完成消殺程序後再回家。雖然和媽媽一起值班,兩人的崗位直線距離相隔百米左右,但都各自忙得顧不上對方,“第一次出任務時,趁著午休,媽媽匆匆趕來看了看我,為我加油鼓勁,叮囑我‘一定注意安全’‘認真聽,仔細翻譯,用專業知識做好志願服務’……剛說幾分鐘,我就要去準備上崗了。”


戴上手套、口罩、帽子,穿上防護服、鞋套……一套程序下來,趕上氣溫高的日子,還沒開始服務就熱出一身汗。“第一次知道手套要戴兩層,袖口要嚴嚴實實地塞到手套裡,口罩加面罩感覺有些憋氣,動作還必須輕柔以避免防護服撕裂……不過一忙起來,也就感覺不到悶熱和喘不上來氣了,也顧不上鼻樑被夾著、臉被勒著的疼了。”王杉釤說,穿上防護服讓說話音量變小了,戴著手套需要手機時操作不靈敏了……面對這些困難,她用自己的“笨”辦法去克服──用盡量大而溫暖的聲音交流,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輔助,儘量少喝水不去衛生間以減少防護服消耗,每一次交流都傾盡全力,往往幾個小時下來已是汗流浹背。但每次圓滿完成任務,她的內心總是幸福滿滿:“守護國門,我無怨無悔。”


研三學生劉婧玲

很榮幸能為防疫貢獻力量


“您好,請問您從事何種職業?最近14天都去過哪裡?自己或家人身體有什麼不適嗎?”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2017級碩士研究生劉婧玲,作為一名畢業論文正在攻堅階段的研三學生,也主動報名加入志願者翻譯突擊隊。為了接待早上9點抵津的俄羅斯航班,她早晨5點出發前往機場。因為國際航班載客量較大,晚上9點才結束工作回到家中,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我們不僅用俄語為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的旅客提供翻譯,而且用英語幫助了德國和土耳其的旅客。雖然一天的工作比較辛苦,但很榮幸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技能為祖國疫情防控貢獻力量,也儘自己所能為外國乘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劉婧玲說。


截至目前,我市高校志願者翻譯突擊隊已派出百餘名師生志願者執行任務,工作時長累計達857個小時,為2150餘名服務對象提供了入境問詢、分流安置等翻譯服務保障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