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不把國內教育搞好,而是把孩子往外送?

那個大叔有點飄


這個問題的背後,隱含著幾個判斷,我們逐一來分析。

第一,國內的教育真的不好嗎?

“為什麼有的人不把國內教育搞好”背後隱含的判斷,是“國內的教育不好”。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原本就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適的教育(就是這個“最合適”,也只是相對而言)。

判斷國內的教育“好”還是“不好”,這是一種比較,而真正科學的比較,我們應該從歷史的縱向比較和現代的橫向比較兩個方面展開。但這裡涉及到的是中國的教育和國外教育的比較,所以,是一種現代的橫向比較。那麼,參照物,就很重要了。

由於工作的關係,三水三心去過一些歐美國家,也對世界教育發展,有一些瞭解。這裡,我們以歐美髮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個參照物來比較。

跟歐美髮達國家比較,中國的教育,還有不足的地方,但我們的優勢也很明顯。總體上來說,歐美髮達國家的教育,講究的是個性化民主的教育氛圍,提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關注的是人的可持續發展。

這一點,是不少的教育專家推崇歐美的關鍵。而事實上,歐美髮達國家,並非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這樣的教育。比如世界基礎教育最好的芬蘭,由於人口少,教育的個性化做得非常徹底,確實在較長時期,成為國內學習的榜樣——但可以學到嗎?

毫無可能!

而美國、英國的教育,其階層是非常顯著的。比如,一般的公立學校,是給窮人們準備的,那種教育,只是最最基本的。而私立學校,則非常昂貴——那是富人們的專利。比如伊頓公學,一般平民的孩子,是不可能去讀的。

所以,不公平,是從學校就開始的。

更關鍵的是,中國基礎教育,目前已經讓歐美國家競相效仿。比如,中國的數學教育,英國就專門派人來學習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他們孩子的計算能力太差,很多售貨員,連基本的加減運算都有問題!

如果與發展中國家比較,中國的教育,還是非常好的。比如,和一些非洲國家、拉美國家比較,中國的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是天上地下。

這樣看來,中國的教育,又需要彌補的短板

第二,要搞好教育,需要那些人的努力?

“有的人不把國內教育搞好,而是把孩子往外送”,這一句話中,隱含著負責教育的人,不搞好教育。其實,教育總體上來說,應該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主要負責孩子性格的養成教育和習慣(主要是生活習慣)的培養教育。

不客氣的說,我們目前的家長,有不少是不合格的!

其次是社會教育,這其實是一種影響——教育的本質,就是影響。社會風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比如,最近幾年的手機文化,隨處可見的低頭族,對孩子的影響,就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孩子,抱著手機就不放,這不是社會影響是什麼呢?

再有就是學校教育。準確地說,學校教育主要是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但現在,學校已經是大包大攬,把一切都納入到學校教育中,似乎,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這是對學校教育的誤讀!

所以,如果是從家庭教育方面來看,確實是有些家長,自己不搞好教育,把孩子送到國外去。

但送孩子到國外的家長,也有自己的說辭:社會環境不好(哪裡的社會環境好?米國就好?日本就好?)學校教育有問題。

如果從兩個角度來看,社會環境不好,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學校教育有問題,教育管理者有責任、學校教師有責任——但事實上,他們也很無辜,在家庭教育和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很多時候,學校教育是蒼白的!

第三,把孩子送到國外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我個人是非常反對把孩子特別是大學以前的孩子送到國外學習的——基於這一點,對於那些滯留英國的1.5萬名孩子,我感到傷心;但對於他們的父母,我感到悲哀甚至憤恨。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父母的陪伴——牽著蝸牛散步,是一種陪伴;陪著孩子慢慢長大,自己慢慢變老,也是一種陪伴。

這種陪伴,給予孩子心靈的豐盈感,是任何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設施設備所不具備的。

不客氣的說,目前,送孩子特別是未成年孩子到國外“留學”,是盲目的追風,甚至是惡性的攀比。

前段時間,有朋友想把孩子(14歲)送到加拿大,徵求我的意見。我就問他,為什麼要送到加拿大?他說,“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繼續追問,“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他支吾了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然後,我一語道破,不就是你的幾個同事把孩子送出去了嗎?

還有就是極個別家長,藉口自己工作忙,事情多,無法顧及到孩子——其實,這不就是在推卸責任嗎?

個人以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利用假期,讓孩子去國外見見世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讓未成年的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未形成的孩子,去到國外,很多時候,是中不中,洋不洋,這不就是邯鄲學步嗎?這不就是當年我們鄙視的“假洋鬼子“嗎?

不客氣的說,看到那些回國之後動不動講“自由”“權利”的人,比如前段時間不願意隔離口稱“我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才來做核酸檢驗的”,我真的又好笑又好氣!

所以,如果你真的有錢,那麼,為什麼不多陪陪孩子,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給他講過去的事情?

如果你的真的有錢,為什麼不幫助國家,把學校建得更好,而要每年花幾十萬、上百萬給外國人?


三水三心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幫忙複製粘貼,轉發。中華復興有你一份力量


用戶52245638526


牽一髮動全身。

憑一人之力也扭轉不了乾坤。

況且,這裡牽扯著太多的利益鏈。

有敷衍了事的,有視為禁臠自留地的,也有待之衣食父母的,將要得手的,已著手的。

有圖名的、圖利的。也有為之貢獻終生的。

有新生派、有頑固派、保守派,頑石變圓石。一層壓一層,一派壓一派。

想動,動不了。

真想動,從上往下來。


壹一天


這些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只能靠金錢


牡蠣人生


以前的入黨中都要調查他人各個層次的因素如親人關係政治關係作風關係等等查實後才能入黨現在就沒有變得簡單進入的人太多


用戶8835109181758


你這個問題好像是針對某一些特定人。難道是說我們中國的有一些教育界的人士不認真工作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嗎?

中國的教育與發展是很快的,也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無論是教育的數量還是質量都在提升。至於一些人把孩子送到國外,只要是不違背國家的政策,這是他的個人的權利,我們也不應該責備。

中國現在是多元自由發展的時代,大家都追求更好的前途。對於在國內工作的家長,要是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不合格的自然要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對他們進行懲罰。這與他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不能混為一談,因為那時他孩子的受教育權的正常行使。(加關注 更精彩)


教授的快樂生活


可能改變不了現狀,只能自己改變吧,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各人對各自的選擇負責,無所謂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