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不再建造第3艘滑躍航母?

唐志憲


小步快跑戰略,簡單來說就是快速積累經驗,快速迭代,用最快時間縮小差距。

但是有例外,最早001就是修復完善遼寧艦(16),001a復刻改進遼寧艦(就是現在的山東艦17,目的就是完善建造原理和培養隊伍)。

002是蒸彈,目標是8萬5千噸級,002a上電彈或實驗核動力。

003級(目標沒完全披露,大部分認為是10萬噸級)就是直接上核動力,分003核動力蒸彈和003a的核動力電彈。

前面都沒有問題,001和001a都是照著目標走的,但是意外出在002型(按照現在的策略,應該是18號和19號航母)上,因為科研軍工太給力,所以002拋棄蒸彈可能要直接實驗電彈,常規動力電彈,已經至少實驗1000次了,看來是板上釘釘了。因此,002和002a也就是8萬噸級八成全是電彈,而003直接對標10萬噸級核動力。

綜合來說,滑躍起飛航母2艘,驗證和鍛鍊施工隊伍和配套隊伍,畢竟以前沒造過航母,很多問題得解決。而滑躍起飛確實沒有彈射起飛航母效率高。16,17兩艦主要解決有沒有問題,16是有航母,但是是試驗艦,有攻擊能力但不是主要任務,17是首艘國產航母,說明我們能造航母。


趙世傑1984


因為已經沒有必要了,目前已經基本確定,正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船臺上建造的國產003型航母,將會是一艘平板甲板的彈射型常規航母,裝備三條彈射器(彈射器類型未知,更大可能是電磁彈射器),還將搭載固定翼預警機,採用燃氣輪機的常規動力。

那麼,中國為何不再建造和遼寧艦、002航母類似的滑躍甲板航母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沒有必要,也不需要。

眾所周知,受滑躍起飛方式影響,滑躍甲板航母無法搭載固定翼預警機,也無法在不干擾艦載機降落的情況下讓艦載機滿載起飛,這讓航母的進攻防禦能力都大打折扣。如今中國海軍的艦艇都是追求全球最高水平的,自然不可能繼續再裝備滑躍甲板航母了。

中國之所以會建造002滑躍甲板航母,第一就是因為中國對航母的認知幾乎全部都來源於遼寧艦,後者就屬於一款典型的滑躍甲板航母。所以,從風險、熟悉程度、戰鬥力形成速度等方面考慮,中國在建造首艘國產航母時自然而然應該把遼寧艦作為模板。002航母在2013年開始進塢搭建,在2017年就已經下水,並於2018年開始海試。截止至目前,002航母已經完成5次試航,建造試航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沒有遼寧艦的鋪墊,中國顯然很難以如此快的速度建造首艘國產航母。

中國建造002滑躍甲板航母,還有作戰上的考慮,遼寧艦在經過7年的使用後,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作戰能力,中國海軍首次擁有了實際航母作戰能力。不過,這套使用經驗是針對滑躍甲板航母而言的,假如中國第二艘航母002航母立刻改為平板甲板航母,後者在艦載機的使用,艦載機體系組成等多方面均存在重大差異。毫不誇張的說,屆時中國海軍在遼寧艦上辛辛苦苦摸索得到的很多技術經驗都需要進行改變,需要重新經過長時間的再次摸索,這和中國海軍要求002航母儘快形成作戰能力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最終中國海軍選擇基於遼寧艦發展建造002航母,並在很多細節上進行優化改造。這意味著遼寧艦的使用經驗可以全部直接照搬到002航母上,有利於002航母快速形成作戰能力。未來遼寧艦和002航母可以輪流使用,使中國海軍首次擁有比較可靠的不間斷航母作戰能力。在擁有兩艘滑躍甲板航母,基本可以滿足裝備、人員的不間斷訓練需求後,中國海軍才能擁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去發展更加先進的平板甲板航母。


科羅廖夫


從當前披露的信息來看,我國第三艘航母並沒有延續軍迷吐槽的滑躍式起飛甲板,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和正在海試的第二艘航母也就是首艘國產航母都採用了滑躍式起飛甲板,第三艘航母不再使用滑躍起飛甲板,主要得益於國防科技的進步。

先來看兩條心照不宣的科研成果,第一個就是直通式甲板所需的彈射器。其實我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澳大利亞手中買進“墨爾本”號航母就進行相關技術研究,在拆解了墨爾本號後,我國科研部門保留了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升降機以及攔阻裝置等航母核心設備,從而獲得了第一手寶貴資料。

目前有各種消息顯示,我國的電磁彈射裝置已經在地面進行上千次的測試,迄今為止沒有故障消息披露出來,至少可見在該領域發展相對順利,總比美國已經上艦的電磁彈射器在技術可靠性上要成熟的多。這是我國擺脫滑躍式起飛甲板的核心技術之一,只有有了彈射器,才能拋棄滑躍式選用起降性能更好的彈射裝置。

第二個就是馬偉明院士團隊研發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央視前半年曾報道過馬偉明院士團隊先進事蹟,其中提到了中壓直流綜合電力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目前英美普遍運用的中壓交流全電推進系統故障頻發的問題,同時為電磁彈射器、電磁炮等高能裝備上艦提供了充足的電力支持。

從中國航母發展歷史來看,購進墨爾本號獲得第一手資料,隨後又在九十年代先後購進了“明斯克”號和“基輔”號航母,先後改建成航母主體公園,直至本世紀初再次購進了瓦良格號,經過七年的修復改建,於2012年交付海軍。

由於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是改建於前蘇聯的瓦良格號,其設計本身就是滑躍式起飛甲板,我國在艦載機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上也是根據實際情況推進的,艦載機訓練還是以滑躍起飛方式為主。鑑於技術吸收、消化需要一個過渡週期,因此我國本著穩紮穩打的理念,第一艘國產航母基於遼寧艦研發,從而延續了滑躍式起飛甲板方式。

這是實事求是的結果。我們使用航母迄今也不過七年多的使用經驗,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我國先期根據手頭的遼寧艦進行航母作戰使用經驗積累,前期兩艘滑躍式航母為後續航母作戰使用奠定基礎。

當我國在直通式甲板和彈射裝置領域發展取得突破後,彈射型航母將成為我們的選擇,滑躍型航母只是一個發展的過渡。從網絡披露的消息來看,國產彈射型殲-15B艦載機和新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已經在武漢的水泥航母上進行地面試驗,這一切準備都是為後續的彈射型航母做準備的。

由此可見,我國第三艘航母不再使用滑躍式起飛甲板也在情理之中,也是我國航母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終極之路,科技的進步帶來的必將是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


鷹鴿分析


因為滑躍航母戰鬥力比較低。

據海軍專家尹卓老爺子的說法,根據我方測算,同等噸位下,滑躍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只有彈射航母的1/4——這個差距無疑是巨大的。

尹卓老爺子稱,本來海軍連第2艘滑躍航母(也就是即將服役的國產航母)都不想要,想直接過渡到彈射航母。不過,上面出於一些考慮,還是要求建造了第2艘滑躍航母。

至於為什麼同等噸位下,滑躍航母戰鬥力只有彈射航母的1/4,原因如下:

1、預警機的“質”的差別。一般來說,滑躍航母上搭載的是直升機預警機(比如卡31),而彈射航母上搭載的是固定翼預警機(比如E-2C)。雖然只要動力足夠,E-2C這種固定翼預警機也是可以在滑躍航母上起飛的,但是,出於安全性,以及“不是誰的發動機都有那麼好的”等原因,目前世界上現役的滑躍航母,搭載的都是直升機預警機——包括英國最新的6-7萬噸級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

遼寧號上面上的直18J預警機,後面的小圓柱體是雷達

由於航程、升限、雷達尺寸等原因,直升機預警機一般只能前出到航母周邊150公里左右處,滯空時間只有3-4個小時,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只有150公里左右,最大速度只有300公里/小時左右。

E-2C預警機

相反,類似E-2C這樣的固定翼預警機,能夠前出300-400公里,滯空時間6-7個小時,對典型戰機目標最大探測距離400公里左右,最大速度600多公里/小時。顯然,直升機預警機在性能上,基本要全方位的落後於固定翼預警機,而且差距巨大——特別是探測能力、目標處理能力等方面。整體來說,雙方性能“不可同日而語”,差距不是“量”的區別,而是“質”的區別。

在現代戰爭中,預警、探測等能力是十分關鍵的,也就是所謂的制信息權。探測等能力嚴重不足,對方不需進行電子干擾,就已經成了“半聾、半瞎”,作戰能力當然大打折扣。

2、艦載機載荷能力的區別。類似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或者我國的“遼寧號”航母,其甲板上有3個起飛點;其中,兩個距離短的前起飛點(105米),一個距離長的後起飛點(195米)。由於滑躍型航母需要戰機依靠自己的動力起飛,所以,兩款航母前起飛點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8.5噸左右;滿油狀態下,只能掛載少量彈藥起飛。後起飛點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33噸左右,可以最大起飛重量起飛——但是,美國的彈射航母,3-4個起飛點,都是可以滿載/最大起飛重量起飛的。

3、艦載機搭載數量的區別。滑躍航母,由於前甲板上翹,難以停靠艦載機,所以同等噸位下,甲板上可停靠的艦載機數量相對少一些——這個數據直接影響第一波次的出動數量。

總之,彈射航母才是“王道”。根據尹卓老爺子的說法,第2艘滑躍航母就是一個本來沒有,臨時加塞的產物。所以,海軍繼續連第2艘都不想要,當然不願意繼續建造第3艘滑躍航母了。


晨曦談兵


滑躍甲板航母,是中國不得已為之,以圖最快實現航母的成軍。一旦我們具備技術條件,那麼肯定要追求更好的。


滑躍甲板航母能幹什麼呢?固定翼飛機,只能起降殲-15,“山鷹”和“獵鷹”教練機都難以上艦,更不用說早已開發多年的預警機了。除了殲-15,只能用多種直升機負擔若干固定翼飛機的原本任務。



我們下一代航母,最重點的戰力核心是艦載機,而且要用更多更先進的艦載機,其中還包括了作戰無人機,這些都不是滑躍甲板能滿足的,甚至蒸汽彈射器都已經限制了我們的理想。


如果僅僅覺得殲-15就夠用了,那麼兩艘航母其實也夠用了。


陶式防務評論


都知道我們航母發展,是在一艘舊航母的基礎上開始起步的,為了健全配套減少風險,即在改造一艘的技術基礎上,又自行建造了一艘,這就是面前的兩艘航母,001和002,都是滑躍甲板起飛的航母,可以說成功邁出了第一步。既然要發展航母,就決不會只是發展兩艘,關於我們要建幾艘,如圖,軍迷網友們給出了自己理想的目標,2艘滑躍式,2艘8萬噸彈射型,2艘核動力型,是不是?發展幾艘,要根據自己作戰需求,沒有與任何人相比的意思。海軍專家李傑曾有分析,根據我國維護海洋安寧的需要,6艘比較合適。兩艘維護,兩艘值班,兩艘部署。以專家分析,我們的航母發展,還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別打造2艘就可以,致以為何不再打造滑躍型,是我們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也是追求技術進步的結果。

第一步

從無到有,在起步爬坡階段,能做的事最多。初步摸清航母結構,使用何種材料,建造規律,等等,我們改造001,軍工人耗費十年心血,不但全面吃透其技術,而且為002配套打下重要基礎。002造得快,取消了巨大的彈藥庫,機庫得以擴容,據估計,至少可以增加三分之一的艦載機,並使用了當今最先進的模塊式建造方法,用時不到三年,就建成了呢。又經過一年的時間舾裝,一年多的海試,目前正接近服役狀態,經過住了海軍考核檢驗,收割了滑躍型航母建造技術的成熟。然而,滑躍式航母雖有使用維護簡單,技術可靠的優點,但在遠海預警等作戰需求方面,受到一定製約,我們仍需更加努力。

向前向前

劍不夠長,就更向前一步。彈射型,核動力,10萬噸,航母強國為我們樹立了更好的範式,載機數量多,出動效率高,預警範圍大,然而也存在技術難度高,發展風險大的特點。我們開始晚,當航母走過百年路,才迎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需要較強的技術儲備,為了積極穩妥,有必要經過階段式發展,就是網友們所說的技術過渡階段,才能水到渠成,實現更強航母的建設目標。航母雖大,但一陳一物非虛設,號為海上移動的科技城堡,發展較晚的我們,知道唯有更加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目標。


魂舞大漠


因為本來就不在計劃之內,航母不比造民船,只要性價比高就好。按照我國世紀之初制定的航母發展計劃(048工程方案),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用十年造兩艘常規動力滑躍型航母、第二階段再用十年造兩艘常規動力+彈射型航母(有可能電磁)、第三階段差不多到2040之後建造兩艘核動力+彈射型航母。

第一階段就是001型“遼寧艦”(舷號16)、001A型“山東艦”(舷號17),6萬噸級,目的就很簡單,利用瓦良格號先練手。通過改裝(遼寧艦)+新建(山東艦)達到航母建造的經驗,以及使用經驗的積累。

第二階段就是002型(18、19)號常規動力航母,8萬噸級,這一型就以直通甲板為準,再加上彈射起飛,已經脫離蘇制航母特徵,向美製超級航母靠齊。

第三階段直接上核動力航母,10萬噸級,這個階段估計全世界範圍內就中美兩家獨享,再無人能夠超越了。

根據海軍航母及配套艦艇打造計劃,就不用再考慮第三搜滑躍航母了。因為002型直通甲板航母已經建造大半,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也靜候入役,海軍正在走向遠洋。


河東三叔


1.滑越型遼寧艦是拿來學習入門的,是一艘科研試驗艦,當時沒有選擇,沒人會教你賣你,千辛萬苦能買到二手的不錯了,學著造了一艘國產的,已經掌握了航母製造技術、建立了航母產業配套體系,培養了大批人才,讓我們有了一輛可以學技術的車,有了一首國產滑越銜接先有裝備、載機、人員以後,沒必要再造第三首艘滑越的浪費資源。

2.滑越型航母無法搭載固定翼預警機,載機不能滿載起飛,在體系化作戰的今天,戰鬥力達不到需求。

3.載機需要更新,需要隱身,向無人發展,與滑越航母不匹配。

4.我們需要防禦的對手是誰?大家都清楚,對比這國,滑越航母性能落後,我們要追上它,超過它,敵人有的我們必須有,所以不會繼續造第三首艘滑越航母。





無魚的水Z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現役航母的艦載機主要有兩種起飛方式,一種是滑躍式起飛,一種是彈射式起飛。而彈射式起飛又分為兩種,一個是蒸汽彈射,一個是電磁彈射。使用蒸汽彈射方式的主要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外加一艘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使用電磁彈射起飛方式的航母只有一艘,它就是剛剛服役的“福特”級航母。而除此之外的其他航母,包括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以及中國的遼寧號航母,使用的都是滑躍式起飛方式。當然還有一個例外,英國最新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採用的是垂直/短距起降的F-38B型艦載機。

分析完艦載機的起飛方式和現役航母的主要情況,那麼回過頭來再看中國航母的現狀。中國目前現役一艘遼寧號航母,它是在瓦良格號航母的基礎上續建的,採用的是滑躍式甲板。通過遼寧號航母的續建,中國掌握了一定的航母建造經驗。在遼寧艦之後,中國很快建造了第一艘國產航母,它的艦體繼承了遼寧艦的設計,無論是噸位還是甲板設計,幾乎都和遼寧艦相當,並沒有做很大的創新。但是通過對遼寧艦缺點的改進,首艘國產航母可以搭載更多的艦載機。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一步驗證了航母建造技術,同時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航母建造體系,為未來航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首艘國產航母之後,中國的第三艘航母將進行全面創新,擯棄了滑躍式甲板,艦載戰鬥機將會採用先進的彈射式起飛方式。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滑躍式起飛的技術比較落後,二是中國已經掌握了彈射起飛技術,三是新航母的定位和前兩艘有所不同。遼寧艦採用滑躍式起飛是不得已的辦法,因為瓦良格號原本就是滑躍式甲板,所以續建時繼承了原來的艦體。首艘國產航母使用滑躍式設計,是因為它是中國獨立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從設計到施工,再到各個系統的完善,均是自主完成的。因此這艘航母使用了較為成熟的技術,以便降低建造難度。

目前中國已經測試並掌握了艦載機的彈射起飛技術,在技術層面不存在較大障礙,所以在第三艘航母上將會使用這種技術。至於是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目前尚未有確切消息。為了驗證彈射起飛技術,中國還改裝了殲-15試驗機,在相關試驗平臺上進行了彈射起飛的測試。早在2016年,媒體就報道了中國航母的陸地實驗平臺。軍事專家表示,首艘國產航母還是傳統的滑躍式甲板,而之後的新航母,採用彈射起飛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這是未來航母發展的唯一選擇。國外航母早已經證明,艦載機使用彈射起飛的效率比滑躍起飛的效率要高得多。

至於未來中國將擁有幾艘航母的問題,有的航母專家曾表示,應該在6艘左右比較合適,這樣能保證隨時有2艘可以使用。因為按照美國航母的使用情況,通常是三分之一的航母在保養或維修,三分之一的航母在訓練或休息,三分之一的航母在服役,有的時候甚至只有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航母能夠使用。所以如果航母數量太少的話,就不能保證隨時有航母可用。不少網友表示,航母的數量越多越好,這樣就能保證強大的海上力量。但是航母的建造和航母編隊的組建,投入非常巨大,因此必須遵循實際情況。


老豆說軍武


不知道你哪來的消息說我們不再建造滑躍航母。最煩你們這種捕風捉影,第一艘國產航母還沒服役呢就瞎扯。百年航母,哪有那麼一蹴而就上蒸汽彈射。你是不是要問為何我們不再建造第三艘常規動力航母?

回到正題,從滑躍到蒸汽彈射,再到電磁彈射,這是航母不斷向前發展的趨勢。目前成功掌握蒸汽彈射的國家只有美國。至於更加先進的電磁彈射,會被首先應用在美國福特級航母上,不過據說電磁彈射技術,即使是美國,也沒吃透,目前主要還是靠電磁彈射。

再者,比起常規滑躍,蒸汽彈射效率高,單位時間內,可以出動更多架次的飛機,如果動力足夠,甚至能夠滿載彈藥,上重型艦載機也說不定。我們的J20興許就能出個海基版。這些,恰恰是滑躍起飛的缺點。

不過,中國是否已經掌握相關技術還不得而知,畢竟中國現在,也只是改造一艘,建造一艘,不可能一蹴而就。還有就是蒸汽彈射,對能源需求肯定會非常大,常規動力航母能夠支持多少架次彈射也是個大大的問題。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時候,肯定是上彈射起飛的,這點毋庸置疑。

最後提醒下題主,別捕風捉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