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新型不孝”在我國家庭蔓延,是老人自願,還是年輕人自私

現在的生活節奏普遍比較快,而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也比較大,生下孩子之後往往會沒時間帶孩子,所以很多年輕人喜歡請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孩子。如果是偶爾讓老人幫忙接送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將照顧孩子的工作,完全託付給老人就顯得有些過分。且不說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利,對於老人的身體和精力也是一種巨大的消耗。

劉大媽58歲的時候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這時兒子和兒媳已經有了13歲的孩子了,劉大媽以為兒子不會再要孩子了。兒子卻告訴劉大媽二人計劃生個二胎,最好能生個兒子給家裡傳遞香火。可是劉大媽告訴兒子自己並不渴望抱孫子,兒媳已經40歲了再要孩子的風險也很大。劉大媽的反對並沒要奏效,兒媳婦還是生了二胎。

有一種“新型不孝”在我國家庭蔓延,是老人自願,還是年輕人自私

果不其然,劉大媽的兒子要求劉大媽幫他帶孩子。劉大媽一直患有高血壓,老伴走了之後她的生活並不算容易,如今還要帶孩子對她的身體和精力都跟不上。劉大媽拒絕了兒子的請求,可是兒子卻要挾劉大媽說“自己的親骨肉你都不管,等老了我們也不管你“。

劉大媽想到那段幫兒子帶大寶的歲月,每天都是在孩子哭聲中度過,給孩子換尿片,餵奶,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劉大媽感覺到十分心寒。兒子總說自己忙著上班賺錢沒時間帶孩子,而事實上兒子並沒有什麼正經工作,三個人生活很拮据,讓自己看孩子無非就是惦記自己那點退休金,劉大媽不明白自己怎麼就培養出了這樣一個“白眼狼”兒子。劉大媽兒子的行為在中國年輕人當中非常普遍,這是一種“新型不孝”,這種不孝的背後往往都是年輕人的自私自利。

有一種“新型不孝”在我國家庭蔓延,是老人自願,還是年輕人自私

為什麼“新型不孝”偏偏偏愛中國家庭而在外國卻很少見?

1. 教育方式的不同

中國的家長更傾向於犧牲式的教育,比如說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家裡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甚至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給孩子最好的。這樣的家長雖然疼愛孩子但是很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父母的犧牲習以為常,等到他們成年之後需要帶孩子,也會認為犧牲一下父母的時間是理所當然。

而外國的家長通常喜歡對孩子進行平等式的教育,也就是說在家裡並不是孩子總是優先於父母,父母也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時間,並且在承擔家庭責任上父母與孩子也是平等的,孩子能夠做家務以後理應承擔家務,同時父母也沒有理由為了幫兒女帶孩子犧牲自己享受退休生活的時間。

有一種“新型不孝”在我國家庭蔓延,是老人自願,還是年輕人自私

其次,中國的家長普遍會比較溺愛自己的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就很難取得獨立,而當孩子長大以後,在遇到困難時也會向父母求助。但是在西方一些國家,家長更重視對孩子的獨立教育,當孩子成人之後他們就要獨立開始生活,無論用什麼方法他們都要自己養活自己的生活,家長不會再為他們支付生活費了。所以他們成人之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在他們自己的家庭中遇到育兒困難時不會想到求助父母。

2. 社會因素的影響

在中國,因為之前並沒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兒女給父母養老,老人心甘情願給父母帶孩子成了一種傳統。但這事實上並不能更為兒女強迫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孩子的理由。在西方,醫療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比較好,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有保障,他們不需要求助於自己的孩子,所以更有底氣不幫兒女帶孩子。

可是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很多老年人都有養老金,至少在金錢上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當然這不意味著子女不需要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並不單指經濟方面。可是我們卻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兒女打著讓父母帶孩子的旗號,用父母的養老金養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嚴重自私行為。

有一種“新型不孝”在我國家庭蔓延,是老人自願,還是年輕人自私

幫助兒女帶孩子本身是對老人個人時間的大量侵佔,這完全取決於老人的自願,無論是否需要兒女養老老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不可對老人進行道德綁架。而贍養老人是兒女的法定義務,這不應該成為兒女讓父母帶孩子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