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為例看中國各地接收入境分流航班全流程 100%核檢

【綜合訊】自3月23日起,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始發航班均須從12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入境,入境航班分流已實施4天。各地到底是如何接收入境分流航班的?大陸媒體還原了上海浦東機場對首架入境分流航班的防控全過程。

上海《新民晚報》報道,北京時間24日下午1時50分,搭載248名旅客、由阿聯酋迪拜飛來的國航CA942航班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這是根據民航局等五部委的公告,首個目的地為北京、第一入境點為上海的國際航班。從這一時間點開始,各部門通力配合、高度協同,築起嚴防疫情輸入的第一道防線。

25日晨6時45分,搭乘148名赴京旅客的航班更換機組後起飛,前往北京。

以上海为例看中国各地接收入境分流航班全流程 100%核检

浦東機場工作人員提前就位(圖片來源:中國民航網微博)

100%核酸採樣檢測

所有入境上海的人員都必須100%進行核酸檢測;來自或途經重點國家(地區),實施100%登臨檢疫、100%健康卡查驗、100%測溫、100%隔離14天。

24日下午,這架A330-300飛機落地後,滑行至浦東機場553遠機位停靠,此時是14時06分。14時13分,飛機開艙門,海關工作人員登臨檢疫。此過程中,發現有症狀的旅客,由邊檢直接辦理入境手續後先行下機,再由120救護車直接送醫檢測。

15時04分,其餘旅客開始下機。浦東機場在553機位旁,專門闢了一個機位,用來停放5輛核酸採樣大巴,每輛大巴2個採樣工位、共計10個採樣工位,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士逐一對旅客進行核酸採樣。

旅客們被分成20人一批、分多批次下機,核酸採樣前,每個旅客都嚴格施以消毒程序。16時13分,旅客全部下機;16時33分,旅客核酸採樣完成;16時50分,機組核酸採樣完成。隨後,這些樣本以最快速度由專車送往檢測點連夜檢測。

“迷你口岸”快速誕生

其實,早在23日晚上,海關、邊檢、機場等部門就密切配合,連夜“造”出了一個“迷你口岸”。機場騰出601號遠機位候機廳,在15個小時內完成了候機廳的佈局調整和改造施工,一個專供進京國際航班入境使用的“口岸”就此誕生。

以上海为例看中国各地接收入境分流航班全流程 100%核检

在專用口岸保障的浦東機場工作人員(圖片來源:中國民航網微博)

“迷你口岸”內測溫、邊檢、流調等功能配備齊全、緊湊便捷,各類設備經調試後狀態穩定。同時,機場還儘可能為旅客提供較為寬鬆舒適的人性化環境,座椅全部配備必要的電源設備,便於旅客充電通信,並且提供免費的正餐和冷熱飲水,以及零食自助銷售,確保在嚴密防控的同時不失上海服務的優質舒心。

完成核酸採樣的旅客和機組人員,被分批由擺渡車送到“迷你口岸”。接下來,進一步的流調、出關等程序按部就班展開,同時耐心等待核酸檢測結果。

休息等候對號入座

整個流程中,參與保障各方協力構築了從“艙門-核酸檢測-流調-旅客休息等候-登機/轉運”的全流程閉環。

從核酸檢測到流調大廳,雖然僅有200米距離,但全部旅客均專車駁運、專人護送,確保人人接受流調;進入等候檢測結果的休息廳,所有旅客按照飛機上座位編號對號入座,確保精準識別,避免新的交叉;旅客進入休息廳和再次登機/轉運前,均需接受連續兩次測溫,確保無發熱症狀,測溫全程視頻記錄,杜絕信息死角;對於登機入京、120轉運和地區組接收的全部旅客,各方嚴密交接,做到旅客、行李、信息同步交接,同步入京或進入社區,確保全程閉環、國門安全。

旅客分流為四部分

25日凌晨2時57分,全部核酸檢測完成。在全流程閉環管理下,248名旅客經歷三輪篩查被分成四個部分:22人,由120送醫,其中2人核酸檢測陽性;44人,為核酸檢測陽性旅客的密切接觸者,被送到隔離點集中隔離;34人,交蘇浙皖3省及本市16區接收轉送(其中上海9人、浙江14人、江蘇10人、安徽1人);148人,排除風險後登機飛往北京。

另外,機組17人,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留在上海由航空公司自管。今晨重新起飛的航班更換了機組。

雖然等候時間長、相關流程嚴密,但旅客們都積極配合。一位旅客說:“‘陣容’太強大了,感覺更安全!”另一位旅客則說:“既然回國,就要服從國家安排。”

首個目的地為北京、第一入境點為上海的國際航班,採用了全新的流程,建立了最快速、專用、全封閉的入境檢疫、出關、留驗、就地隔離分流、原機回京的“北京分流航班處置模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