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抗“疫”日記:“歡迎回家”,讓他們如釋重負

查看更多兒童科普知識,快來點擊上方“北京兒童醫院”

訂閱我們吧~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天氣晴

自從報名參加抗擊新冠疫情醫療隊,時刻都在準備著行李物資,早就整理好一切!直到接到準備出發的命令,說實話,頭天回家的路上,我都是有點懵懵的,其實準備得已經很充分了,但又似乎有很多需要準備的,簡短的和家裡人說了一下,都很支持。

楊雪抗“疫”日記:“歡迎回家”,讓他們如釋重負

楊雪大女兒給她和同事們的畫

和大女兒聊了一下,馬上要小升初的她,不知道能不能如期舉行畢業典禮,小女兒幼兒園中班,畫了畫說她愛我,長大要做外科醫生,問我能不能不去,眼裡還有著淚花,我說不能,媽媽要給小朋友去治病,等小朋友病好了,媽媽就能回來了,這樣也就有小朋友和你玩兒了。其實,她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我要去幹什麼,也不知道這場傾全國,甚至全世界之力抗擊的疫情,有多麼地驚心動魄!那就讓他們繼續快樂著,繼續享受不用上學,沒有課外班的悠長假期吧。

晚上沒有睡好,腦子裡全是事兒,各種各樣的,老公送我的路上,快速的交代了一些關於孩子各種聯繫老師或者學校或者網課的信息,匆匆告別。

簡短的出征儀式後,我們第1隊先行5人踏上征途,辦完入住立刻就投入到緊張的培訓中。培訓大廳放眼望去,隊伍浩浩蕩蕩,市屬醫院的醫護兄弟姐妹們匯聚在這裡,眼眶竟然有些溼潤,疫情以來太多感人的瞬間,感動的時刻,甚至心疼的畫面,可當我也置身其中才發現,這一切遠比鏡頭中來的震撼!

下午,我們1-4的護理人員進入到病區,因為沒有開始收治,所以我們還可以進入病房進行實地考察。到達指定地點後,護士長及幾位新來的兄弟姐妹已經把病房佈置的差不多了。雖然還有個別不完善的地方,但好在大家齊心合力。因為我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熟悉這裡的一切,護士站,更衣室,紅區,綠區,清潔區,汙染區,哪裡能進,哪裡不能。物資,裝備,“病人”哦,不對,我們這裡管他們叫“客人”,旅客先生,女士,叔叔,阿姨,歡迎他們回家。

晚上本來進行考核的我們,突然接到護士長通知,病區需要馬上收治客人,需要臨時抽調人員返崗,我立馬報了名,匆匆回駐地拿了鞋,剩下的好像也不知拿什麼,就坐上了大巴車,心裡既緊張又有點小興奮,到了醫院我們先召開了緊急動員會,準備馬上投入戰鬥,接收從機場回家的客人。

楊雪抗“疫”日記:“歡迎回家”,讓他們如釋重負

工作中的楊雪

再走一遍流程,再確認一下設備,再檢查一遍物品,儘量做到萬無一失。凌晨我們迎來了第1位客人,看得出來,他非常緊張,從120接到客人,安置好,做完簡單的宣教,做完生命體徵檢測之後就已經很晚了,先讓客人休息。接下來就是我們要錄入客人信息,發給住院,給客人辦理手續,而客人也可以根據屋裡的二維碼進行點餐等服務。

凌晨5:00我們又迎來幾位客人。我們舉著“歡迎回家”的牌子迎接。當他們從急救車上下來看見我們的一瞬間,我感覺得到他們之前繃緊的神經一下子就放鬆了,如釋重負。

論年齡我比他們大,看到他們我就像看到自己的弟弟妹妹,雖然他們看不見我的臉,但我始終都是微笑的,而他們的一聲聲“謝謝”,“感謝”,“你們也辛苦了”,也讓我也倍受感動。他們給我的感覺都是溫和,謙遜,有禮貌,十分配合,溝通起來也非常的順暢,一切都非常順利。

早上6:00,一個班次結束,在緩衝間小心翼翼且嚴格的按照流程脫下防護裝備後,我立馬就做了幾個大幅度的全身伸展運動,因為在病區穿著防護服不能快走,走路要高抬腳,防止鞋套破損,各項操作都要非常的慢,以防止防護服的破損,甚至連呼吸都要慢下來,到最後其實我的鼻子已經完全堵塞,全部都靠嘴來呼吸。

在手術室工作多年的我,雖然沒有在病房幹過,但工作中和其他兄弟醫院的同仁合作的非常愉快,也非常的順暢,而且,扛餓扛渴不上廁所,這個則是我們手術室護士的先天優勢哦。

楊雪抗“疫”日記:“歡迎回家”,讓他們如釋重負

楊雪展示自己親手製作的雜物包

回到駐地雖然身體有些疲憊,但心裡還是十分興奮的,作為醫務工作者能夠進入一線,是我們的使命與職責。也談不上多麼的偉大,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而作為一名北京的醫務工作者,守住北京的這道防線,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名新黨員,此時更加深深的體會到入黨,不再是交一份申請書,寫幾份思想彙報,“黨員”兩個字不僅僅是胸前多出的那一枚黨徽,更是肩上的擔當,心中的責任。

隨著工作流程的不斷完善,我相信我們的工作也會更加的順暢。雖然不知道我們還要工作多久,但我相信,我們在這兒的兄弟姐妹們都會以飽滿的熱情來迎接我們所面臨的挑戰。等到春暖花開,我們一起相擁。

北京兒童醫院支援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隊員、手術室護士長 楊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