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上課應不應該讓學生回答問題?

小李聊教育


老師上課,肯定應該讓學生回答問題。老師從學生回答問題中,可以看出自己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沒有聽課;還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聽到一些沒有想到的答案,還可以看出一個學生的特點。

比如我上課,我會事先和同學們說,今天是多少號,這個號數尾號的同學請注意等會答題哦。然後你可以注意到,這個同學這節課上課是非常認真聽的。

上課過程中,我會找個時間突然問他問題,他也答得非常好。如果他基礎不好,答不出來,我也會很靈活地請他同桌或者周圍同學答題來幫他,活躍課堂氣氛。

另外一種情況,讓學生回答一些難度稍大的問題的時候,就會請一些平時很有自己看法的同學來回答。比如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到托爾斯泰和他的作品,有一個同學讀了很多外國名著,我們兩個人就著托爾斯泰,講了其他好幾個外國作家的作品。

當時我覺得這個學生太厲害了,就當堂問了幾篇外國名著裡面一些情節,讓他談談自己的想法,沒想到他都頭頭是道地回答出來了,引來全班同學大力鼓掌,還在班上掀起一陣讀名著、聊名著之風。

還有,在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問題,可以看出他是什麼個性,然後因勢利導。比如有一次我問《西遊記》裡面牛魔王的情節,結果有一個平時比較喜歡插嘴,別人也不看好他的同學搶著要回答問題。沒想到,他從牛魔王講到鐵扇公主,再到紅孩兒。,對故事情節非常數熟悉。

我大力表揚了他用心讀書的勁頭。這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信心,成績和行為習慣也越來越好了。

所以,上課讓學生回答問題,是應該的,可以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聽課中去,也拉進了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真正喜歡上學習。學生反饋得好,老師也更喜歡教書,和用心教學生。


玲瓏平生


回答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的高中生物老師黃老師,他非常喜歡上課提問,有時上課橫著一排輪著回答,有時豎著一排輪著回答,有時出其不意單獨點名,我們每個人都崩著神經聽課,如臨大敵,一節課沒有人開小差,生怕輪到自己答不出或答錯出洋相,甚至為了提高自己答題的正確率,每節課之前都自己預習,用現在流行的觀點來說就是自主學習!因此,我們班的生物成績一直讓別的班望洋興嘆!

現在,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也繼承了黃老師的“衣缽":經常提問。提問貫穿了我上課的全部環節,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一節課下來沒人睡覺,沒人開小差,效果很好,學生經常說:“語文課很快就下了!"

其實現在的孩子表現慾望都非常強,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每節課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都有提升的空間,老師在課堂上給每個孩子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機會,他們會更自信,求知慾和探索欲會更旺盛,師生關係會更和諧,學習成績自然水漲船高!



一灣清泉流上石


有疑則問,有問則答。



我讀我寫我快樂


不是應該不應該,而是必須讓學生回答問題。老師上課讓學生回答問題是百利無一害的做法,起碼有以下三方面好處。

一、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通過教學提問活動,教師和學生可分別從中獲得對各自有益的反饋信息,以作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活動的重要參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探明學生知識鏈條上的漏洞和產生錯誤的原因,從而針對每個學生和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有時候問題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這樣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相互借鑑學習。

三、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意思是說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只專心聽弈秋(春秋時期魯國人)的。另一個也在聽,但心裡卻想著有天鵝將要從天上飛過。學生聽課時,容易精力分散,當教師提出問題時,往往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

為了使提問更有效,還需要老師精心設計篩選問題,同時問題難易要適度,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回答後也要有評價,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清晨英語


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相互提問,是促進師生情感更貼近的方法,這種互動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的更清楚、明白;老師教的更有方向,也更有愛心。


用戶108650913403


應該,老師讓學生回答問題,這是一種好的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互動能力,課堂表現能力,可他調整課堂氛圍,引導孩子的思維,鼓勵他表現自己。在課堂這種氛圍中鍛鍊,她在極短時間內如何組織自己的語言,用最理想的狀態表現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鍛鍊方法。

而且因為課堂時間45分鐘,有些孩子難免會有小小走思,老師在課堂上是一目瞭然的,在叫你回答問題的同時,也是把你的思緒拽回課堂繼續聽課,保持自己的思緒集中。保持聽課效果,這也是一種極好的方法。

同時老師在提問學生的同時。活躍課堂氛圍,凝聚孩子們的思維,讓大家保持一個集中的狀態,達到極好的聽課效果。


平凡生活隨筆


上課提問是教學中的一個必要環節。目的是為了啟迪學生思維,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出問題,提醒學生注意相關的知識點,從而鞏固知識我們的課堂應多一些“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只有明確了我們課堂提問的目的,我們才能做到有效提問,也才能避免提出問題的盲目性和選取回答問題對象的隨意性。




樂天瑪特伽


教學就是教與學的結合,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這就涉及到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問題了。教師如何把科學的系統的複雜的枯燥的知識,變成深入淺出的、通俗易懂的、興趣性趣味性的知識,從而讓學生們樂於接受、易於接受、便於理解的知識,這就是教學藝術性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施展自己的藝術?叫學生回不回答問題?那就是教師的藝術手段教學方式方法了,教無定法教學相長,互動的方式很多,交流的途徑也不一而論,所以不是固定的約定俗成一成不變的!因此,不存在應不應該問題,而是教師根據情況需不需要的問題,大可不必為了沒有叫孩子回答問題而心有芥蒂,而應該關心孩子的成績、進步、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daxuewuhen918


正常情況下是應該的

一般老師在課堂上叫學生回答問題,是想增進課堂的互動性,瞭解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或者讓走神的孩子們重回課堂。

如果老師叫孩子回答問題,說明老師對課堂的重視,也說明老師對這個孩子的重視,如果老師能再叫孩子回答問題後適當給以獎勵,還會增進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再換一個方面,有誰小時候沒有被老師叫起來回答過問題呢?

綜合以上觀點,我認為是應該的


瑜生伽夢


在當前線上上課的情況下,為了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當然應該適當的連麥提問學生。但是現在由於網絡網速和設備等方面的原因。連麥有時候時間過長甚至可能連不上。所以我認為應該減少連麥提問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適當採取作業檢查,課前佈置導學案等其他方式督促和監督學生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