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善良,就是廉價

樂於助人是美德

但前提是別人需要你的幫助

你的善良要適度

否則就是過猶不及

作為來自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看到需要幫助的人,要主動提供幫助。就像歌詞中唱的那樣“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過度善良,就是廉價

歌詞中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該出手”時才能出手,如果你什麼都不瞭解的前提下,就貿然出手幫助別人,很有可能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幫了倒忙,最終好心辦了壞事。

作為一個善良的人,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幫助過不少人。給別人提供幫助的時候我們很開心,彷彿自己的價值得到了昇華。我們還會幻想別人對我們充滿感激的樣子,然後我們就害羞的說一句不用客氣。或者我們會告訴自己以後我們有困難了,對方也一定會幫助我們。

過度善良,就是廉價

但往往事與願違,我們的善良得到的可能不是感激。就像是最近的新聞,阿里向美國捐贈了100萬隻口罩,得到的結果是美國人在網絡上的罵聲一片。

看到這樣的新聞,說不心寒是假的,那麼什麼情況下不能付出善良呢?

恩將仇報的人不值得我們善良對待

農夫與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講的是一條蛇在路邊快要凍死了,農夫路過不忍心,就把小蛇拿起來放在胸口,用自己的體溫將小蛇暖熱。等小蛇脫離生命危險甦醒過來後,對著救了自己命的農夫狠狠咬了一口。

過度善良,就是廉價

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相信不少人也都經歷過被人恩將仇報的事,不論是歷史上曹操殺了接納自己的朋友後發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自私行徑,還是上面說到的關於美國的新聞,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恩將仇報的人不值得我們善良對待。

同時這樣的人遇到了我們還要懂得規避,不然以後做朋友的話一定會吃對方的虧。

貪婪的人不值得我們付出善良

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和尚,看到一個貧苦人家過得很辛苦,從此每次下山都會主動去幫他們幹活。後來小和尚在寺廟中有事很久都沒空下山,在這個過程中小和尚一直都在想著這家人。直到忙完自己的事,小和尚下山便直奔這家,卻不料聽到這家人在罵他,埋怨他好久沒來幹活,自己家少了個免費勞動力。

過度善良,就是廉價

人性中隱藏著貪婪的一面,如果你一味不加節制的付出自己的善良,久而久之別人就會覺得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一旦這種付出中止,你所得到的只會是對方的埋怨和謾罵。

一味索取不懂回報的人不值得我們付出善良

雖然善良是我們發自內心的行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得到快樂,但是在一段關係中,雙方的關係應該是對等的,一個人只有付出,而另一個人只有索取,這段關係就會失去平衡。


過度善良,就是廉價

久而久之,常年付出的那個人得不到回應,慢慢的就不再願意付出,而常年習慣了索取的人突然失去了幫助,就會心生不滿,這時,這段關係就開始產生裂痕。

我們的善良不應該像一個永動機,隨時隨地不分人的產生。你對所有人都付出善良,不加區分,那你的善良就會變得很廉價,不會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