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環境下,棗核漂、長身漂,該如何選擇?

simon0813


在野釣時,由於每個水域環境不同,魚情也不一樣,所以在垂釣時對浮漂的要求也不一樣。那麼這時只有選擇合適的浮漂才能適應所釣水域的水情和魚情。現在市面上的浮漂也有很多種,各種漂型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難以取捨,對於一些新手來說那更是不知如何選擇了。

其實在臺釣傳入內地不久的時候,所用的一般都是棗核形的浮漂。後來隨著釣魚時的要求不斷提高,浮漂也有了很大的改進。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魚種和魚情,後來不斷出現了各種形狀的浮漂。

首先來說一下棗核漂。棗核漂也分長棗核漂、中棗核漂和短棗核漂。長棗核漂漂身比長身漂要粗,比中棗核漂和短棗核漂又要細。這是一款綜合性較強的浮漂,它集合了棗核漂和長身漂的優點,垂釣時適應範圍較廣。適合釣底層魚或釣離底截口,一般用於釣鯉魚、草魚、青魚等。




還有中棗核漂。中棗核漂相比於長棗核漂漂身明顯要粗,比短棗核漂漂身要細。因其橫斷面積較大,所以入水時所受的縱向阻力也較大,相應的下降速度也比較慢。在垂釣時浮漂的靈敏度較好,抗流水性和穩定性也很不錯,這方面僅次於短棗核漂。這種漂在釣底截口的鯽魚效果很好。


再就是短棗核漂。短棗核漂漂身很短而且很粗,因此橫斷面積比其他幾種漂的橫斷面積都要大,在入水下沉時所受的縱向阻力也很大,相應的下沉速度也很慢。又因其在水中橫向受力面積較小,相應所受的橫向阻力也小,因此在入水時翻身比較快,而且抗流水性和穩定性都很好。一般在垂釣時反映出來的信號也比較真實。這種浮漂適合釣浮或釣行程。一般用於釣鰱鱅、翹嘴等中上層或上層魚。

以上所說的是棗核漂,下面再來說說長身漂。長身漂一般可分為中長身漂和細長身漂。

中長身漂漂身比以上所有棗核漂都要細而且長。因漂身橫斷面積小,入水後所受的縱向阻力也小,所以入水後下沉速度很快。細長身漂漂身最細,漂身橫斷面積最小,相應入水所受阻也最小,因此入水時下沉速度也最快。垂釣時在受到同樣大小的力度時,長身漂所反映出來的信號要更加明顯一些。因此這兩種長身漂一般適合於釣底層魚,冬天的輕口魚或被釣過的滑口魚。

以上所說也只是針對浮漂之間相比而言,至於有些性能方面跟調漂也有很大關係。只有正確合理的調漂,才能把浮漂們性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更好地反映出魚咬鉤時的信息。至於野釣時如何選擇哪一種浮漂,還要根據你所釣魚情而定。


野釣秦淮


在野外作釣由於景色宜人,空氣清新,魚種豐富,受到許多釣魚人的追捧。但野釣時想要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我們還要根據當時的魚情、水情等相關因素,來合理的調整我們的作釣方式。尤其是浮漂的選擇,有些新手釣友,對這方面,還有一些盲區,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一下各種漂型的作用。

現在市面上的漂型主要分為棗核型、長身型和圓肚型。

一、棗核漂

顧名思義就是漂身像棗核,這種長菱形的浮漂。其翻身下沉速度適中,極易發現在下沉過程中的魚口。一般棗核漂都為長腳,穩定性相對較好,可以有效降低走水和颳風帶來的干擾。到底後,信號反應靈敏、真實,也是因為這些優點,成為現在釣魚人,最喜歡使用的漂型之一。

二、長身漂

是指其漂身細而長的浮漂。此種浮漂翻身下沉速度較快,受水的阻力較小,靈敏度比較高,動作幅度大,穩定性又非常好,可以過濾掉小魚鬧鉤和蹭線時的雜亂信號,是垂釣底層魚類的必備浮漂。


三、圓肚漂

指漂身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浮漂。此種浮漂翻身、下沉比較緩慢,但在有魚吃口時,浮漂反應非常靈敏,長用於打行程、釣截口和冬季垂釣輕口魚使用。

不同的漂型,針對不同的垂釣方式,但根據作釣目標魚體的大小,要選擇不同吃鉛量的浮漂,然後結合作釣時的水情、魚情,來適當調整我們的調釣方式,才可能獲得比較滿意的魚獲。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釣方式,請在下方回覆,謝謝。


悠然小釣


在野釣環境下,在選擇浮漂的時候必須要先從簡單的幾何學說起,相同體積下,各種形狀中圓球具有最小的表面積,所以越接近圓球的形狀表面積越小,所以在討論棗核漂和長身漂的時候,需要設立漂身體積一樣,漂腳和漂尾粗細、漂尾長度和浮漂長度不變,這樣只要讓浮漂漂身向漂腳方向拉伸,漂腳變短即可。

這樣浮漂的表面積逐漸增大,漂肩縮小後向下運動的水阻就小,而表面積增大則表現在水在水平方向和浮漂的接觸擴大,水平方向阻力就大,且水平方向受力均勻。懂得上述我們選擇浮漂可以這樣選:

1、肩寬短身浮漂下沉緩慢,行程較長,那麼魚餌到底的時間就長,這樣釣接口,釣浮,釣行程棗核型浮漂較好。釣底為了快速到底,選擇長身漂較好。

2、在小雜魚多,風浪較大的時候,考慮到長身漂的表面積較大,那麼浮漂上下左右擺動的阻力較大,就顯得的穩定,所以在雜魚和有風浪的時候選擇長身漂。

3、在水總體上呈一個方形持續流動時,浮漂橫向有位移,表面積小的棗核漂在橫向有更小的阻力,所以能更好的抗走水。

4、我們在浮漂拋出後,浮漂有一個翻身速度之說,翻身速度和漂身和水的接觸面積有關,所以,同等條件下,棗核漂翻身快。

5、浮漂的靈敏度和浮漂下行特點相一致,所以下行速度越快,在懸墜釣法中主抓下頓口的情況下,長身漂更為靈敏。


微巡紀水視界


這個野釣情況現在浮漂也分季節性的。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棗核型浮漂的作用。翻身快,下沉速度慢,抗走水,給口信號明顯。長身浮漂就是翻身慢,下沉速度快,適合釣底,穩定性好,也抗風浪。那麼怎麼根據季節來現在呢。夏季,中上層小雜魚多,搶食厲害,這時候就需要翻身快,下沉快得浮漂,那麼這時候就應該選擇長身浮漂了。冬季上層小雜魚少,魚的活性不高,那麼這時候就應該選擇下沉慢,可以起誘魚效果的棗核型浮漂。個人見解,不足之處請諒解。謝謝!


到處尋你


不管是什麼牌子的浮漂,只要不吃水,魚兒吃鉤就能反應信號的浮漂都是可以使用的,只有那些玩比賽或者遇到吃口很輕的魚才用到高靈敏的浮漂,浮漂分很多種類,形狀,粗細,品牌,材料等...,怎麼樣選擇一支好浮漂也是釣魚人頭疼的事,不過;在我眼裡只有浮力大小和形狀不同之外,沒有好壞,更沒有牌子之分。

具體來說,選擇浮漂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水情和魚情來決定,我們能做的只是準備好應對不同情況的準備,選好釣具,掌握好技巧知識。



釣魚人阿良


只談漂身形狀的話,拿釣鯽魚舉例。要看在什麼水域,池塘類的不走水風浪小,用長身漂。江河湖泊類的走水,有風浪的話棗核漂更穩定。


V哥V5


浮漂從漂形上大致分類確實可以分為細長身和棗核形兩類,其實棗核形的浮漂也有大棗核和小棗核之分,選擇哪一種漂形的浮漂關鍵還取決魚情,僅僅只是說野釣是無法下定論的。

細長身浮漂和棗核形浮漂的基本特點

細長身的浮漂在水中下沉的時候阻力較小,下沉的速度比較快。棗核形浮漂由於漂身的橫截面較大,也就是漂身的肚子較粗,所以在水中下沉的時候阻力較大,下沉的速度比較慢。

細長身的浮漂在魚咬鉤的時候,體現出的信號幅度會更大,但是力度感不強,更多是下滑的信號。棗核形的浮漂在魚咬鉤的時候,體現出的信號幅度偏小,但是力度感很強,也就是下頓的感覺會更強。但是這一種特徵在野釣環境中並不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主要還是考慮漂身的阻力問題。

適合使用細長身浮漂的兩種魚情

在小雜魚鬧窩比較眼中的時候更適合使用細長身的浮漂,因為小雜魚的數量一多就會大量集中在水面附近搶食,鉤餌入水之後很容易被小雜魚截住,因此就必須使用細長身的浮漂,讓浮漂加速下沉,減少被小雜魚攔截的可能性。

另外,在深水釣魚的時候也更適合使用細長身浮漂。因為深水釣魚時鉤餌從入水到沉底的時間較長,所以要儘量縮短鉤餌下沉的時間,避免餌團在下沉的過程中過多霧化消耗,使用細長身的浮漂就能夠讓鉤餌更快到底。

適合使用棗核形浮漂的兩種魚情

在小雜魚的數量較少或者是底層魚明顯離底上浮的時候更適合使用棗核形浮漂。因為底層魚離底上浮之後會出現較多的離底接口信號,使用棗核形浮漂能夠讓鉤餌緩慢下沉,魚接餌更方便。

在淺水垂釣時也適合使用棗核形浮漂,因為水淺,鉤餌從水面到水底的時間較短,使用棗核形浮漂能夠延長鉤餌沉底的時間,讓餌團在水中一邊霧化一邊下沉,以此在起到更好的誘魚作用。


眼鏡哥說魚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欲知棗核與長身浮漂如何選擇,先得了解它們,知道它們的區別,各自的優缺點。也只有這樣,做出的選擇才會正確。

我們先來對比一下棗核(粗短身)與長身浮漂特點及參數

1. 行程速度

粗短身浮漂的橫截面積較細長身的大,所以粗短身的浮漂下行的過程中水阻就比較大,速度就比較慢。這個特點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缺點,對於需要增加動態誘魚、釣截口的時候,慢是優點;對於需要快速到底,快就是優點。

不過需要特別提醒:無論什麼漂型,浮漂所決定的鉤餌的行程是指浮漂翻身之後的一部分,而作釣水深越大,這一部分所佔的比例就會越小。

2. 漂相的區別 

這也是基於漂身橫截面積的不同而產生的差別,同樣的外力作用到線組上,如果浮漂的其它參數完全相同,僅是漂型的差別,那細長身的浮漂出口絕對要大,也就是漂相更明顯,因為運行的時候水阻小啊。

3. 抗走水及風浪

棗核形浮漂無論是在抗走水或抗風浪方面,都比細長身的有優勢。不過兩者的機制不同,浮漂總長一樣,漂身短的漂尾肯定就長,漂尾長那漂身就都淹沒在水錶以下更深的位置,受表層風浪的影響就小。而抗走水是因為浮漂的側截面積小。

野釣相對於競技和坑塘,稍稍多了一份隨意,少了一份較真。以上棗核與長身浮漂的3點區別,在吃鉛量這個參數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

好比一袋50斤的大米,兩個小孩正在商議是橫著抬還是豎著抬省力的時候,一個成年人走過來單手即可輕鬆提起。加大漂號也就是加大吃鉛量,鉤餌在水中下降的速度會明顯加快,而且影響的是浮漂翻身前的大部分行程。加大漂號漂相也會更明顯,當然前提是靈敏度的要求夠了,如果加了鉛漂相出不來了那不行。加大漂號線組的抗風浪及抗走水性能的提升也遠比漂型的變化大。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個人主頁下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釣人狂龍


不請自來!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釣友!

首先,我來舉個例子!同樣的二頁紙。我們將一頁紙團成團。然後,同時在高處扔下。哪個會先落地呢?

答案是肯定的!當然是紙團先落地。

這是因為,團成團的紙受的空氣阻力小於一頁的紙。

浮漂的漂身也是一樣的道理。

長身浮漂比棗核行浮漂橫截面積要小了些。別看身徑只是小了幾毫米。但是,入水後鉤餌下降速度可能要差上很多。

野釣環境相對複雜,小雜魚猖獗。所以,建議用長身的底釣漂型為主。這樣使得鉤餌下沉更為迅速。

至於,其它浮漂的類型及使用。可以參考本人以前發佈的文章。如果,感覺說的有些道理。給點個關注吧!




小懵哥釣魚


現在有兩種被很多釣友使用的浮漂,那就是長身漂和棗核漂,它們都具有比較明顯的特性。使用浮漂時,需要注重魚情的變化,為了能夠使其應對各種水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合理選用,以下就為各位釣友分享這兩種漂的好處。

外形

  長身漂受到朝著下方的阻力較小,而棗核漂受到的橫向阻力較小。棗核漂有些接近圓球,所以棗核漂的吃鉛比重就會更大。棗核漂很多都是搭配較長的漂腳,能夠很快的翻身,獲取及時的魚訊。長身漂的腳都會比較短,所以長身漂會較遲才開始翻身。棗核漂一般都會搭配長尾,能夠很快的誘魚。長身漂一般都搭配短尾,它的行程比較短,而且長身漂朝著下方的阻力小,所以基本上所有的長尾漂一旦翻身就會沉入水底。

釣法

  長身漂適合在水底垂釣魚情快的魚,冬季在大棚垂釣,能夠避開小雜魚的干擾,也適合搭配長竿垂釣大魚。棗核漂適合釣行程、臨底行程、打浮、走水等不同的水情和魚情。

長身漂和棗核漂都有各自的誘魚效果,而且能夠在水中有較為明顯的差異,翻身時間都各有特徵。在使用這兩種漂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當時的魚情和水情去合理選用,它們能夠在各種環境發揮一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