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共享汽車“開”往何處?

疫情之後,共享汽車“開”往何處?


復工後的上班難題,正困擾著大多數上班族。


工作一年的劉瑞(化名)有證無車,公共交通的擁擠密閉令人擔憂,距離太遠騎共享單車又不現實。


眼看復工時間臨近,他思來想去,在疫情期間遭遇冷落的共享汽車,成為了最佳選擇。


“復工潮”之下,這些統一車型顏色,帶有鮮明logo的共享汽車,正在城市復甦的早晚高峰變得越發常見。


曾一度被唱衰的共享汽車行業似乎正在經歷一個重要轉折點。


疫情期間遇冷


距離劉瑞所住小區約一千米處,有一處停車場,近十輛不同品牌的共享汽車近年來進進出出。平常每逢週末,這些共享汽車很受歡迎,劉瑞很難看到這裡有空餘的共享汽車。


但一場疫情突如其來,讓人們出行成憂。城市彷彿被摁下暫停鍵,原本車水馬龍的車道,變得空空蕩蕩。


於是,2020年初的這個冬季,劉瑞小區附近的停車場變得格外冷清,那些原本被來往人群共享的車輛,長時間車門緊閉,停留原地。


曾使用過長安出行的劉瑞,在2月4日收到了微信公眾號的通知,他所處的重慶,長安出行共享汽車暫停車輛運營。

疫情之後,共享汽車“開”往何處?

長安出行疫情期間暫停運營

這只是一個縮影——多家共享汽車企業的出行租賃業務不得不直面“黑天鵝”,根據不同城市的防疫要求,部分共享汽車企業甚至暫停了部分地區的車輛運營。


這對於共享汽車行業無疑是一次重擊。正快速興起,初步完成市場教育的共享汽車行業原本正展現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此前,易觀Analysys發佈的《2019中國共享汽車平臺創新白皮書》顯示,共享出行季度活躍用戶超過1.53億,這一數據相當於私家車保有量的81%。以GoFun出行為代表的頭部企業月度用戶活躍數從153萬增長至213萬,實現近40%增長。


據GoFun出行相關負責人介紹,GoFun在2020年原本最主要的任務是優化車型,加大車輛投放,特別是個人車輛託管,吸納社會車輛,將車輛規模擴大到10萬至30萬輛。


然而,黑天鵝突降,使這個計劃暫緩了。


“疫情期間,因為不鼓勵出行了,在沒有出行或出行次數同比減少的情況下,我們提供的出行業務也會受影響。”該負責人告訴鋅刻度,疫情造成的衝擊主要表現在短期內業務量的降低,其次是部分地區受到封路等影響,部分車輛無法按時歸還。


GoFun CEO譚奕也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疫情對GoFun的衝擊主要表現在用戶基數,“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鬧市區為例,娛樂性行業停業,鬧市區人數屈指可數,人們沒有出行的場景。數量上來講,過去每天持續的高頻次不存在了。”


一個殘酷的現實背景是,目前全國共享汽車企業超過50家,但大多處於大規模投入期,成本高、落地難。2019年下半年以來,共享出行運營商倒閉或經營異常的消息頻頻傳出,這一行業開始進入洗牌期。


而這場疫情,無疑加快了這場洗牌。


面對黑天鵝,共享汽車企業倍感焦灼。譚奕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疫情期間“內火攻心。嘴角、舌頭都長了潰瘍,所以說身體很誠實,將內心的焦慮如實的反映出來。”

疫情之後,共享汽車“開”往何處?

轉機從復工開始


寒冬漸過,各地的企業陸續復工,2月中旬,劉瑞收到復工消息後,就開始為通勤方式犯愁。


2019年,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是173輛,在全球20個主要國家中僅排第17位,像劉瑞這樣的有證無車的上班族都將面臨復工通勤難題。


於是,共享汽車方面的需求一時激增,沉寂了許久的共享汽車企業們自然也反應迅速。


“出行一直就是一項剛需,尤其是隨著各城市有序復工,對於這種可以實現一人一車,避免人員密集同時又便捷經濟的出行方式,恢復起來是非常快的。”GoFun出行相關負責人告訴鋅刻度。


其實,為了吸引用戶,不少共享汽車公司都推出了通勤租車優惠,有的甚至以零首租的方式,吸引上班族註冊使用。


還有租車企業公開承諾,為租車的上班族提供了高額疫情保險,同時承諾會定時消毒,保障用戶的駕車安全。


“從來沒有覺得共享汽車這麼有用,比起公共交通安全太多。”2月19日,劉瑞發現,長安出行重慶地區已經開始恢復運營,且推出了優惠套餐,當即花1568元租下了一輛尼歐28天套餐。


3月初,在深圳上班的陳越也收到了復工的消息,和劉瑞一樣,如何返工成為了一大難題。和同事們交流討論之後,沒有私家車的他也決定租一輛共享汽車通勤。


“雖然比起地鐵,用共享汽車通勤成本肯定更高,但是在疫情期間還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陳越打算,在疫情徹底結束前,他都將繼續使用共享汽車。


“事實上,在復工前兩天我們就通過後臺看到回暖了。”上述負責人向鋅刻度透露,隨著各大城市有序復工,用車需求量有了非常明顯的增長,“從近期的數據來看,復工以來,3月整租和日租業務量相比2月均有翻倍的增長。”


但業務量增加的同時,成本和壓力也隨之而來。


公開資料顯示,正常時期共享汽車企業一般每10-15天會對車輛進行一次集中消毒。


但在疫情期間,各家共享汽車企業的消毒工作進行得更加頻繁,車輛被用戶使用之後便會停運一段時間,由專人消毒之後才會繼續上線。


事實上,這對於“重資產、重運營、重體驗”的共享汽車行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此外,共享汽車由誰來管控、出現感染問題如何追究、車輛調度等,都是企業最新需要解決的難題。


EVCARD、盼達用車在內的共享汽車運營企業都曾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共享汽車是一個資產非常重的行業,短期內無法盈利,這為其未來發展增加了難度。


EZZY的創始人付強甚至曾談到實際運營過程中,“EZZY每做一單都要賠錢,過高的運營成本和狹窄的盈利通道最終拖垮了公司。”


那麼,在成本增加的當下,一些運營成本高、服務能力差的企業,難免被更快淘汰。

疫情之後,共享汽車“開”往何處?

共享汽車專用車位

曇花一現,還是爆發機遇?


除了業務量的激增,復工後,用戶使用共享汽車的出行場景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每天的出行是多場景,比方說通勤加商務加休閒,現在通勤是最核心的內容。


但共享汽車是否會和生鮮電商一樣,藉此機遇,尋覓到新的發展生機呢?


從用戶方面的態度來看,似乎不是那麼樂觀。


“現在選擇用共享汽車,是因為疫情還不穩定,但其實共享汽車的價格,對於一個普通上班族而言,還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陳越告訴鋅刻度,“在復工一段時間後,大部分同事還是更願意坐地鐵或者公交通勤。”


“爆發的需求應該只是特殊時期的曇花一現。”在28天套餐時間結束後,劉瑞也沒有選擇續費,“畢竟現在疫情好轉了,以後可能偶爾會在短途出行時使用,但是不會再長期使用了。”


鋅刻度發現,大部分消費者對共享汽車的擔憂還是在於,網點分佈不均、取車還車難、車內衛生及售後服務差、安全係數低等“老大難”問題。


但經歷了一輪洗牌的共享汽車企業認為,對於仍處於培育期的共享汽車行業而言,復工期或許能加速用戶習慣培養,成為新的突破口。


“共享汽車的出現一方面能將很多閒置的汽車資產盤活,從而提高主機廠、經銷商的效益;另一方面,也能讓消費者低成本擁有一輛車的使用權,實現私密、安全的自駕出行。”GoFun方面告訴鋅刻度,這正是疫情之下,越來越多消費者意識到的一點。


疫情前期,由於人們出行需求降低,出行企業業務受到短期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這對於共享汽車行業來講反而能起到推動的作用。


“我們能看到,疫情之下,很多人也產生了購車的想法,對於私密安全的自駕出行需求開始增長,但同時經濟下行、消費降級的大環境還沒有改變,加上此前已經有許多城市出臺了限牌政策,二三線城市購車和持有車輛的成本也陡增,所以很大一部分用戶的購車慾望是被壓制的。便捷經濟的共享汽車正好填補了一個空白。” GoFun出行相關負責人對鋅刻度表示。


當平臺上的車輛越來越多,車型越來越豐富,需求端和供給端實現完美匹配時,出行就不再是傳統的租賃,而是變成一種即時性的出行方式,一旦租車的便捷性能夠實現即時性,整個共享出行一定能實現爆發式增長。


那麼,短期內暴增的共享汽車需求到底是會持續,抑或是曇花一現,疫情結束後自會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