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長阪斬殺曹50員大將,除夏候恩、鍾縉外,其餘叫甚名誰?夏、鍾武力屬幾流水平?

用戶4577742179457


長坂坡一戰,趙雲斬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除夏侯恩、鍾縉外,其餘叫甚名誰?夏侯恩、鍾縉是幾流武將?



按照羅貫中先生描述,長坂坡一戰,趙雲幹掉第一個曹將,是一位複姓將軍,叫淳于導。這淳于導抓住了糜竺,綁在馬上,正要解去報功,不巧剛被趙雲撞上,功勞成了泡影,還搭上了性命。當時,趙雲剛救下甘夫人,還在想如何送至後方。遇到同事被俘,趙雲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一槍刺落馬🐴下,趙雲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請甘夫人上馬,殺開一條血路,把糜竺、甘夫人直送至長坂橋,交給守在這裡的張飛,又原路殺回。



第二位就是提問中的夏侯恩將軍了,只見夏侯恩手提一杆鐵槍,揹著一把寶劍,引數十騎追搶百姓,趙雲也不多言,直取夏侯恩,交馬🐴只一合,把夏侯恩刺下馬來。原來這是曹操隨身背劍將軍,背上的寶劍稱作“青釭”,曹操有兩把寶劍,一柄稱“倚天”,自己佩戴;另一柄交夏侯恩揹著,隨時聽侯命令。夏侯恩看到眾多百姓,按捺不住搶劫衝動,自恃武力,揹著曹操,就帶十多名騎兵,到處亂搶亂殺,不想碰到趙雲,被一槍幹掉了。趙雲奪了寶劍,看到劍把上有金嵌“青釭”二字,才知道是寶劍。這青釭劍削鐵如泥,鋒利無比,給趙雲衝殺陷陣很大助力。



第三個殺死的曹將,是曹洪的部將,叫晏明。當時,趙雲剛找到糜夫人和阿斗,趙雲請糜夫人上馬🐴,但糜夫人說,戰陣之中將軍不可無馬,堅決不肯上馬,二人正在推讓,晏明遠遠殺到,糜夫人情急之下,把阿斗放在地上,翻身跳入旁邊水井,趙雲怕曹軍盜取屍體,推到土牆,掩蓋枯井,解開勒甲絛,放下掩心鏡,把阿斗小心放在懷裡,綽槍上馬,晏明早到面前,三尖兩刃刀寒光閃閃,趙雲接戰不三合,一槍把晏明刺下馬來,舞動青釭劍,殺散眾騎兵,原路返回。



這次不太順利,剛走不遠,焦觸、張南、馬延、張闓四將前堵後截,把趙雲圍住了。這下趙雲急了,懷中多了阿斗,心裡多了擔憂,但見 : 寶劍翻飛,銀槍凌空,左殺右擋,下挑上刺,青釭劍下衣甲平過,亮銀槍後血似泉湧。這次遇到曹將雖多,但沒有殺死,可能有受傷。趙雲一陣殺退圍堵,快到長板橋時,鍾縉、鍾紳兄弟二人又攔住去路,趙雲更不搭話,催馬上前,只一槍,刺死鍾縉,鍾紳逃避不及,被連頭帶肩,砍去大半。



趙雲長坂坡遇到的、比較厲害的是張郃,軍旗上寫清楚“河間張郃”,本來張郃是手下敗將,但這時趙雲懷抱阿斗,不是顯擺武力的時候,二人只交手幾下,趙雲就尋機退走。正奔跑中,趙雲馬失前蹄,跌入一土坑中,張郃大喜,捻槍來刺,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趙雲戰馬一躍而起,飛出土坑,張郃大驚失色,還沒回過神來,趙雲已經跑遠了。



羅貫中先生總結,趙雲這一戰,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砍到大旗兩面,奪朔三條,但從以上列舉看,有名有姓的,只有五人,可能羅先生以五人代替五十,最後以總結形式點明,要是五十多人,挨個說明戰鬥過程,會佔用大量篇幅,耗費不少腦筋,難免重複、雷同,反而降低文學水準,掃興眾人閱讀興趣。



夏侯恩、鍾縉從武力看,應該在三四流以下,趙雲殺死的這些曹將,武力都一般,但從情境分析,趙雲懷中抱著小孩,心有顧慮,廝殺放不開,出手留退路,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夏侯恩是曹操隨身背劍將軍,這身份是幾流?加上夏侯這姓氏,按曹操用人標準,估計一流也相形見絀吧?。(556)


流譽後


錯!趙雲斬殺的50員曹軍是戰將而不是大將,這兩個詞只有一字之差卻有本質的區別,也就是說班長排長連長也是將,這些人本來就不是什麼知名人物,但是卻可以算到趙雲的戰功裡去。

說到長坂坡就不得不提一支部隊,虎豹騎兵隊,這個三國裡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在遴選隊員的時候是從百夫長裡挑的,也就是說他們每個虎豹騎的隊員都是連長以上級別的人,按著三國裡的說法,這種騎兵就是一名戰將了,趙雲殺了51名虎豹騎的騎兵就是51員戰將,這是曹軍統計趙雲戰功的由來。

長坂坡大戰的時候,劉備帶領2400多兵馬裹著著新野20000多名老百姓逃亡,把空城新野留給曹軍,而曹操在佔領新野之後派出了虎豹騎追擊(約5000人),在一天一夜之間連續追擊行進了300裡地,在長坂坡這裡追上劉備,由於長坂坡是平原,劉備的步兵根本擋不住曹操的騎兵,雙方交戰了一天一夜,劉備的軍隊損失殆盡(最後僅剩不到百餘人突圍)。所以呢,從這些數據上看,可以看出趙雲為何能夠在曹軍營地裡連續衝殺3次了,5000人圍20000多人(包括百姓)根本就圍不住,只要逮著一個方向衝殺那完全就不是問題。

虎豹騎連續奔襲了一天一夜,行進了300裡地,再連續作戰一天一夜,等於是兩天兩夜沒休息了,這時候肯定是人困馬乏了,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張飛可以嚇退曹軍,因為曹軍這時候已經強弩之末了,如果遭遇伏兵可能就無法打仗了。


優己


《三國演義》原文裡提到的趙雲又是槍挑,又是劍斬曹營的50員的是“名將”,大飛熊認為這個“名將”指的是在曹營中層級別裡的有一些有名氣的將領,當然他們也驍勇,否則也不會當軍官。但是,要跟整個演義中猶如五虎上將,許褚,典韋,五子良將,十二虎臣這種頂級將領比,差的那不是一星半點。我們看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給孫權下戰書時,怎麼說的:

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雄兵百萬,上將千員,當然這有曹操海吹的成分,但幾百員大小將領還是有的,否則趙雲一戰就殺了50員將領,曹操不得遇到“用人荒”,還發動什麼赤壁之戰?



《三國演義》裡趙雲在長坂坡救下簡雍,糜竺,甘夫人,阿斗,七進七出,曹營中出來阻擊趙雲,有名有姓的將領是淳于導,夏侯恩,晏明,張郃,馬延,張顗,焦觸,張南,鍾縉,鍾紳。按照原著,趙雲不是殺了50員名將,而是52員,就是最後的鐘氏兄弟,另外,曹洪也出來過,主要是奉曹操命探問趙雲姓名,趙雲正忙著“切西瓜”,只是回了一聲“吾乃常山趙子龍也”,雙方並沒有交戰。也不是提到名字的將領都被趙雲所殺,比如張郃是在木門被諸葛亮伏兵射死的。還有北地四降將,馬延,張顗是被甘寧埋伏而秒殺,焦觸,張南在船上,分別被韓當,周泰輕鬆解決。

所以,趙雲殺的有名有姓的是淳于導,夏侯恩,晏明,鍾氏兄弟,那他們以及其他被趙雲殺死的將領,武藝又如何呢?



先看他們的身份,淳于導是曹仁部將,晏明是曹洪部將,鍾氏兄弟是夏侯惇的部將,這些人都是曹操宗室部署,武藝不會差。比如,晏明提著三尖兩刃刀,還能抵擋趙雲三合,鍾氏弟一個用大斧,力氣顯然不小,一個用畫戟,能用此兵器的,武藝起碼在中游,可惜他們遇到是趙雲。再看夏侯恩,他可不是因為宗室身份才給曹操背寶劍的:

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揹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不想撞著趙雲,被他一槍刺死,奪了那口劍,看靶上有金嵌“青釭”二字,方知是寶劍也。

所以,夏侯恩有勇力,起碼也有一定的武藝。至於趙雲為何沒有解決張郃呢?張郃是所以在長坂坡和趙雲交手中,毫無疑問實力最強。並且,趙雲馬失前蹄,摔入坑中,要不是阿斗護佑,只怕也性命不保。那為何沒有解決武藝比較次的北地四降將呢?



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後面趕的是馬延、張顗,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

所以,馬延,張顗,焦觸,張南是一起圍堵趙雲,而趙雲殺曹營50員名將,就在這時。因此,在亂軍之中,河北四降將能全身而退,可見他們的武力要高過其他被趙雲砍殺另外四十幾員將領。而且,他們的真實武力並不低,馬延,張顗之所以被甘寧秒殺,是因為甘寧本來就是東吳頂級武將,再一個兩人被埋伏,都有措手不及的前提。焦觸,張南更不用說,北地將領在舟船之上戰鬥,相當於找死。



綜上所述,如果呂布,五虎上將,典韋,許褚,甘寧屬於超一流,其他三國名將如五子,兩夏侯兩曹等屬於一流,他們的部署晏明,鍾氏兄弟,包括北地四將應該屬於二流。即便如此,武藝高強如趙雲,也不可能在一邊戰鬥力連殺52員二流武將,所以,除了有名有姓有地位的幾個人是二流外,其他大部分應該是三流,四流之間的將領。這也是小說中不可能將他們全部具名,也暗合了這些所謂“名將”只是曹營內部有一定名氣的將領而已。即便如此,趙雲這一戰也足夠在小說中驚世駭俗了。


大飛熊騎士


事實上在三國演義裡面,除了諸葛亮之外,趙雲恐怕是被神化的最厲害的人之一了。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趙雲的形象可謂是非常的完美,擁有大批的粉絲。近年來就有一個電視劇武神趙子龍專門描寫他的,把他描寫的可謂是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一般。

但是事實上在真正的歷史上,趙雲遠遠沒有三國演義那麼風光。趙雲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不怎麼高,和關羽張飛等人相比還是差了不少,甚至也不如蜀漢後期的得力大將魏延。在劉備在世的時候,趙雲一直也就是劉備身邊的保衛隊長,類似於典韋許褚之類的人物。和蜀漢獨當一面的大將關羽張飛相比,趙雲的地位明顯差了一截。

在曹操南下攻打荊州的時候,劉備和他的家人失散,趙雲在長坂坡裡面救出了後主劉禪,這可謂是三國裡面的重要事件。當時趙雲確實衝到曹軍陣營中去,把後主劉禪救了出來,也確實表現的非常的英勇,但是要說殺了曹操五十多名將領,實在是有點太過了一點。因為曹操要是真的被趙雲殺了這麼多大將,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那對於曹操陣營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損失,說不定南征之行就會戛然而止。

但是曹操的南征顯然並沒有因為長坂坡一事而停止,只能說明趙雲給曹操造成的損失恐怕是微乎其微。所說的殺了50員大將,換成50個士兵還差不多。裡面吹得神乎其神被殺的夏侯恩,正史上也沒有這個人物。只不過趙雲這一次救人可謂是非常的政治正確,因為救出來的戶主劉禪,後來當了皇帝,自然就大力提拔趙雲,趙雲當初的行為自然也就被吹得神乎其神了。

話說歷史上沒有五虎將,蜀國要真的排五虎將的話,第5個應該是魏延,只不過魏延由於蒙上了謀反的陰影,自然也就換上了後主的救命恩人趙雲。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趙雲,《三國演義》中,在長坂坡七進七出,也讓趙雲體現出勇猛無敵的狀態,也成為很多人心中的戰神級別的人物,趙雲斬殺曹操幾十名戰將中都有什麼樣的戰將呢?而殺的最有名的夏侯恩和鍾縉又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趙雲所遇戰將可以分為兩類名將和虛構無名之人。

名將

張郃:這是趙雲遇見的第一個曹操的名將,可以說出生在河北的戰雲深知,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張郃大名,個人認為是趙雲不與張郃戀戰而走,但是演義中卻說的是張郃心虛敗走,實在令人想不通,後來受曹操之計挖陷阱欲擒趙雲,結果趙雲從陷馬坑中跳出。

曹洪:曹洪是曹操手下八虎騎之一,可以說屢立戰功,曾救得曹操的命,但是與趙雲相遇,卻被趙雲一槍刺中大腿,負傷。

徐晃: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是三國中最有名的勇將之一,但是趙雲把從敵將處奪來的鋼鞭飛擲擊中徐晃後心鏡,打得他抱鞍吐血。兩人只兩個回合,徐晃退走,可能與徐晃交手有明顯的運氣成分。

文聘:人稱“金槍將”,因為所用武器為一杆金槍,但是文聘與趙雲相識,並不願與他交戰,所以只是敷衍交差就走了。

夏侯恩:曹操喜愛的侄子,於是將青釭劍賜予他隨身攜帶,但是不行被趙雲挑死,從而將青釭劍佔為己有,但是正史中夏侯恩的本名叫夏侯廉。

許褚、張遼:這二人應該就是來接應的,所以並沒有過分發力,只是交戰幾回合就走了。

剩下的名將還有張南、焦觸、馬延、張顗、胡車兒等人就不一一介紹了。

虛構無名之人

楊明:趙雲斬殺的第一個曹將就是此人,可以說只有一回合就挑於馬下,也真的就是個打醬油的。

高平、高槐:這二人不有名,但是他們的堂兄高覽還是河北的名將,不過這二人與趙雲相遇,趙雲一槍就殺他們兄弟兩人,實屬實力不濟啊。

淳于導、淳于安、淳于普:這三兄弟也並不是有名,但是一看他們的姓,你就會聯想到河北名將淳于瓊,演義中說這三人是淳于瓊兄弟,但是三人武器均被趙雲所奪,並用他們的武器殺死了他們,也是打醬油的。

鍾縉、鍾紳:這也是哥倆,但是這個是最後被殺的二人,其中鍾紳使得一杆方天畫戟,本想偷襲趙雲,卻被趙雲反殺。

虛無名之人,還有朱慈、晏明、晏騰、韓明等人,數不勝數,更是有的只有代號轅門十將和護軍八驃等等,所以虛構之人佔多數。

在《三國演義》中完全是因為增強閱讀性而進行了誇大,但是趙雲這一戰成名,成就了“子龍一身都是膽,不惜粉身護少主,一戰威震華夏 ”。

至於像夏侯恩、鍾縉、鍾紳之人,其實水平也並不高,張南、焦觸、馬延、張顗這四將雖不是當時最著名的大將,但是四人也是河北的名將,也算是二流武將了,而夏侯恩、鍾縉等人皆比不上這四人,所以也只能算的上是一個三流武將,只因為夏侯恩他的姓和他背的劍,使得他的地位相比較還是高的,但是在趙雲面前也都是浮雲。


歷史文武君


大家都知道曹公愛才,也喜歡給小白機會,所以曹營中大小將領有上千個,其中最著名的從士兵一步步高昇的就是于禁了,可以說曹操是改變于禁一生的人。但也有人還沒出名就不幸的被捅了,比如長坂坡這50員曹軍大將,完全就是趙雲的經驗包。

而小說中只提到了趙雲殺死了五十餘員曹營名將,但有名有姓的只有夏侯恩、晏明、淳于導、鍾縉、鍾紳五人,我們先簡單說下這五人的大致實力。首先佩劍將軍夏侯恩可謂是丟進了夏侯家的臉,既然曹操把寶劍交給他保管,也說明這小子是個值得依靠的人,但他出場時居然仗著有神兵在行劫掠之事,完全就是反派形象的設定。那麼這樣一來,夏侯恩的武力也不用過分貶低,當然趙雲殺他也屬於偷襲,二人若正面交鋒夏侯恩也不至於被秒殺。

晏明是曹洪的副將,僅交鋒兩回合就被疲憊不堪的趙雲殺死,實力無法高估。

淳于導只是綁了糜竺就被殺了,但估計他不抓糜竺也不會好到哪去。

鍾縉、鍾紳這兄弟倆跟著夏侯惇一起征戰多年,可惜也是被趙雲秒殺的貨色。所以單單從這幾個有名有姓的人來看,其餘四十多位大將也不會強到哪去。

有人可能覺得,或許不是他們太弱而是趙雲太強呢?那請問,這幾個有著大將頭銜的人,實力會比同為趙雲槍下鬼的麴義、高覽等人實力高麼?

所以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

那麼其餘被殺的將領都是什麼名字,《三國演義》裡並沒有說,而小說的藍本《三國志平話》對此的描寫更為簡略,畢竟這一篇章只要體現出趙雲的勇武就可以啦。而最詳細的記載了這些將領的具體名姓是張國良老師的《評話三國》,趙雲進入長坂坡副本從頭到尾以此刺殺的曹營將領分別是

頭隊先鋒河北名將高覽;頭營守將高平、高槐;二營守將宴明、宴騰;曹營大將楊明、朱慈、牛賢;三營守將賽養叔曹成、蓋泮黨曹順、鑽天龍王雄、入地蛟王飛(這真的不是水滸);背劍大將送神兵的夏侯恩;遼邦狼主公孫王;北地槍王張繡及他的兩個小跟班胡車兒、刁麟祥;上庸守將鍾縉;望陵太守鍾紳;轅門十將沒說姓名;護軍八驃沒說姓名;曹營淳于五虎淳于瓊、淳于安、淳于普、淳于導、淳于吉。

《評話三國》已經多少偏離的小說的本意,但裡面還是有許多有趣的設定,比如這裡面第一次出現了趙雲所謂的師傅,名叫童淵,而張繡和張任也是童淵的徒弟,童淵把他的三大絕技“百鳥朝凰槍”、“七探蛇盤槍”、“金雁落鳳槍”分別傳授給了張繡、趙雲、張任。此時的張任還未出師,張繡和趙雲就開始爭奪天下第一搶的名頭,最終二人在長坂坡大戰三百回合,趙雲獲勝成為真正的槍王。

當然,《評話三國》中的這一段描述過於誇張,趙雲哪能有時間和張繡打那麼長時間呢…好了不管這些了,總的來說小說中的趙雲確實勇猛無雙,和歷史上的他大不相同。


能進能退乃真正把戲~


邏輯文史游


趙雲七進七出依靠的是白馬義從,看看劉備的白耳軍戰績就明白,那可是上千部隊阻擋十萬大軍,最後剩幾十人全部自焚無一投降,曹操的虎豹騎,漢朝有狼騎,吳三桂夷丁突騎,這些部隊選拔有時候萬里挑一,裝備,軍餉最高,沒有這些親兵,給趙雲一萬普通軍隊也做不到啊,就好像現在背炸藥包炸碉堡,一般人能幹了嗎,古代軍法,主將有失,護衛皆斬,這護衛不是一般護衛,是親兵,吃的飯都跟主將一樣,比如主將親屬欺凌親兵,主將寧斬親屬也要保護護衛,這是死士。


大海中的一滴水0205


趙雲懷抱後主,長坂坡大戰,戰果是:“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併入手神兵青虹劍”。

不過在這五十名名將中,有名有姓的不過才十個,其他的連個姓都沒有,就成了趙雲的槍下鬼了。

趙雲長坂坡所殺、擊退的曹營名將

趙雲在長坂坡的戰績:“一槍刺死夏侯恩,奪得青虹劍”;“三回合不到,刺死曹洪部將晏明”;“大戰張郃十餘回合,不敢戀戰,奪路而走”;“力戰馬延、張顗、焦觸、張南,殺退眾人”;“三合後一槍刺死鍾縉、一劍砍死鍾紳”。逃過長板橋去會合劉備。

所以在長坂坡中,作為趙雲升級包的有:“夏侯恩、晏明、鍾縉、鍾紳”,還有“馬延、張顗、焦觸、張南”等四個,加上張郃,一共不過十人而已,離那“五十員曹營名將”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所以那“五十員名將”只不過是為了宣揚曹操帶來的人多以及趙雲的勇猛而已,裡面沒有一流猛將,甚至連二流都沒幾個,幾個人勉勉強強算是三流一類的。


至於題中所問的兩位:夏侯恩和鍾縉,他們的武力屬幾流?從夏侯恩被趙雲一槍刺死,鍾縉三合內被一槍刺死來看,鍾縉兄弟應該是排在夏侯恩之上的,而且有可能是上述十將中,除了張郃外,比較厲害的兩個。

夏侯恩雖然是曹操的近身侍衛(背劍人),但和被張飛嚇死的夏侯傑一樣,都是靠著“夏侯”兩個字才混到這個職位的。曹操選近身侍衛,不需要能力多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忠心,而夏侯恩和夏侯傑作為夏侯家的後進人才,自然受到了曹家的信任,才有資格來擔任侍衛的重任。

所以夏侯恩的武力只能算三流,而鍾縉、鍾紳兄弟勉強可以排到三流偏上,靠近二流吧!



一貳一橙


趙雲在長坂坡前斬殺的50員大將,還都不是特別有名氣的。比如張遼許褚夏侯淵夏侯惇徐晃于禁這樣的人都沒有。斬殺的不過是三流貨色,當時曹操躊躇滿志,自以為勝利在望,哪裡會料到小小的趙雲居然殺出重圍。

曹操手下有很多大將,這些一流上將都在萬馬軍中立下汗馬功勞,對付趙雲不值當的。劉備手下最厲害的莫過於關羽張飛,至於趙雲,當時雖然有名氣,還不如張飛關羽號稱萬人敵。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張飛當時名聲和關羽並稱。

趙雲斬殺的不過是淳于導,夏侯恩,晏明,張郃,馬延,張顗,焦觸,張南,鍾縉,鍾紳之流,雖然在曹操手下也有那麼一號,但是和一流大將相差甚遠。不過即使這樣,趙雲也是很厲害的人物,畢竟還帶著少主劉禪。


李治亞文史博客


演義說的事都有人信?

著演義也要著認真點!

長坂坡一戰,曹操在襄陽安民時聽探馬報告,劉備已離開襄陽,正前往江陵。曹操立即令曹純文聘領五千鐵騎追趕。曹純文聘一晝夜趕上在長板坡的劉備十幾萬軍民,一陣衝擊就沖垮了這十幾萬軍民,劉備諸葛亮在張飛的保護下逃脫,趙雲保護年幼印劉禪跑路。

襄陽距長坂坡最少三百里,曹純文聘帶著五千鐵騎用一晝夜趕路才能趕上,派人趕回襄陽報知已趕上劉備也要一晝夜。曹操帶著儀仗,大軍一天最多走八十里,又要四天才能到長坂坡,也就是說最少需要五天曹操及大軍才能趕到長坂坡。怎麼可能出現趙雲大戰長坂坡,張飛喝退曹操的神話故事?

再說十幾萬人在曹純文聘面前連抵抗都沒有機會,何況單人的趙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