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說“有思想的人會活得很痛苦”這句話怎麼理解?

Panny-小婧


有思想的人會活得很痛苦?

我覺得這句話有很大侷限性,我認為是人都會有思想,只不過會有很大差異。

普通百姓的思想都是很簡單,沒有什麼高深之處。

然而,偉人的思想則是與眾不同,你比如,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他憂的是清朝的腐敗,憂的是中國什麼時候能強起來,百姓不再民不聊生。

在這個時候,孫中山,是痛苦的。

為了推翻滿清的腐敗統治,他四處奔走,大聲疾呼,聯絡志同道合之人,發動起義,最終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制政權。

為了使政權得以穩固,他推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這個時候的孫中山思想活躍,他是高興的,充滿對未來的期望,只是病患使他未能如願。

再比如毛澤東,在共產黨內,在紅軍中,初期不佔領導地位,他的很多正確主張,不被認可,以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走上長征路,這時的毛澤東,是極度痛苦的。

峰迴路轉,長征結束後,紅軍在陝北站穩了腳跟,毛澤東是興奮的,發出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感概。

待到8年抗日戰爭,4年半的解放戰爭後,在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這時的毛澤東是極度高興,極度自豪的。

有思想的人會活得很痛苦的人,的確是有,如著名作家三毛,著名詩人顧城,他們都選擇了自盡身亡。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因為覺得痛苦,患上抑鬱症,而不能自拔。

然而絕大多數有思想的人,都能避免走極端,保持良好的心態,最後笑著走到生命的終點。


孤獨漂流客居人


個人認為,這句話說的不全對。

為什麼孩子都天真爛漫,質樸單純?他們還未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或者說還沒有思想。所以,孩子們關注更多的則是如何快樂地生活。

成人則不同,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固有的思維,當然,也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自尊和驕傲,痛苦和孤寂。

普天之下,思想單純者,大有人在。

說單純,似乎是外罵人,其實不然。大多數單純者潔身自好,獨守一塊淨土,與世無爭。心無塊壘天地寬嘛!眼前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真誠的。我羨慕這樣的人,他們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輕鬆地活著,快樂地過著,即便是天寒地凍,他們的心中也有溫暖明媚的陽光!多好!

外人眼裡,他們樸實無華,默默無聞,毫無成就感,甚至沒有存在感。可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也讓我想起電視劇《情滿四合院》裡的一句經典臺詞:誰要說傻柱傻,那他才是真的傻!你能說傻柱沒有思想嗎?他有!他不僅有,而且他的思想,絕非常人所能及。

所以,在我看來,很多有大智慧的人,他們只是更善於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痛苦難免,但是那對於他們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他們眼裡,眼前的都是小麻煩,因為他們的歡樂時光總是多過痛苦時段。樂觀豁達,積極向上是他們的共性,克服困難,解除痛苦是他們對生活的挑戰。

生活中,總有人喜歡動小心思,愛佔小便宜。那被佔了便宜,卻依然樂呵呵的也是大有人在。他們傻嗎?他們沒有思想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或者是不在乎,或者是不屑,這代表不了人家沒思想,人家傻。

有思想誠然是好事情,獨立思考,深謀遠慮,甚至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即使這樣,也不見得要“更”痛苦吧?心裡有一片藍圖,腳踩一方淨土,倘若被痛苦所累,那又怎樣能真正稱得上有思想呢?

因此,在我看來,真正有思想的人未必比常人更痛苦。恰恰相反,他們甚至比常人過得更瀟灑,更自在!


竹林聽雨815126


因為有思想的人,其中的思想,是指社會責任和天下的百姓的幸福。

比如杜甫,是一個有偉大思想的人,身負才華,想為人民做點事情,看到百姓的疾苦,心痛如絞。他的一生過得很痛苦,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直都是憂國憂民,想為百姓做點事情,希望天下太平,安居樂業,可是當時經歷“安史之亂”,戰亂不止,百姓流離失所,而他無能為力,所以感覺到痛苦。杜甫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詩人,現實主義的風格,悲憤的筆調,留下許多著名的詩篇,他的作品被稱為“史詩”。


江楓依舊


突然想到之前在一本心理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上看到過一句話:

“一個人的思想境界越高,就越難找到和他看到同樣風景的人”。

深以為然。

有思想的人常常會把一個問題想的很透徹,喜歡“刨根問底”、溯本求源,這本身就會帶來煩惱。

往小了看,一個沒心沒肺的人或者說不那麼善於體察人性的人不會因為他人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句漫不經心的言語就暗自斟酌體會良久。

心智和思想越是成熟的人,事情越是想的更周全。而把一件事情想的越周全,就越是難以做出決定。這是“有思想的人”身上所必須要去承受的痛苦之一。

比如,同樣是下達作戰命令,如果一個軍官想的只是國與國之間的抗爭,那麼他會相對容易做出這個決定。而另一個軍官如果把這場戰爭具體到上戰場的每個個體——“人”,他們是無數家庭中唯一的孩子,戰場意味著讓每個家庭承受苦難。那麼這個決定就會讓他承受更多的痛苦,並且更加艱難的做出決定。

往大了看,“有思想的人”比常人更能體悟生命與自然的運行規則、人性的善與惡、更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周圍的世界以及自身在這個世界所處的位置。

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況且,人常常不會有意願與完美的人交朋友,那對他們來說會有一種“無法親近”之感。

縱觀古今中外,很多“思想者”身邊的好友也鮮少有一大群的。

一個人的思想境界越高,就越難尋覓一個“知音” 去排遣內心的所思所感。(你覺得頗為重要的事,也許在另一個人看來不過是無病呻吟)相應的,也就會承受更多令人難以忍受的孤獨。

但每個硬幣都有正反兩面。

有思想的人雖比常人領受到了更多的孤獨和難以派遣的痛苦,但他獨自站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精神世界的高地。

他擁有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和思想的澄明、是遭遇事變時清醒豁達的心境、是對待世間萬物有容乃大的胸襟。



小曄同學


有思想的人,很難不痛苦。不過有思想的畢竟是少數,這需要幾個條件,比如強大的哲學思辨能力、龐大的系統性知識儲備、上帝視角般宏大的視野。當你具備這些,有了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的時候,就會發現人們其實生活在一道無形的圍牆裡,這道圍牆圍住的是人們的思想。有了這個意識,你的痛苦必然出現。小學課本里學過,地震洪水要來了,只有你提前知道,善良的你想告訴村民們趕緊逃,但村民們說你妖言惑眾要你證明,不證明就把你趕出村子,可是你只要證明了就會變成石頭。你怎麼選擇?犧牲自己救村民,還是告訴村民然後被趕出村子,還是自己逃?可是你有良知啊,你善良啊。





啊慶說


眾生皆苦,只是痛苦的緣由、痛苦的程度不同而已。

醫學上把肉體的疼痛分為若干個等級,思想的痛苦也一樣。

大多數人的痛苦或由於生活的艱辛、或事業受挫或為情所困,諸如此類。

而思想者的痛苦是要找到萬般皆苦的因,以求解脫,或要給自己孤獨的靈魂找到一個安放之處。

於是哲學、宗教便產生了。

然而人的頭腦是有侷限的,即便再優秀的大腦也是如此。而那個因就像隱藏在深山的寶石,思想者尋而不得,於是便陷入痛苦。即使偶爾尋得一星半點也足令尋找者狂喜不已。

偉大的思想者、靈魂高尚者,不滿足於自己的覺醒,而是要喚醒更多的人。

他們雖寥若星辰,卻給許多人指引了方向。

思想者的苦如飲濃茶,苦而不澀、苦而回甘。於是思想者便以苦為樂,樂此不疲。

若眾人皆墜入大海,持“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者只是本能的掙扎,越陷越深。而思想者因深諳水性(這也是思想的果)或可得救。

即便思想者一無所得,至少也是給自己的人生賦予了某種意義。



老馬識途1


因為有思想的人看問題太透徹。

莫言說過,哲學家做不成小說家。看問題一眼就看到了本質。

看得到本質沒有辦法改變才是痛苦的所在。

未來不是預見了就能夠改變的。

就像你沒有辦法說服你70年代環境成長起來的父親,接受同性相愛,接受十多個小時在電腦上操作你稱之為電子競技的東西。

一個人生錯時代會非常痛苦。

想像一下將比爾蓋茨放到古代,或許就是一個數學好一點的普通人。

想想一下梵高在晚生幾年,是不是不用活得那麼艱難?

有思想的人就是放錯時代的人,

身邊沒有人能夠交流,就像是那隻聲音只有25赫茲的鯨魚,其他的鯨魚永遠都沒有辦法和他交流,因為其他鯨魚根本聽不到25赫茲的聲音,在它們的世界,眼前的25赫茲鯨魚就是一個啞巴。

身處鬧市孤獨更加明顯,有思想的人就是這樣。


新是滿天星


“有思想的人活得很痛苦”這句話,有點道理,但並不全對。我想用兩個歷史人物來回答問題。首先,是莊子。大家知道,莊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影響這世世代代的中國人行。他“有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莊子一生,活得瀟灑通透,連妻子死了,他還“鼓盆而歌”,在《莊子.逍遙遊》中,處處可以領略到他通達的世界觀。因此,“有思想的人活得很痛苦”,在他老人家身上並不適應!其實,歷史上,古今中外,都許多超脫者,他們有思想,也活得自在。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真正看透這世界的本質,才不會痛苦。在他們那裡,痛苦是一種“庸人自擾”。

另一個歷史人物,就是范仲淹,在他身上,可以反應出許多有思想,有抱負的“凡人”,他們確實痛苦,你看,他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然何時而樂?他們的回答是“先天性之憂而憂”,而天下之大,何處不憂?因此,他們越有思想,就會越痛苦。因此,我才說,以上命題,比較片面。

佛說,痛苦來自“求不得、怨憎會、憂別離”等,對於我等凡人,只要有求,有感情,有思想,那麼,我們很少能擺脫這“越有思想越痛苦”的魔咒,畢竟超脫的人,實屬鳳毛麟角,我想,這才是您老師提出“越有思想就會活得很痛苦”的原因吧!


草履蟲84


有點像越明白的人越痛苦,然後有一句叫難得糊塗,結合起來看就是越明白的人有思想的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們同一間事能比普通人收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感悟,同時因為知道了解的更多,信息越多就有越多的幾率和強度引起欲求,比普通人多更多的欲求就有更多的不可得之苦。

有思想是苦嗎?明白是苦嗎?智慧是苦嗎?知識是苦嗎?顯然這些都不是,否則佛祖、老子、孔子以及國外的那些思想家,哪一個說自己痛苦了?慾望才是,無止境的欲求才是你這裡所說的苦。

試想一個農民如果機緣巧合看到了那些上流社會的人的生活方式,就像那個農村的孩子和城裡的孩子互換體驗對方生活的綜藝節目一樣,那些底層和見識過富人生活的農民回來後會生活的更好嗎?有可能,但我想更多的是催動了他們內心的物質慾望,從此以物喜,以物樂,有的人可能沒有影響,因為有部分人重視的是親情,家人在哪,物質無所謂,物質盡力去爭取就好,不是說慾望是壞的,想要吃飯就得付出對應的辛勞,痛苦的是明明自己能力有限,卻放縱自己的慾望去擴張,想要獲得更好的,不知道滿足,愚昧和無知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明明自己只有一百公斤的力氣,卻想吃兩百公斤的蛋糕,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

所以有思想意味著知道的更多,明白的更多,一份能力必須以一份品德去承載,所以厚德載物,能力超過了品德就會引起慾望擴張,最後就會滾起慾望的雪球,引起慾望之苦,所以有了思想之後感覺到痛苦,就要向內看看自己。

見識有限,希望不要見笑。



凌凌祁


人之一生,最快樂莫過童年,卻鮮有童年的印記。從識字懂事,便是憂患的開始。隨著一天天長大,受社會影響,你對身邊人身邊事有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便有了自己的思想。這些思想,積極的在潛移默化促進你的成長,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不到,也想不到去總結,而一些消極的東西,卻沉澱在心頭揮之不去,時間長了便成了主宰,讓你以為這就是我們思想的全部,也因為這思想而痛苦不堪,走不出去。其實,這是我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偏差,是沒有很好的引導自身正能量,而任由負能量氾濫的緣故。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一是不能正確、現實的面對生活。滿腦子都是自己理想狀態的生活,沒有想過自己目前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是就業和生存,導致理想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二是惰性、難以自制。因為不能很好的引導自身正能量,生活中儘管想扮演最好的角色卻因為能力不足而淪為看客,於是常久生活在自卑當中,逐漸的自暴自棄,活得越來越痛苦。每個人都有思想,思想的光芒要用來照亮前行的路。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直面現實,永遠從做好眼前事開始,做不了最好時要懂得知足常樂,看別人比自己好時要想到人家的優秀是靠比你多百倍的努力才得來的,當然也不能隨遇而安、知難而退,人生而平等,生活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或許,是努力不夠,或許,是方向不對,也或許,是時機不對,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