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永遠翻不了身(即一直窮)?

醉心創作


閱讀過一些名人傳記,從他們身上看到兩樣優秀的品質:一是極強的行動力,二是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或許可以解答題主的疑惑,“窮”從自身自省自查做起。

《窮爸爸 富爸爸》中說“貧窮”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

很多成功人士,商界精英,都是從職場小白做起,都是白手起家經過不斷的努力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和人生。


一、思維習慣

1.美國羅曼·文森特·皮爾曾經說:"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

董總有一次在採訪中說道,不允許企業裡的女職工留長髮,如果一定要留,工作的時候必須盤起來。走路的時候各走各的,不要相互摻挽,顯得沒精打采。


正是因為這樣高度認真的做事態度和對細節近乎苛刻的嚴格管理,公司的生產效益年年高升。

做事先要擺明態度,所謂先定調。認認真真是一種態度,馬馬虎虎也是一種態度。兩種態度對細節的追求千差萬別。前者追求精益求精,後者敷衍了事。


而細節恰恰關乎成敗。現在社會各行業競爭激烈,人無我有基本不太可能,要想成功就必須做到人有我優。把事情落實到每個細微環節,才能夠做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標籤。



2.惰性思維

“明日復明日”的等待心理導致行動力不強,與機會失之交臂。這也是貧富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很多人都在講“自律”。究竟什麼是“自律”?首先要有行動力,然後是自控力,能夠自我管理。有了想法就要去做。一項計劃連續執行一個星期,看不出任何變化。連續做一個月,習慣差不多可以養成了。連續三個月,會發覺自己的變化。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回到原點,或者原地踏步,永遠改變不了自己的現狀。


二、人生髮展方向偏離既定軌道

有些人會說,努力過了,但是結果不是自己想象的樣子。估計是在奮鬥的過程中,只顧悶頭往前跑,忽視了跑道的方向。人生路上,如果沒有導師提醒,最好能夠時時自省。制定月度、季度、年度計劃,每隔一段時期,做一次覆盤,檢驗一下自己的努力結果,併為下一個階段設定合理的奮鬥目標。


所以,一直貧窮翻不了身,主要原因在自身。審視自己的每個階段制定的目標是否合理;審視自己是否珍惜時間,自我管理;審視自己是否具有認真的做事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