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事情要從一條微博說起: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有網友開玩笑說,如果死後把鴕鳥翅膀壓在身下,定能讓後世的考古學家考到懷疑人生。雖說這位同學“沙雕”精神可敬,但他還是低估了考古學家的眼界。不僅生物考古學方法可以準確判別骨骼的種屬,而且鴕鳥製品在古人遺址中也是經常出現的事物。不過,這些鴕鳥製品用的材料不是翅膀,而是……鴕鳥蛋!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認真孵蛋的鴕鳥。圖片來源:Pixabay

古人的“玩蛋”藝術

在史前社會,鴕鳥蛋可是一種明星級產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鴕鳥蛋“好吃又好玩”。“好吃”還可以理解,鴕鳥蛋畢竟這麼大,自然逃不過史前美食家的法眼。況且鴕鳥蛋的營養價值高,而獲取難度卻不高,是古人類數不多的美味佳餚之一。可這“玩蛋”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古人類除了食用鴕鳥蛋,還會用蛋殼製作一種舊石器時代的“潮流”裝飾品——鴕鳥蛋皮串珠(ostrich egg shell beads)。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寧夏水洞溝發現的鴕鳥蛋皮串珠,做工精細,有的直徑還不到1cm。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鴕鳥蛋皮串珠是一種用蛋殼碎片經過一系列鑽孔、打磨等工序製作而成的裝飾器物,蛋殼表面往往會有染色現象。在世界各地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考古學家們時常能發現這些小玩意兒。目前,全球最古老的鴕鳥蛋皮串珠出現在距今4~5萬年前的非洲,並且多集中在東非的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以及南非等地。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非洲地區部分遺址出土鴕鳥蛋皮裝飾品的情況。數據來源:參考文獻[3]、[12]

不僅是在非洲,同時期的亞洲古人類也會用鴕鳥蛋皮製作裝飾品。比如在俄羅斯貝加爾湖周邊、蒙古高原、印度,以及中國寧夏、河北等地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都有鴕鳥蛋皮串珠出土。由此可見,鴕鳥蛋殼算得上是橫跨亞非兩大洲的“潮流”飾品了。流行範圍如此之廣,恐怕連很多當代的潮牌都無法比擬吧。

可是在我們的印象中,鴕鳥不是生活在熱帶大草原嗎?中國和亞洲其它地區根本見不到野生鴕鳥,莫非這些鴕鳥蛋是從非洲進口而來?其實不然,中國曾經也是野生鴕鳥的家園,只是在今日已經完全滅絕了。在距今3~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國山西、甘肅等地也有著不少的安氏鴕鳥(Struthio anderssoni),而阿拉伯地區也有阿拉伯鴕鳥分佈(Struthio camelus syriacus)。可惜的是,它們都因為氣候變化和人類獵殺而徹底絕跡。目前,地球上僅剩非洲大陸還棲息著兩種野生鴕鳥,它們分別是普通鴕鳥(Struthio camelus)和索馬里鴕鳥(Struthio molybdophanes)。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雄性索馬里鴕鳥,藍脖子是其最明顯的特點。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無論如何,數萬年前的亞洲地區並不缺少鴕鳥蛋,遺址中挖出來的鴕鳥蛋皮串珠是絕對的“土特產品”。不過,這種加工蛋殼的技術是否是從非洲學來那就不好說了。亞洲和非洲兩地出土的鴕鳥蛋皮串珠雖然由不同人群製作,距離上也遠隔萬里,但在形態以及尺寸方面卻很相似。更出奇的是,古人制作的鴕鳥蛋皮串珠和現代人的加工成品也有幾分神似。因此,有考古學家推測鴕鳥蛋皮串珠形態“標準化”現象是不同人群獨立發明的加工技藝逐漸“趨同”的結果,但也可能和古代人群之間的交流有關。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中國和非洲古人類製作的鴕鳥蛋皮串珠對比。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找個鴕鳥蛋,手把手教你做石器時代最靚的仔

對古人類來說,要想做好鴕鳥蛋飾品,只有鴕鳥蛋殼和“玩蛋”的閒心還是不夠的。鴕鳥蛋皮串珠有一套完整的操作工序和配套工具,製作起來很考驗耐心和手部技巧。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考古學家們已經基本摸透了古人類的加工技藝,他們將製作流程分成毛坯製作(選用碎片)、鑽孔、邊緣修整,以及磨光四個環節[6]。下面,你可以跟著製作指南,學學怎麼打造舊石器時代的潮流首飾!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處於不同生產階段的鴕鳥蛋皮串珠,從左往右,完成度逐漸增高,其中也有一些實驗途中斷裂的失敗品。圖片來源:參考文獻[6]

01—選個蛋

鴕鳥蛋殼的主要礦物成分是方解石,化學成分以碳酸鈣為主,質地堅硬緻密,是製作耐久飾品的好材料。現代民族學調查甚至發現,有些民族的人直接用鴕鳥蛋殼做為盛水容器,可見其堅固程度非同小可。有學者曾做過測量,非洲的現生鴕鳥蛋殼厚度平均可達1.9mm,而已滅絕的安氏鴕鳥為了適應當時亞洲北部寒冷環境,蛋殼厚度達到了2.2mm。但總的來說,無論你選用哪種鴕鳥蛋,都不用擔心它們因為易碎而變成“一次性產品”。

完整的鴕鳥蛋殼顯然沒法直接製成小巧的飾品,因此古人類會選用蛋殼破損後剩下的小碎片進行加工。從南非許多遺址的研究結果來看,古人類更喜歡選用一些圓形或近似圓形、四方形或近似四方形的鴕鳥蛋皮碎片進行加工,這樣有利於在修型或磨光的過程中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02—鑽個孔

在挑選好大小合適的蛋殼碎片之後,我們就可以著手在蛋殼上進行鑽孔啦!鑽孔是一門技術活,要求操作者要足夠地細心和有耐心,因為這一步的失敗率會比較高。

古人類給蛋殼鑽孔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鑽頭(金屬製或帶尖的打製石器)固定在長木柄的一端,將鴕鳥蛋殼碎片固定後,用手掌來回搓動木柄進行鑽孔(動作就像玩竹蜻蜓一樣)。另一種鑽法則更像是擰螺絲刀,它要求使用帶尖刃的打製石鑽,直接用手或用其它物件固定蛋殼(放在皮墊上就很不錯),而另一手捏住石鑽左右擰。不僅如此,鑽孔還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從蛋殼碎片的內部往外鑽,這樣成功率會更高。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鑽孔的兩種方式。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11]

03—修修邊

經過鑽孔之後,下一步就要對不規則的邊緣進行修整。在這一過程中,串珠邊緣會被修整得近似圓形。修型只需要選取一些小塊的卵石或者軟木槌在蛋皮邊緣輕微地敲打,直至邊緣大致變圓滑即可。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製作鴕鳥蛋皮串珠使用的全套傢伙事兒:1-8為石鑽,10和11為修型工具,9,12和13為磨光工具。圖片來源:參考文獻[7]

04—磨磨光

在最後的磨光階段,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模仿古人類把串珠捆綁在一起。接著,再將串珠鏈放在大塊平整的卵石面或軟木塊面上,來回拉動,小心研磨。當然,你也可以反其道行之,先固定好串珠,再用磨石在串珠邊緣來回打磨。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要不時往摩擦表面加水降溫,防止串珠因過熱受損。不出一會兒,串珠邊緣就會被磨得很光滑,外形較上一階段更圓、更統一。

完成這幾道工序,一種原始的鴕鳥蛋藝術品就誕生了!最後串起來就over啦!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最後一步,串起來就完事啦~圖片來源:Pixabay

實際上,即使沒有考古學家的復原,我們也能夠在現代社會中見到,甚至買到鴕鳥蛋皮串珠。這是因為,鴕鳥蛋皮串珠及其製作技藝並沒有失傳, 它們仍流傳在非洲博茨瓦納的卡拉哈里沙漠居民手中。直至今日,卡拉哈里沙漠的婦女仍日復一日地製作這種被認為“能帶來好運的”裝飾品,用於日常裝扮和各種儀式活動。不僅如此,藉助近年來網絡科技的發展,數萬年前古人類鍾愛的鴕鳥蛋飾品甚至“穿越”到了電商平臺和社交網絡上。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婦女手工製作的鴕鳥蛋皮串珠項鍊。圖片來源:Woman's Work

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珠子,從蛋殼的精挑細選到生產製作,再到最後串連起來成精美的裝飾品,需要耗費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儘管如此,祖先們仍然願意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去對它們進行精雕細琢,可見當時的人類已經有了對美的追求。所以說,現代非洲婦女手中流傳下來的除了先祖精湛的製作工藝,還有遠古時期人類對美學朦朧的感受吧。

人類的祖先,是如何“玩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