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三月三,不只是少數民族的節日。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當中,就有關於上巳節,少男少女結伴出遊的記載。(上篇文章介紹過,沒看到的同學戳下面的鏈接)

三月三,這是一個讓人害羞的節日啊!情人節和它比起來,弱爆了!

三月三,在古代,是中國情人節、女兒節而且還相傳是黃帝的生日,同時,它還是春浴日。

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Sakura blossom櫻花盛開

三月三,春浴日

《後漢書》中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其實在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到農曆三月三這一天,大家會聚到河邊去洗澡。目的是為了祛禍祈福。

《論語》當中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在三月三這一天,大家都換上了薄薄的春裝,五六個二十來歲的青年,還有六七個小孩都一起到沂河邊去洗澡。春風吹拂,好不愜意。他們唱著歌就回來了!


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三月三”不讓去河邊的原因

農諺當中有這樣一句:“三月三、九月九,莫到河邊走”有人解釋說是因為這兩天是季節交替,所以去水邊容易感冒。

我覺得怕著涼一說站不住腳。過了春分,天氣就已經漸漸暖和了,勸大家別去水邊的意思,恐怕是怕你撞見別人洗澡!如果都是陌生人倒也還好,但怕撞見的都是街坊鄰居,這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以後會多尷尬!你知道了是這個原因,是不是更想去了?

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女孩在河裡洗澡

上巳節的傳統漸漸失傳

言歸正傳,上巳節除了結伴洗澡,到了魏晉時期,很多達官貴人還會坐在河邊結伴飲宴。

唐朝時,上巳節是非常隆重的節日。男女老少都會穿著盛裝,一起去郊遊。宋朝時也有詩詞專門描寫三月三日的春遊場景。

只是,宋代之後,忽然這個節日就在北方銷聲匿跡了。漢族基本不過這個節了,只有少數民族還記得。

而在日本,以前也是在農曆的三月三日,被定為女兒節(這個節日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一天,小女孩會穿上漂亮的衣服由媽媽帶著出去串門。後來因為農曆不好記,所以,就改成陽曆的三月三日了。這個傳統直到現在還保留著。

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傳統的日本娃娃

瞭解了這個節日之後,我們來看看杜甫寫在三月三這一天的詩:

《麗人行》

唐代: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這首詩是杜甫描寫的楊玉環兄弟姐妹一起遊曲江的場景。

三月三日這一天,天氣晴朗,曲江邊上有很多美女出遊。

楊玉環化著精緻的妝容,儀態萬千,看上去文靜自然。她的皮膚細膩,身材勻稱。

暮春的陽光照在她的衣服上,上面繡著金色的孔雀,銀色的麒麟。

頭上戴著什麼呢?那是翡翠做的花朵,垂在鬢邊。

從背後看,那珠寶鑲嵌的裙帶勾勒出勻稱的腰身。

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和她一起出遊的還有她家的親戚,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

她們吃的是用翠色的鍋蒸出來的新鮮的褐色駝峰,還有水晶盤子裡裝的白鱗的魚。

可是,她們吃膩了這些,所以舉著犀牛角做的筷子,久久都不動筷。可惜了廚師們白忙活了一場。

宦官們騎著馬飛奔趕來送菜,卻不敢揚起灰塵,御廚們絡繹不絕地送來山珍海味。

現場的簫和鼓還演奏著驚天地泣鬼神的音樂,宴請的眾多賓客都是達官貴人。

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楊國忠雖然來晚了,但他是何等的驕縱啊,在車前下了馬直接就從繡毯上走進了帳門。

柳絮像白雪一樣飄落,到水裡變成了浮萍,青鳥飛過去銜起掉落的紅色絲帕。

他們家的權傾朝野,都是些炙手可熱的人物,切莫靠得太近,小心丞相怪罪你。

三月三,上巳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和點贊對我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