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鍾南山、李蘭娟影響,今年高考填報醫學院的考生會增多嗎?

成長莫煩惱


我覺得報考醫學院的考生增多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在2003年的特殊時期,就有一大批的考生因為那一次的浩劫而選擇填報醫學院,立志成為像鍾南山那樣救病患於水火的白衣天使。而現在的情況與當年的情況何其相似,全國各地主動請纓前往最危險的一線“陣地”。

我初中的一名同學,他在一所省立醫院上班,這一次也主動申請前往武漢。來到武漢之後,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剛結束今天的發熱門診,不要以為這樣穿很‘帥’,其實活動不方便:臉痛、耳朵痛、眼睛看不見(戴眼罩),而且還手(雙層手套還真不保暖)腳冰涼。”看到當年的同學如今成為前往一線的“一員大將”,很多人都不僅為他感到擔心,更以他為榮!這種有著“鐵肩膀”的醫生,被稱為白衣天使、醫者仁心才算得上當之無愧!

這一年,讓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的重要性;這一年,我們才發現醫護人員是如此緊缺;這一年,我們才發現,我們平時所說的“歲月靜好”,其實就是像鍾南山、李蘭娟還有我那位初中同學這樣的醫生為我們“負重前行”換來的。

我覺得今年報考醫學院的考生很可能會增加,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原因:醫護人員供不應求。

我覺得醫學生報考人數增加可能性非常大,在這次特殊的時期,一些地區在人手不太夠的情況下,有些醫學院的醫學生也派出來,成為前往一線的志願者。從這個方面可以看出,目前國內的醫護人員需求量還是相當大的!在醫護人員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醫學院的招生如果“大開正門”的話,報考人數增加是妥妥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社會責任感使然。

在這個社會上,只有兩個行業的職業道德被單列出來,其一是教師的師德,其二是醫生的醫德,而其他行業的職業德行都籠統歸結於“職業道德”這四個字。而選擇報考醫學院,自然是必須具備這種社會責任感,具有既定的醫德才行。而在當今社會,沒心沒肺的人當然有,但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又想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考生還是佔一定比例的。

第三個原因:榜樣的模範作用。

很多人都存在一種從眾的心理,我們可能因為崇拜鍾南山或者李蘭娟這樣的牛人而選擇成為醫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榜樣的模範作用“牽引”下,還是有不少人會選擇醫學院。

當然,還有人覺得當醫生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在這個特殊時期當醫生不一定會比較安全,所以這種人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選擇醫學院的。但是如果一味地顧著自身安全的人,我覺得報考醫學院基本上也是不合適的,這就好比想著發大財的師範生,很可能在走上三尺講臺幾年後會選擇辭職是一樣的道理。

特殊時期,你覺得今年報考醫學院的考生會增多嗎?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疫情方顯英雄,但是放心不僅不會增加,還會大幅度減少,作為國人,我們靜靜想一下,有多少人會主動報醫呢?

因此建議國家,對醫生實行以下三個原則 也許就會有大幅度提高了。

一,醫生不發工資,只發卡!

只要終生當醫生,就發一張無限卡, 醫生可以用這張卡買任何東西。

二,醫生的子女在中小學可以上當地最好學校,並全部免費!

當地最好學校專門開設一個醫生子女班,配最好老師。

三,社會形成對醫生的尊重之風。

公交讓座,五星級賓館對醫生免費等等。

醫生無錢財之憂,無後顧之憂,有尊嚴之譽,有地位之崇。醫生定會以救死扶傷之任,定會遵守醫生之德!

這樣,也許我們的社會就會湧現萬千個鐘南山,李蘭娟,是社會之幸,民眾之福啊!


小竹子數學


受鍾南山、李蘭娟影響,今年高考填報醫學院的考生會增多嗎?

2003 年,在非典爆發的時候,為了救治更多病人,67歲的鐘南山說:“把病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2020年初,面對武漢嚴重疫情,84歲的鐘南山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對於這位治療傳染病界的醫學泰斗人物,我們唯有高山仰止。衝鋒在抗疫一線的李蘭娟院士這段話,最近在網上被網友刷屏,她說:“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科研,軍事人員。希望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李院士這也算是為民請命了!


鍾南山院士在武漢調研提出“該肺炎病毒會人傳人”,李蘭娟院士提出“湖北武漢必須封城”,這才有今天大家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局面。鍾南山、李蘭娟這兩位年過古稀、為抗擊疫情衝鋒陷陣的領軍人物,必然感動很多人,也會影響到很多人,那麼會不會由此讓今年高考填報醫學院的考生會增多呢?筆者卻覺得會恰恰相反,很多家長也同樣會為兩位老人的言行所感動,然而一旦涉及到自家孩子的健康與安危的時候,他們便不再這樣想了,原因有二:①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公共醫療衛生事業如此危險,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處於危險之中,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②公共醫療事業單位深度改革之後,當醫生也沒有以前那麼好賺錢了,人往高處走,這也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李蘭娟院士提出的“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的科研和軍事人員”,是非常有道理的。在當代社會,很多的家長和年輕人深受市場價值觀念的影響,一切向錢看,急功近利、唯利是圖;還有些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給年輕人樹立的很不好的形象和榜樣,比如說,不少孩子好逸惡勞、不學無術,卻可以靠著在網上胡說八道、甚至醜態百出而成為“網紅”,以至於一夜暴富;這些都給社會風氣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直接影響著青年人的價值判斷和人生髮展方向,讓他們迷失:積極進取、努力拼搏的人,還不如那些社會混混和渣渣?所以筆者覺得,國家開始大力治理整頓高校,清退學混子是非常的明智之舉!



“高考填報醫學院”可不是隨便想想這麼簡單的事情,醫學本科高校的高考錄取,靠得可都是硬實力,也不是誰想考就能考上的。現在一般的三甲醫院都要求當醫生的學歷,起碼是研究生起步,高考要是考個二本的話,必須想方設法再考進“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否則,將來的就業就會非常堪憂;當然,高考如果能夠直接被“雙一流”一本所錄取,接著再考本校研究生,那就另當別論了,會容易很多,甚至都直接保研!因而,筆者覺得,即便受鍾南山、李蘭娟影響,今年高考填報醫學院的考生會增多了,但招生計劃卻是有限的,只會提升其投檔線,競爭更加激烈,卻並不會增加上醫學院的考生人數,也就是“水漲船高”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受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的事蹟影響,今年高考填報醫學院的考生未必會增多,原因主要就是家長不一定會支持和考取的難度也會很大,這本來就是一個人們學科與專業;如果考生真的特別想要考臨床醫學,那就必須品學兼優才行,也不是普通考生能夠考取的!


自在人生wub


“2003年非典時正值高考,被當時很多前輩的英勇事蹟所感動而報考的醫學院。今天,能夠參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工作,對我而言是實現了學醫的初衷、實現了少年的夢想。”

面對此次疫情,當年因非典而報考醫學院的何德全主動請纓,要求去一線支援!


老穆在回答類似問題時,有個不知名網友也是吐漏心聲,表示自己學醫是受03年非典的影響。

“我就是當年那個經歷了03年非典而學醫的人,現在主治醫師了,目前在醫學隔離觀察點工作。”

由此可見,此次疫情,或多或少會影響一些學生報考醫學院。

老穆上網查了一下,截至2019年7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0.8萬個,醫院3.3萬個。

因此,醫學人才還是緊缺的……

或許有人會說,每年醫學畢業生有幾十萬,可醫院就3.3萬,怎麼夠呢?是不是很多人都要失業呢?

老穆認為,報考醫學院,不一定非要當醫生,從事跟醫學有關的工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比如科研、教學、社區保健、衛生防疫、衛生行政事業管理等工作。


在醫學專業中,有四個專業備受人們的歡迎,分別是:

【1】臨床醫學;

【2】口腔醫學;

【3】影像醫學;

【4】護理學。

老穆認為,優秀醫學院中的熱門專業,對分數要求也高,所以有志報考醫學院的學生們,一定要努力了!

【結束語】

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專業人才,倘若國內能多一些這樣的專家,何愁疫情得不到防控呢?

老穆希望通過此次疫情後,國家也能出臺一些政策,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醫學專業中來……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老穆說語文


我的回答是,不會。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似乎讓人難以理解,其實,道理很簡單,我給你分析一下,你就明白了。

有個詞叫做~此一時彼一時,還有一個詞叫做時過境遷。

現如今,疫情當前,萬眾一心,看到各種感人的事蹟,各種捐贈,各種志願者,實在幫不上忙的,待在家裡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你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像看了英雄電影一樣,你會浮想聯翩,彷彿自己正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甚至,恍惚間,你都會為你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

一旦疫情過後,你不在給自己煽情,回到現實,你會發現,高考還是要自己去努力,複習一點都不能馬虎。當選擇職業時,你會被無數更高大上,更誘惑,更有吸引力的院校所吸引。你甚至根本就忽略了還有學醫的學校。因為,父母會更現實的告訴你,哪個學校更有前途,哪個學校能當公務員,那個是熱門,掙大錢,…………,這時你所想的是你將來要生存,要成家立業,要有理想的生活條件,……,你首先要面臨的問題,是畢業以後有沒有,能不能找到一個固定的職責。

經過這樣疫情的洗禮,要說對每個人沒有觸動,那就太誇張了!但是你要說作用有多大,會產生“棄筆從戎”“全民皆兵”那樣的效果,我很懷疑!否則,別的院校,專業,豈不門可羅雀,可以關門大吉了嗎?所有高考學子都學醫,那不成了另一種災難了嗎?

說實在的,以後,醫鬧會減少或消失,這一點我信,因為輿論,這些人會感到亞歷山大。

所謂人各有志,我說的這些都與思想境界,情操品格無關。因為疫情過去了,治病救人,救死扶傷,……,那已經不是你目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了!你又變成了原來的你,你還是那個不一樣的煙火。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思想教育,品德培養,習慣養成,接受事物的能力,都是長期的,宏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人的思維方式,性格的固化,三觀形成,是你所處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受教育的程度,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不會輕易改變,而且,他會影響你一生。

證明這一點,看看香港醫療界的那群敗類,那些逃兵,那些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無恥之徒。你就清楚了,奴才當久了,他們已經失去了理智,失去了人性,百毒不侵,油鹽不進了。這就是長久以來,他們被長期文化殖民,不斷洗腦的結果。我為與他們成為同類,而感到很羞恥!

一直以來,你的理想是保衛祖國,你就去報考軍校,如果你想當人民的公僕,如果你想當有正義感的記者,如果你……,……,如果你想做一個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你就去學醫。

其實,你選擇什麼這都沒有錯,都是你的權利,這不能說明你的思想境界有問題,也不能說明你學醫了就怎麼樣,都是為國家做貢獻,都是為人民服務嗎!。

所不同的是,你會認識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沒有強大的祖國,你什麼都不是,一旦國家需要,不管你在從事什麼職業,你都會義不容辭,義無反顧的,像現在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志願者,一樣加入進來。貢獻你的一份力量。

有不同看法希望留言,評論!








不敢高聲語


我覺得應該和每年報考醫學院的人數差不多👈

著名考研導師張雪峰曾有一個驚人言論“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可見學醫不是那麼簡單的。

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現在的學生,更加的理性

現在的學生並不像十幾年前二三十年前的學生,因為那個時候網絡不是很發達,判斷信息或者是判斷觀點只通過長者或者是老師的言論去判斷現在的學生網絡特別發達,他們對於報考專業人生選擇有自己的理解。

很多學生都能夠理性的去選擇自己的專業,而不是憑藉著某個人的影響去選擇某個專業,很多孩子都知道這是不現實的,所以我相信很多高三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選擇,會根據自己的真實的興趣去選擇。

二:學醫時間長費用高成本大

學醫的時間成本,學習費用不是特別高的,很多醫學院都是要求本碩連讀,本碩連讀就意味著大概有七八年的時間,還有就是一般的學醫,像臨床醫學都是5年的時間,這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尤其是一些家境比較普通的,或者是學習耐性比較差的孩子來說,很難接受這麼長時間的學習。

而且學習醫學的費用也是很高的,不僅是比別的學生多出一年的學費,他的學費也是相對於其他專業來說,雖然不是最高,但是處於中等水平,而且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習的科目背的資料比較多,每年各種考試也比較頻繁。

三:學醫分數要求高

而且報考醫學院並不是想報就可以報的,就像這幾年非常火爆的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專業,這些專業都是要求分數比較高的,尤其是一些好的211的985學校,想要走上這些學校的醫學專業是非常困難的,要求你的分數要特別的高。

這個過高的分數也是能夠導致一部分孩子無法選擇醫學院的原因,畢竟學習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需要有毅力的孩子而有毅力的孩子多數都是學好的孩子。

四:家長因為危險和醫患糾紛不讓學

通過這次疫情廣大家長也會認識到學醫的危險現在我們武漢地區已經有很多醫生都感染了冠狀病毒,說明做醫生確實是一個比較危險的職業,而且還會有很多的意識患糾紛,包括我們前一段時間聽到的醫生被打的時間,這也是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報考的一個原因之一。

最後一句:

我覺得廣大考生和家長一定要理性選擇,不要因為一兩個偶像頭腦衝動,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等到你學完之後就會知道後悔的滋味,選專業還是要結合自己的興趣,無論你做什麼樣的工作,這都是在為國家做貢獻,不必要非要做醫生。


宇宙最好老師


有一句古話,國難思良相,家貧思賢妻,國家經歷這次疫情得徹底反思了,科學家,科技工作者,醫生一月掙多少錢,一月掙不到一萬。而現在快手女主播,抖音女主播貧臉蛋一月多的能掙幾十萬。粉絲更是幾百萬。大家看一下朱之文家裡整天是人山人海。爭先恐後和朱之文合影。去演唱幾個保安護送。而我們的科學家呢,有幾個去要和科學家合影。有幾個崇拜的。值得我們去徹底反思,

學醫一直以來都很熱門,醫學院錄取分數線都特別高。

這次肺炎疫情能激發一些高三考生學醫,醫學專業,特別是臨床醫學專業一直以來都是熱門專業。即使沒有肺炎,醫學專業依然是很熱門。醫學專業錄取分數線都是特別高。大家看一下二本的醫學院錄取分數線很多都超過了一本線很多分。這個在其他專業根本不可能的。醫學專業變成可能了。

這次肺炎疫情,國家會反思。經管專業,管理專業救不了國家。得重視自然科學。醫學。生物等基礎科學。這個是李蘭娟院士這次的吶喊。這次疫情會激發更多的同學去醫。去報考醫學院。



好醫生2792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現在的情況。目前在各個名牌綜合性大學裡面,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是相對比較低的。好比金融專業要680,醫學專業也就是670的概念。這是為什麼,大家應該明白吧,就是沒人來唄。為什麼沒人來,就是不看好這個職業唄。這個大趨勢能讓一兩個人改了嗎。。。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因為綜合性大學能轉換專業。大一轉出醫學專業的學生也非常多。很多人靠這個相對低一點的分數入門,然後找機會拍拍屁股走了。這可能是報考人數會增多的原因吧。

中國的家長不傻。一個個都是看著鄰居家的孩子長大的。誰在乎電視上那些。鄰居家的孩子學金融,學計算機的賺錢了,自己的孩子就會往這個方面引導。同時,這次疫情也讓各位家長看到了風險吧。醫學專業本質還是受調控的,沒有充分的競爭。個人的命運在醫療政策的變動中也是起起伏伏。

醫學專業本是一個好專業,可惜了,好學生一屆比一屆難招,人才一年比一年流失。當然,如果您篤定了讀醫學專業,建議您起點一定要高。醫學專業太看重學歷了。如果只能上個二本,那以後的路好難啊。


YUZ135生活與攝影


鍾南山曾說過:“醫院就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一位84歲高齡的老戰士就這樣用行動向世人昭示如何處理病毒所帶來的危險。在危險面前,一心為國、一心為人民,引領無數醫護人員共赴武漢前線。

如果能重來的話,我想我會學醫,像鍾南山、李蘭娟院士一樣為社會做貢獻,不會像現在這樣只能呆在家裡不出門做貢獻!

相信經過這次疫情之後,許多人都會對醫學專業產生興趣!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年青人應該如何做,一定會激勵出更多的有志少年,立志於學,為祖國發展作貢獻!


娛樂吃好瓜


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是這次“疫戰”一線的真正明星,他們當下對社會、對個人的影響力是任何其他個人都無法達到的!就憑這一點,許許多多的家長和高考生都看在眼裡、羨慕在心上!
當年的法國總統拿破崙曾說過,不想當元帥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儘管不能說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屬於拿破崙口中的“元帥”,但他們在這次“抗疫”中的表現和作用,與“元帥”是不是很像?

網上現在很流行一句話——生於“非典”,考於“新冠”,我太難了!

的確,2020年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年紀17歲、18歲的,正好就是2003年“非典”期間出生的,說是巧合還真就是這麼巧合。出生於國家有難之時,高考於國家有難之際,這正是2020年這一批高考生面臨的局面!

因此,無論是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的“元帥”影響,還是“非典”、“新冠”的影響,今年的高考生對於醫學領域的接觸都是史無前例的。自然而然,他們對醫學於人類的作用、醫學於國家的富強,都有極為真實的切身感受。

父母、前輩的教導也好,自己的親身經歷也行,都明確告訴他們,醫學能夠拯救人類的生命,醫學還可能成為像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這樣“元帥”級別的人!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醫學專業都會成為熱門,但有四個醫學方面的專業一定會受到眾考生的喜愛,這四個專業分別是——臨床醫學專業、口腔醫學專業、影像醫學專業、護理學專業。

以上的四個專業在這次的“疫戰”中所起的作用大家都可以從各種消息中徹底看清!

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已經發展了整整四十年,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非常巨大的提高,自然而然,對於健康的追求就會更加的迫切!醫學方面的熱門專業更是社會特別需要的,就業基本不成問題。

結論,今年高考填報醫學院的考生一定會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