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爾展會第50年移師線上:是疫情所迫還是遲來的轉變?

2020年,是巴塞爾展會50週年,首站香港展會卻因疫情被徹底改變,與此同時,今年的弗里茲藝博會(Frieze)宣佈取消、歐洲藝術博覽會春季版(TEFAF)宣佈延期至秋季。

3月25日,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線上展廳落幕。展會期間,“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連續觀察,並採訪了多家畫廊及巴塞爾主辦方。儘管銷售業績不如以往,網絡服務不盡人意,但巴塞爾在特殊時期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在當前,網絡在藝術界的角色已變得越發突出,媒介的轉變是“不可避免的”。透過採訪中畫廊業者的描繪與分析,也許能夠一窺未來藝術在線上發展的趨勢和對策。

應運而生的線上展廳與畫廊買家的保守參與

據巴塞爾藝術展主辦方透露,截至3月25日,巴塞爾藝術展網上展廳在7天內,吸引了超過25萬名全球訪問者。3月26日晚間,巴塞爾展會發布公告稱,今年6月於瑞士巴塞爾舉辦的巴塞爾展會將延期至9月17至20日舉辦。邁入第50年的巴塞爾展會,因為疫情做出了諸多改變。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巴塞爾網上展廳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巴塞爾網上展廳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Adeline Ooi)告訴澎湃新聞,線上展廳項目已經籌備多時,“網上展廳旨在為參展畫廊提供額外平臺,向巴塞爾藝術展全球範圍內的客戶、新藏家及買家們展示作品,”黃雅君說道,而因疫情取消的2020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加速了這一項目的實現。在首屆線上展中,235家畫廊展示了約2100件作品,總估價在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

雖然巴塞爾藝術展有意將線上展廳作為實體展會的重要補充,但事實上,本屆線上展中的大量銷售發生於各家畫廊自己的線上平臺。達太·羅帕克畫廊(Galerie Thaddaeus Ropac)是一家成立於奧地利的畫廊,在現有的倫敦、巴黎、薩爾茨堡三處畫廊基礎上,正在拓展亞洲業務。畫廊全球公共關係總監薩拉·魯斯汀(Sarah Rustin)在接受澎湃新聞電郵採訪時表示,“網上交易通常比實體展會要慢一些。在VIP網上預展開始前,一張朱爾斯·德·巴林庫特(Jules de Balincourt)的畫作通過我們自己官網成交了,售價14萬美元。在巴塞爾線上展廳,藝術家作品沒有全部放上去。”

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是一家來自美國的藍籌畫廊,在本屆巴塞爾藝術展中,該畫廊超過半數的銷售都完成於自己的平臺,其中包括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和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的兩幅繪畫作品,價格分別為2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41萬元)和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16萬元)。相比之下,畫廊通過巴塞爾平臺售出的作品價格要低得多,均在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4萬元)以下。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樹》 2019 布面油畫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案。厲為閣亞洲區資深總監李丹青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根據她在開幕首日的觀察,大多數畫廊呈現的都是相對低價區間的作品。“對於低價、年輕藝術家以及影像作品來說,線上展廳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但是對於高端藝術、經典名作而言,必須要看實物,”李丹青坦言,“線上平臺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但無法替代實體展會。”厲為閣在紐約、倫敦與香港設有展示空間,關注現代、戰後與當代藝術。根據其在線上展廳中顯示的信息,厲為閣此次呈現的最貴作品是昆特·約克(Gunther Uecker)的一幅繪畫,售價在125萬美元。

與畫廊的保守呈現相對的是,一些高價作品仍未覓得買家。以達太·羅帕克畫廊為例,其標價135萬美元的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畫作、150萬美元的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畫作,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來自畫廊的成交反饋。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羅伯特·勞森伯格《米酒狗,圖阿克·胡多克-伊班 (ROCI 馬來西亞)》,1990

事實上,2019年香港巴塞爾的銷售成績與2018年同期相比,已有所回落。2018年,香港巴塞爾售出過其有史以來最貴的作品——3500萬美元的威廉·德·庫寧的《無題XII》,此外還有約100萬美元的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和百萬美元的勞森伯格畫作。而遭遇疫情和“熔斷”重創的2020年,即便市場紅人、兩年前在香港“吸金”無數的傑夫·昆斯(Jeff Koons),也風光難在,由卓納畫廊銷售的、標價300萬美元的傑夫·昆斯《凝視球(波提切利的春)》未獲成交。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傑夫·昆斯(Jeff Koons)《凝視球(波提切利的春)》2017-2020 布面油畫、玻璃及鋁

迎接線上機遇的畫廊新策略

“毫無疑問,首屆線上展廳遠比以往任何一場在某個地方舉辦的實體藝博會更加國際化,”達太·羅帕克畫廊創始人羅帕克感嘆道。線上平臺無疑為畫廊提供了接觸更廣泛的觀眾的機會。卓納畫廊在線上展廳開放首日估算了其訪客的分佈:大約46%的問詢來自亞洲,31%來自歐洲,23%來自美國。

裡森畫廊國際總監亞歷克斯·勞格斯戴爾(Alex Logsdail)在採訪中將線上展廳比作“世界的縮影”,在線上展開放期間,裡森畫廊與來自東亞的另外5家畫廊合作進行了虛擬導覽,構成區域性的連結,“在技術支持下,我們與4個城市的畫廊合作,同時為500人做線上導覽,而從理論上說,這個人數可以是無限的。”該畫廊上海空間總監董道茲說。

來自倫敦的老牌畫廊賽迪HQ(Sadie Coles HQ)總監賽迪·科爾斯向澎湃新聞描述了線上展廳的運作:“每家畫廊能夠在線上展廳中一次呈現最多10件作品。每個展廳的結構都是一樣的,這為藏家和觀眾在虛擬空間帶來了連續性的體驗。但是每家畫廊都有各自的策展想法,從而提供了藝術家與作品的多樣性。”此外,熟悉的畫廊和買家之間會直接通過PDF圖片的形式溝通藝術品的需求。在科爾斯看來,多樣性在展會中非常關鍵。事實上,畫廊們為了吸引觀眾,的確制定了各自的策略。“在網上,我們必須注意到人們給予的注意力時間會縮短,我們得努力去爭取人們的關注,”勞格斯戴爾坦言,“花費時間前往畫廊的人們更願意好好地欣賞作品,瞭解藝術家。而現在,我們得想出和‘抵達了一個目的地’一樣的體驗。”為了達到同樣的效果,裡森畫廊在虛擬導覽之餘提供了展品目錄等資料。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巴塞爾網上展廳

作為較早嘗試線上平臺的畫廊,高古軒和卓納在這方面有更豐富的經驗。2019年,高古軒在線上售出阿爾伯特·厄倫(Albert Oehlen)1988年的一幅繪畫,以600萬美元的成交價刷新了這位畫家個人的拍賣場記錄。同樣在去年,畫廊與藝術家斯特林·魯比(Sterling Ruby)合作,策劃了一場線上展,呈現魯比以及曾經影響過他的藝術家作品。卓納畫廊自2017年起創立了“卓納線上展廳”,並於2018年推出了播客平臺《對話》。兩個平臺持續展示其藝術家和可售作品。在此次線上展中,這些藍籌畫廊成功地利用巴塞爾平臺與自己的官網建立聯結,完成銷售,相比之下,一批中小型畫廊剛剛通過巴塞爾試水線上銷售模式。

即便是作為商品,藝術品也並非是輕易能夠以二進制代碼轉換的東西。在實體畫廊中,畫廊主們對於選址、室內光線和佈局等經過嚴密的考量。被問及線上的策略,卓納分享道,“我們的線上展廳有三個核心要素:擁有和實體展覽同等嚴謹的策展過程;包含編輯文字、視頻和歷史影像;每件作品均附有價格,便於新藏家瞭解市場情況。同時,我們會對每次展廳呈現上的設計、排版和結構給予充分重視。”

姍姍來遲的“網上派對”

今年2月初,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宣佈因疫情取消,展會組織者向參展畫廊退還75%的展位費。而就在兩個星期後,展會宣佈將首次設立線上展廳,免費向畫廊提供交易平臺,以替代取消的實體展會。考慮到參展畫廊無法追回的付出以及業已籌備的線上項目,這樣的快速決定並不突然。然而,即便巴塞爾在此之前已經開始為線上展廳鋪路,其技術條件仍然無法提供完美的用戶體驗。就在展廳上線後不久,官網便因訪問量過大而出現癱瘓。一些使用者更是抱怨,網站導航不理想,線上互動不通暢。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2020年2月,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因疫情宣佈取消原定於3月的展會。

在展示期間,巴塞爾沒有動態公佈線上展廳訪問的總人數,達太·羅帕克畫廊的創始人羅帕克在回覆澎湃新聞郵件採訪中坦言,希望巴塞爾的線上展廳能夠提供更好的功能,並且在官網以及畫廊頁面的訪問量上給予更多的反饋,不過,他承認巴塞爾線上展的舉行擴大了畫廊自己官網的訪問量,“巴塞爾線上展廳開放當天,我們官網的訪客數就翻了倍。人們點擊鏈接,以觀看無法在巴塞爾界面上顯示的視頻,或是因展示數量的限制而沒有展出的作品。”羅帕克說道,“其中,超過半數的訪客是首次訪問我們畫廊。”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巴塞爾網上展廳

和往年相比,本屆香港巴塞爾的成交量有明顯下降,“一部分原因在於,網站體驗對於用戶、尤其是較為年長的用戶不夠友好,”李丹青對澎湃新聞道出了她的看法,“很多人都習慣使用手機查看內容,而線上展廳以網站形式呈現,需要註冊登錄等操作,這一點不是很方便。”另一方面,她指出,如今市面上已經有不少線上藝術交易平臺,如在藝、Artnet、Artsy等等,而巴塞爾線上展廳在技術成熟度和用戶體驗上與真正的交易平臺仍然有距離。

裡森畫廊國際總監亞歷克斯·勞格斯戴爾在郵件採訪中告訴澎湃新聞,線上展廳平臺的成功不在於網站本身,而在於它成為了這個特殊時刻的重要標誌,“博覽會的價值在於創造聚集,作為實體展會的替代,巴塞爾的線上展廳在這必要的時刻保持住了它的勢頭,”勞格斯戴爾肯定了線上展的作用。

事實上,在受訪的畫廊中,幾乎每一家都提到了巴塞爾線上展在眼下的特殊時刻對於藝術界的意義,以及線上藝術交易平臺在今天的“大勢所趨”。高古軒總監山姆·奧洛夫斯基(Sam Orlofsky)表示,高古軒每天都在通過網站出售作品,這一交易媒介的轉變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在如今社會、政治與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能夠看到人們願意這樣去投資藝術是令人欣慰的事。”卓納畫廊總監大衛·卓納則直言,考慮到其他的零售體驗,藝術界的這場“網上派對”已經算是“姍姍來遲”。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喬治·巴塞利茲《到達·露西亞的學校》 2019 油畫

即便發展相對緩慢,藝術品交易從線下至線上的轉變還是過去十年中塑造這一行業的重要力量。網絡時代電商的發展、買家行為的變化與實體空間的高昂租金與是這一轉變的主要因素,“當租金無比高昂,而人們能夠輕易在網上找到你的時候,畫廊不禁自問,運營實體空間有什麼必要。”藝術評論家、策展人卡洛·麥考密克(Carlo McCormick)曾這樣說道,“即便是那些成功的畫廊,大多數時候也是門可羅雀。”

對於買家來說,足不出戶地諮詢畫廊要比穿著端莊地走進那些精心裝飾的展示空間輕鬆得多。而對於畫廊而言,網絡傳播為他們打開了新的宣傳途徑。以厲為閣為例,創始人布賴特·格文(Brett Gorvy)通過日常在Instagram上傳作品並配以詩句而獲得了大量人氣。

巴塞尔展会第50年移师线上:是疫情所迫还是迟来的转变?

布賴特·格文Instagram

網絡正在更加廣泛的範圍內影響著藝術界,影響著千禧一代的購買習慣。在經濟學家克萊爾·麥克安德魯(Clare McAndrew)撰寫的《2019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中,2018年全球藝術市場線上銷售額達6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1%,佔全球藝術品和古董銷售額的9%(在新出爐的2020年藝術市場報告中,這一比例基本持平),略低於全球線上零售行業。高達93%的千禧一代藏家曾經從網絡平臺上購買藝術品,而大多數嬰兒潮一代的藏家沒有線上購買的體驗,但在曾通過網絡購買藝術品的高淨值藏家群體中,願意支付的價格與藏家的年齡成正比。此外,2020年藝術市場報告指出,無論是基於商業還是環境因素的考量,不少藝術交易商都在力圖減少個人及員工前往展會和其他活動的出差。而在疫情期間,這一趨勢明顯增強。

“無論如何,線上體驗無法取代親眼見到藝術品的感受。但在這場危機中,我們正在盡全力支持藝術家和廣泛的藝術社群。可以的時候,我們依然想要面對面地去欣賞藝術,可能比過去更甚。”勞格斯戴爾說道。在無聲的網上派對之外,人們仍然渴望在畫廊或展會中相遇,握手寒暄,然後駐足某一件藝術品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