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1998年3月26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枚“長二丙”型運載火箭。這枚火箭上搭載了美國銥星公司的兩顆通訊衛星,成功將這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銥星計劃由於類似銥原子核外電子分佈而得名,是由美國銥星通訊公司委託摩托羅拉公司設計的全球移動通訊系統。銥星計劃共需要發射六十六顆人造衛星,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太空計劃之一。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發射衛星只是銥星計劃的一個環節,在此之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計算,運用數學公式計算出衛星的運行軌道、通信頻率,甚至包括一年當中那幾天的氣象條件適合發生活動等等。

如此龐大的計算量單靠人力肯定不行,要想計算的分毫不差,主要還得依靠超級計算機。但是在超級計算機出現之前,我們只能依靠人力進行數據計算。這也是為什麼在關於我國早期航空航天事業的紀錄片中,總能看到科研人員拿著算盤在計算的原因。

當超級計算機在進行計算的時候,我們感覺沒什麼特別的。實際上在人類航空航天史上,對於女性的排斥特別明顯。在過去,女人被普遍認為不適合理工科,尤其是數學。這種對女性的歧視甚至有自己的科學理論,這些理論認為女性的大腦比男人小,所以不如男性聰明。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但是美國國家航天局的以為女性科學家卻打破了這種舊有觀念,她就是堪稱美國國寶的凱瑟琳·約翰遜。

約翰遜的經歷堪稱傳奇,她不僅是一位女性科學家,還是NAS最早的一批黑人女性科學家。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黑人的處境非常艱難。約翰遜利用早期的數字電腦撰寫程序,協助美國太空探測計劃的前進,精確計算出天文導航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成為日後美國水星計劃的基礎。

她的經歷後來還被拍成電影《隱藏人物》,並於2015年獲得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授予自由勳章。

關於女性的偏見只是人類社會行為的一種,除此之外,我們還特別喜歡給別人貼標籤。比如地域歧視、學歷歧視等等。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這些行為源自我們的歸屬感,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情感需求。實際上在我們的學習行為中,歸屬感同樣很重要。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歸屬感在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歸屬感是如何影響學習過程的

關於這個問題,以我初中同學的故事來舉例說明。

在我剛上初中那年,班裡轉過來一個女生。這個女生的父母是電力系統內的職工,之前兩夫妻在我們當地挺偏遠的一個小村子裡上班。由於他們兩個家庭條件特殊,雙方父母沒辦法幫他們帶孩子。所以這個孩子就跟在父母身邊。

這個女生小的時候讀的是村裡的小學,後來長大之後要讀初中了。父母覺得鎮上的初中教學條件不好,於是找領導打報告要求調回。在報告通過之後,這個女生進入我們學校開始初中生活。然而這個女生小時候是在村裡長大的,說的不是普通話。而是帶點口音的那種,這讓她剛轉進來的那段時間過得並不太好。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其實我們班上的同學並沒有校園霸凌行為,只不過有時拿她的口音開開玩笑。但是小孩子不懂開玩笑的尺度,我們以為自己在開玩笑,而這個女生卻認為我們在笑話她。最主要的是,有時候我們的老師也聽不懂她在說什麼。這更加重了她的心理問題,就認為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孤立她。

於是她漸漸地不再努力學習,也不跟其他同學說話,這嚴重影響了她的學習進度。

她的父母起初認為是她小學底子不好才導致跟不上,跟我們老師反映了好幾次。但是她的成績還是不好,後來她的父母再跟班主任溝通之後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兒。

再跟班主任商量好該怎麼辦之後,我們班主任在一次班會上主動把這事兒說清楚。她整個人才慢慢開朗起來,學習進度也逐漸跟上了。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這只是歸屬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現實案例,類似這種還有很多。比如我小時候經常聽父母跟別人嘮嗑,說不要輕易轉班,學習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前不明白這是怎麼影響的,後來明白這是因為人對於新環境沒有歸屬感。

歸屬感是一種在團體中被接納、被重視、被包容的感覺。歸屬感屬於人的情感需要,是人在進化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一種情感。歸屬感可以讓我們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學習當中去,當我們遇到阻礙的時候,歸屬感還可以幫助我們抵抗負面情緒的困擾。

人是群居生物,以社會的形態聚集在一起生活。人在構建社會的過程中,最常用到的手段就是確認歸屬感,也可以理解為貼標籤,當一個人認同自己的某項身份的時候,會自發地朝著具有相同屬性的人群聚集。在加入具有相同屬性的人群之後,我們會感覺非常安全。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比如我們對新加入的團體有強烈的歸屬感時,會自發地想辦法解決團體所面臨的的問題。相反的,如果我們對這個團體沒有很強的歸屬感,比如上班這件事。在沒有強烈歸屬感的公司上班,大部分人都會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狀態。

如何通過提高歸屬來提高學習

從開頭提到的約翰遜,再到我的初中同學。我們可以看出提高歸屬感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改變個人的自我認知,二是改變外部環境。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首先來看改變自我認知。我的那個初中同學在剛轉進來的時候,就是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小孩子對於別人的看法非常敏感,他們的自信很多時候並不是源於自己的能力,而是來自別人的肯定。一旦團體內部有人對他們提出異議,他們很容易選擇疏離,而不是積極融入。

其次來看看如何改變外部環境。還拿我那個初中同學的處境舉例來說,在她的父母與班主任交流得知自己女兒的情況後,我們班主任在開班會的時候特別說明了這個同學的情況。後來我們班級裡才會有同學主動與她交流,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同學的歸屬感慢慢增強。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我們在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感覺歸屬感不強,會在遇到挫折之後懷疑自己“不是幹這行的料”。一旦我們認同自己“不是幹這行的料”,那麼在遇到問題時很容易選擇放棄。但是如果堅信自己只是暫時的失敗,相信努力的作用,才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此外,我們還可以選擇加入同好圈。比如加入各種打卡群,通過群裡其他人的行動,來增強自己對這個群體的歸屬感,同樣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效果。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在提高歸屬感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問題

蘇打綠是臺灣樂團,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他們主唱吳青峰的趣聞。這件事發生在蘇打綠上海演唱會期間,敘事者是當時的組織方。他說在演唱會結束後,他跟蘇打綠一起坐車返回。蘇打綠的粉絲在見到自己偶像之後非常激動,拿到簽名還不夠。在蘇打綠上車之後,跟在車後面跑。

這種追車行為在追星過程中很常見,有的明星會不理會粉絲。但是蘇打綠當時就要求司機停車,下車之後告訴粉絲以後不要再追車。還告誡他們要想繼續當他們的粉絲,就要遵守安全行為。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這個人說後來再跟蘇打綠合作時,再也沒見過粉絲的追車行為。

說完了蘇打綠,我們再來說說前段時間某明星粉絲集體圍攻網站的不理智行為。最近幾年,飯圈文化越來越受到眾人鄙視。除了粉絲的不理智行為以外,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沒有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也不容忽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我們為自己樹立一個榜樣之後,就相當於為自己找到一個目標。在這個目標周圍肯定會有一個群體,我們在融入這個群體之後會在不知不覺中被他們的氛圍所感染。這種情緒會激發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克服遇到的困難。

學習不好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很有可能是因為“不合群”

相反的,一個不那麼好的“榜樣”會讓我們產生懷疑。懷疑他們別有用心,這會讓損傷我們的動力。

好了,關於如何通過尋找歸屬感來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就是這些。歸屬感源於我們“貼標籤”的行為,為自己貼上符合特定人群的標籤,會讓我們自發的尋找對應的族群。只有在這個族群中,我們才會有安全感。進而願意付出自己的努力,為這個團體貢獻力量。

所以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力不行,這不一定是事實,很有可能你沒有讓自己產生歸屬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