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的善良會怎麼樣?

吳振革


過分的善良就是愚蠢,譬如東郭先生、農夫與蛇


用戶9086521928064


過分的善良你會發現,你的工作越來越多,你的事情越來越多,欺負你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會說你真是個好人,但是真的把你當朋友的人沒有幾個。

過分的善良,你不懂拒絕,今天給你點事做,明天又給你點事過,別人看到了,也會把事情給你,然後你的事情就越來越多。



過分的善良,領導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下班了給你點任務,週末了給你點任務,你來者不拒,工作當然就越來越多了。

過分的善良,大家都覺得你這人怎麼樣都不會生氣,誰都會欺負你,誰都敢欺負你,自然欺負你的人越來越多了。



是的,你過分的善良,總是幫助別人,甚至為了幫助別人委屈自己,大家會說你真是個好人,可是呢,有一天呢,你因為確實事情太多或其他客觀因素,沒辦法去幫她那個忙了,升米恩鬥米仇,你的恩情他記不住,就只記得你的這次拒絕,所以你的朋友其實也不會有幾個

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多的感觸,因為我也是個過分善良的人。



給大家說個心理學上的概念,那就是“破窗效應”,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

過分的善良,就很容易誘發“破窗效應”的,別人對你的要求會越來越過分,總有一天,你會扛不住的,到時候你會發現,你費盡心思維護的友誼,一分不值。


南音情感


我學習過課文農夫與狼的故事,農夫如果過度的善良只能是餵了狼。

我就遇到過因為我們的善良被騙的經歷,我和閨蜜去北京旅遊,我們兩個在一個路口遇到了一個外地姑娘,

她非常客氣的跟我們打招呼,說你們兩個能不能利用幾分鐘幫幫我,她說就是幫助我撐一撐門面,她們美容美髮店今天搞活動,美髮免費招攬顧客。

我閨蜜一聽挺高興,還是北京好,這裡美髮還能趕上活動不要錢,我們兩個就高高興興的跟著她走進了一家美容美髮店。

裡面的確很熱鬧,有兩個男士接待了我們,然後問做什麼,送我們的那個小女孩說是來做美髮的,然後我們兩個就被安排做起了美髮。

做完以後男士找我們每人收費五百元,什麼?不是不收費嗎?我們兩個異口同聲的說!不收費?誰說的,是不是想不給錢賴賬啊。

理髮店的理髮師露出了兇狠的目光,我們趕緊說, 就是剛才來的小女孩,她說的不花錢的,男士趕緊說,那個小女孩,天底下還有不花錢免費的美髮嗎?

就這樣我們的時間耽誤的太多了,這時候有一個年齡大的女士走過來,很和氣的說,你們是不是聽錯了,我們這裡今天有優惠活動 ,八百元的美髮今天只收五百元。

可是那個女孩明明說是不要錢的,我們趕緊說,這個女士很客氣的說,趕緊把那個女孩子找過來,一會女孩子過來了,她非常認真的說,我是給她們推薦的優惠券,沒有說不收費。

我跟我閨蜜茫然了,渾身都是嘴也說不清楚了,女士經理很客氣的說,這樣吧再給你們打一個折,最後我們兩個人每人白花了,三百二十元,才把這件事擺平。

我們的經歷說給了我們的朋友,我們的朋友說,北京市的確有很多類似的事情,以後再出門,我們再也不敢參與類似的活動了。

我認為過度的善良我們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用戶fengyutongzhou


你好我是滴滴小隊長,受邀請很高興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過分的“善良”會傷害到自己

小學時,體育檢測。同班姑娘讓我幫她拿著髮卡,她去做仰臥起坐。我把髮卡緊緊地握在手裡,一秒鐘都沒有放開。她考完了,一句謝謝都沒有,就和別人去玩了。

  第二次體育課,輪到我考試了,我讓這個姑娘幫我拿著髮卡,她沒拒絕。考完以後,我問她:“我的髮卡呢?”她說:“丟了。”我問:“怎麼丟了?”她說:“剛才你考試時,她們叫我過去玩,我跑著跑著就丟了。”

  於是我只得在下午的課堂上披頭散髮地上課,被正好過來檢查“儀容儀表”的教導主任批評,而那個姑娘,和別人一起一臉興 奮地看我挨批。

  上高中時,不知道是誰說看見有司機接我,於是別人開始推測我零花錢比別人多。後來,有人管我借錢不還。我成了債主,卻要陪著笑臉管別人要錢,還背上了“小肚雞腸,不樂於助人”的壞名聲。 有時候,過分的“善良”會傷害到自己,會讓一些沒有底線,沒有良知的人得寸進尺。這個社會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著“善”的本質,有些人傷害了別人,不會內疚、不會不安,他們只會笑你傻,說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而當你學會拒絕別人,學會以牙還牙時,他們反而會尊重你, 甚至敬畏你。

  我終於相信了那句話:無情一點並沒有錯。  



滴滴小隊長


首先我先剖析下,施發過多愛心的人,本身就缺乏愛,更加屬於不自愛(這裡只是單純的不為自己考慮的意思,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那種。如果他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哪有精力管別人?總之對於施發者我是比較敬佩的。

咱再反過來說下那些被施於愛心的人,有兩類:懂得感恩的與恩將仇報的人。但凡有點良心的都會感恩於他人,這就屬於恩恩傳遞!而那些被養成白眼狼的,那是真沒心沒肺!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孫儷大家認識?幫扶資助一名學生,這孩子上了大學後不但沒有心存感恩,還把人家孫儷的幫助認為是理所應當。並提出各種無厘頭的要求,啥子買手機,買名牌都管人家要錢。你說氣人不?真氣死我了!我在此說一句,這種人其實骨子裡那種窮和懶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也活該一輩子那樣!


你可以178


善良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要過分善良,太善良會讓人覺得你很傻,並且沒有人會重視你的善良,而把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所以你要給自己的外表增加一些鋒芒,就像刺蝟一樣,要懂得保護自己,身上的刺不是傷人的武器,而是保護自己的外衣。

善良一直都被我們說成道德品質,一個人的人品怎麼樣,一定會有善良在裡面,善良的人就是好人。當然,善良本身肯定沒有錯的,與人為善可以幫助自己成就很多事,對自己朋友善良,與一旁的鄰居善良,甚至對路過的陌生人善良,這都是沒有任何錯誤的。善良會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穫,不僅僅會得到他人的尊重,還會得到事業上的成功。

但是善良一旦用錯地方就完了,善良是給懂得善良的人的,不是給那些不懂得珍惜的人的。一些人不懂得什麼是善良,還有一些人會利用你的善良做一些違反道德的事情,那個時候你就成了弱勢群體,變成了被欺負的對象。此時此刻,善良已經變成了懦弱,懦弱在別人的眼中就是沒有尊嚴,沒有人格,一部分人就喜歡欺負沒有反抗的人。

像這種過分善良被看成是懦弱,最後傷害自己的事情有很多,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被這樣對待過,只不過事情的大小不一樣罷了。你見過哪一個惡人被欺負過的?不都是善良被邪惡欺負的,善良的人只會對自己,對身邊的人友好相處,原諒一切可以原諒的事情。

所以善良的你要給自己增加一些鋒芒,做出一些反抗,不要讓那些不懂善良的人為所欲為,該拒絕的時候絕不退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憑什麼什麼事情都委屈自己。當然不是說讓自己從一個善良的人變成一個邪惡的人,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這是不可取的,而是要給自己一些正當的防衛。

我們不要變成有毒的蛇蠍,致他人於死地,而是而是要變成可以保護自己的,比如就像刺蝟一樣,不去招惹他人,但是也不允許別人傷害自己,這應該是善良之人最低的底線了。懂得善良的人不會讓你感覺到恐慌,你也會給出所有的真誠,善良就是這樣,善良可以沒有攻擊力,但是一定要有很強的自我保護能力。

善良的人一定要學會給自己一些保護,不要沉浸在那種理想的社會中,這個社會是需要善良,但是同時也存在邪惡,給自己最基礎的鋒芒是對善良最基本的尊重了。誰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上,不要讓自己的生命因為那些邪惡而變得狼狽不堪。


若如初見11


心存善良的舉動,會像綿綿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會像柔柔的春風般溫暖人的心靈,他們會帶給人們一個讓人感覺享受的水墨丹青的世界,當我們走進善良構築的天地,我們一定會發現那裡的美麗,清朗,無染。\r

善良的行為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了,並且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為。

當善良遇上險惡的時候,受傷會是誰呢?是善良✔,那我們到底是要做善良之人還是要作惡人呢?我們不需要做惡人,更不需要一個愚蠢的善良人!\r

1/有一種東西不可玩弄,那就是信任。有一種東西不可欺騙,那就是感情。有一種東西不可愚弄,那就是真誠。\r

2/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r

3/為師者,不僅傳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度,激發他們對於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欽佩的情感,對於邪惡事物必須有不可容忍的態度。

法治社會的法律和制度就是針對邪惡事物和不法之人的一把正義之劍,讓一些惡人才不敢輕易逾越人類文明社會的道德底線!!\r




快樂的小魚兒娛樂小咖


自古以來,“積德行善”就是謙謙君子修身養性的基本準則,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與人為善”“百善孝為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古聖先賢的關於善的教導已成為我們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和優秀習慣。

做人,我們要行善心、言善語;做事,我們要以善良為出發點。

“上善若水”是老子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但是生活中,過分的善會怎麼樣呢?

為人父母,過分的“善”會助長孩子的“嬌、驕”之氣,會因溺愛而慣壞孩子,讓孩子養成一身壞毛病;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和蠻橫不講理的習氣;長大以後,無法無天,令人生厭;過分者,還會成為父母的麻煩,社會的包袱。

為人下屬,過分的“善”會讓領導把你不放在心上;認為你是個缺乏個性的人;久而久之,會受同事欺負;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為人上司,過分的“善”,會讓下屬覺得你毫無立場、毫無原則;缺乏威嚴,缺乏魄力,缺乏執行力;長此以往,威信減弱,在下屬眼裡魅力大減。

與陌生人相處,過分的“善”會讓人“瞧不起”,讓人覺得太軟弱,做人無底線,缺乏人格魅力。

總之,善良要有“度”,過分的善會讓人覺得無原則,無立場,有時候還會“勢得其反”——“好心辦了壞事”。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行善?還要不要繼續行善呢?

佛祖說“原諒、接納、寬容”如此,才能“普渡眾生”。但是我們不是佛祖,我們修行不夠,我們可能修行幾生幾世都不行。

作為凡夫俗子,面對滾滾紅塵,婆娑世界,對許多的人,對許多的事情,只能用“臣妾做不到”來形容。

既如此,我們該如何把握尺度,做到“積德行善”恰到好處呢?

首先,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存善心者,當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存善心者,對人對事都很寬容;他會接納客觀世界的不公平;他會正視社會存在的問題;他會原諒別人的錯誤。

其次,量力而行,不為難自己。

善心和善舉是需要付出的:付出時間、金錢、精力。人生苦短,苦難重重。我們每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有時候我們不必過分勉強自己去委屈求全;不必過分追隨大眾;不必過分給自己加重負擔;我們只需量力而行,“盡人事”就可。

最後,分清善惡。

其實,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善”並非真正的“善”。

救助災民,捐錢捐物是善舉。但是,過多的捐贈過多的物品,堆滿倉庫,多到用不完浪費。那麼,最初的善舉是不是變味了呢?我們還要繼續捐贈嗎?街頭乞討者,賜予錢物,大家都覺得應該,因為大多數人都“同情心氾濫”。但是,有健康的身體,卻打著“不勞而獲”去乞討的人,我們還該不該同情呢?一味討好別人,奉迎大眾,失掉自我,結果還被人嘲笑,這樣的“善”不要也罷!

所以,行善之前,分辨善惡很重要;行善之時,尺度把握很重要;行善之後,見好就收很重要。


Yaya顏如玉



用戶5295745287226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什麼是善良,什麼又是過分的善良,不知道這有標準嗎?

我善良的標準是在保護好自己卻又保持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做到最基本的善良。在他人有需要我伸出手來時,我能力所能及為人排憂解難,我一定會挺身而出。

但是,我沒有到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度,而硬是死要面子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援助,就是過分為難自己了。

比如,我個子矮小,假設路遇一個體魄強健的人昏倒在地上,我上前看到他臉色蒼白,我知道我無能為力去幫助,我就會拔打120求助。在等待的過程中心中焦慮,生怕此人三長兩短,這是有善念。

但是這人突然醒來坐起來,說不需要醫生,該怎麼辦?我是馬上離開,還是看這人有什麼需求嗎?

他說,餓了,身無分文一天沒吃東西暈倒的,我會叫他坐那裡等著,到附近去買麵包牛奶,但我心裡會有一個念頭,只能做到這一步為止,畢竟,我是無數路人中停下來唯一個幫助他的,因為,我不認識他,不知對方來歷,再往下走,我不曉得會發生什麼?

果不其然,當我買了麵包給他吃後,要離開。

他開口說,能不能給他下頓飯的錢,我掏出50元,他說,少了。

這一下,徹底讓我對他感到害怕,頭也不回地就向前方走了,可是這人追上來,無論如何要我給他500元,否則,他就會跟著我回家。

於是,我只好告訴他,我無能為力。他露出兇相,要我去取錢,此刻,我才覺得被訛了。此時,正好有一個路人從我們身邊經過,我上前求助。

可是,他告訴路人,我是他的妻子,兩人正鬧矛盾,於是路人看了我們一眼走了。

我想到了農夫與蛇的故事,會不會我也象農夫一樣被吃掉,很是後怕。

此刻,我該怎麼辦,我想請問你們看了這個故事後,覺得我的善良是從哪裡開始要停下,我是不是善良得過頭了,過分的善良會讓這個故事走到什麼結局?

我虛構了這個故事,但生活中類似的故事不是沒有,我只想說,過分的善良有時會給人帶來惡夢,但我們卻又不能停止善良的步伐。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善惡終有報,時間到了都會報。

與人為善,也需適可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