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最激烈的1942年,美國為何中斷了對蘇聯的援助?

軍武文齋


1942年西方盟國對蘇聯的援助有4條航線,包括3條海上航線和1條空中航線,這條經加拿大、阿拉斯加,跨越北極到蘇聯的北太平洋空中航線整個戰爭期間的運輸機才4萬噸,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我們重點來看下這3條海上航線。



一條是北極航線,從英國本土出發經北海到達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港,這是最早開闢的援助通道,也是最危險的通道,德國在挪威的空軍和海軍威脅著這條航線的安全。第二條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太平洋到蘇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港的北太平洋航線,這條航線緊鄰日本海,為了避免破壞蘇日的中立,多運輸原材料,而非武器裝備。第三條就是經伊朗運入蘇聯南部,後兩條航線由於港口條件落後等各種原因直到1943年以後才形成規模,此前北極航線一直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援蘇航線。


但是這條北極航線在1942年遭到了德國海空軍猛烈的襲擊,給盟軍運輸船隊造成了巨大打擊,最終迫使盟軍暫時關閉了這條航線。當時盟軍的是PQ17號船隊遭到德軍致命的打擊,36艘船隻只逃出了13艘,物資損失超過三分之二,近10萬噸。兩個月後盟軍再次派出了一支40艘商船並有強大軍艦護航的大型船隊,最終有27艘安全的到達蘇聯,損失都超過了盟軍得承受能力。經驗表明,在沒有強大的護航兵力掩護下,無法高效的利用北極航線。而1942年德國潛艇部隊在大西洋正是最輝煌的時刻,盟軍正忙於全力圍剿這些“狼群”,顯然無法向北極航線投入太多的海軍艦艇,於是北極航線的運輸工作也不得不暫時停止。


直到1942年11月盟軍才再度派出大型運輸船隊通過北極航線,這次盟軍大大加強了護航兵力,德國空軍和潛艇部隊無力擊敗盟軍的護航艦艇,大部分商船都安全到達蘇聯,這樣北極航線才算再度開啟,源源不斷的將物資運入蘇聯。在整個1942年,盟軍對蘇聯的援助只在8月份和10月份出現了中斷,其他時間一直都有船隊不停的開往蘇聯。1941年9月30日-1942年6月30日,援助物資144萬噸,1942年7月1日-1943年7月30日,援助物資310萬噸,可見就整個1942年度來看,盟軍對蘇聯的援助並沒有停止,只是在個別幾個月份暫時中斷了而已。


戰略論


這是由於英國人的愚蠢造成的,第一責任人是英國海軍大臣龐德上將。蘇德戰爭爆發後,根據1941年10月美英蘇三國代表共同簽署的協定,盟國將通過伊朗鐵路、太平洋航線和北極航線三條線路運輸物資援蘇,前面兩條運輸線受政治、地理位置的影響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因為路途遙遠且運力有限,真正路程最短、運量最大、距離蘇聯戰場最近的只有北極航線。應該說,丘吉爾出於利益考量,援蘇的態度倒是認真的:“如果納粹入侵地獄,我將同魔鬼合作”。



(德國海軍雷德爾元帥)

根據戰後的統計,盟國船隊通過北極航線,四年中共向蘇聯運送了坦克12755輛、飛機22000架、卡車375800輛、軍火物資達400萬噸,幾佔整個二戰期間援蘇物資的四分之一強。但是北極航線也是高危航線,一方面因為氣候惡劣被稱為“冰海航線”,一方面中間要經過被德國控制的挪威海域。

到1942年春,北極航線的來往船隊已經非常活躍,而德軍也在東方戰場上發現蘇軍使用的大批美製軍火,希特勒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德國海軍切斷北極航線。

(希特勒和雷德爾)

雷德爾海軍元帥遵令派出了四個潛艇群,以及戰列艦“提爾皮茨號”和其他一批戰列巡洋艦、重巡洋艦進駐挪威北部,戈林的空軍也抽調第五航空隊的200餘架轟炸機前往戰區,一時間盟國船隊在德國海空軍的聯合打擊下損失慘重。

儘管丘吉爾也派出了皇家海軍的主力護航,但是德軍在北挪威佔據著天時地利之便,因此船隻損失仍然有增無減,北極航線變得異常兇險,英國人確實有點腿軟。



1942年夏季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蘇軍在戰役之初曾有全面崩潰之勢,斯大林多次寫信要求美英提供軍火以解燃眉之急,不過英國方面擔心艦船損失過大,始終不敢大規模行動,直到羅斯福看不過眼了親自幹預,皇家海軍才磨磨蹭蹭出航了。

當時的美援物資一般先集中到冰島,然後再統一裝船起運,英國人把從冰島向東到蘇聯的船隊代號為“PQ”,而把從蘇聯向西返回的船隊代號為“QP”,1942年6月27日,編號為“PQ-17”的龐大船隊啟航東去。

(中間為龐德海軍上將)

“PQ-17”船隊的載貨量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皇家海軍也是煞費苦心採取保護措施,他們將護航艦隊分為直接護航艦隊、緊急支援艦隊和打擊艦隊三部分,其中直接護航艦隊主要由驅逐艦組成,負責34艘大型貨船的防空和反潛、緊急支援艦隊由七艘美英巡洋艦組成,任務是一旦發現德軍大型水面艦艇就衝上去交火和纏鬥,而消滅德國戰列艦的重要任務,則由最後面的“打擊艦隊”完成,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二艘戰列艦和四艘巡洋艦。

如此強大的海軍艦隊,那乾脆就一起走得了唄?不,英國人還留了個心眼,希望借“PQ-17”為誘餌,幹掉皇家海軍的心腹之患“提爾皮茨號”(俾斯麥號的姊妹艦),因此打擊艦隊故意與護航艦隊拉開距離以便讓德國人上鉤,英國人一箭雙鵰的美夢終於坑殺了這個船隊。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7月1日,就在“PQ-17”即將全部通過挪威海面時,不幸被一艘德國潛艇發現了,於是大批德軍潛艇和飛機趕來,但是在護航艦隊和緊急支援艦隊嚴密的火力之下,德艇德機並未佔到什麼便宜,只能尾隨其後待機。

德國人發現飛機和潛艇戰果有限,決定派出以“提爾皮茨號”為首的水面艦隊直接炮擊運輸船隊,“提爾皮茨號”的巨炮,可以在英艦火炮的射程之外就發射700公斤的炮彈,因此英國驅逐艦隻有捱打的份。7月5日,護航艦隊司令漢密爾頓少將接到緊急情況通報:德國戰列艦編隊已經出動,大約10小時後將追上“PQ-17”,漢密爾頓立即電聯後面的打擊艦隊:兄弟要頂不住了,速度來援!



然而打擊艦隊司令官托維海軍上將接到消息後,“準確計算”了兩支艦隊之間的距離、以及當時的天氣和流冰情況,給出了一個讓漢密爾頓目瞪口呆的回電:“我們被流冰所阻,不能趕到,一切情況由你全權處理”!這就意味著,不僅英國人精心設計的誘殲計劃落空,貨船和驅逐艦們反而還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巨大危險,漢密爾頓腦袋瓜子嗡嗡的,緊急給本土的英國海軍部發電請示處理辦法。

英國第一海軍大臣龐德上將是個參謀軍官出身,臨機處置的能力非常之弱,接電後也經過一番圖上計算和推演,得出來一個悲哀的結論:如果漢密爾頓繼續前進,則護航艦隊和緊急支援艦隊將全部被德軍水面艦隊摧毀,最好的辦法是讓漢密爾頓撤退回返、而貨船隊分散東進,這樣至少能保住全部軍艦和一部分貨船,於是匆忙下達命令:“護航艦隊應以最大速度向西方撤退,運輸船隊應分散向俄國港口進發”,悲劇就此註定。

(德軍潛艇)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德軍其實早已發現了皇家海軍“打擊艦隊”的存在,因此“提爾皮茨號”編隊行至半途就折返了,然而“PQ-17”自行解除武裝讓德國人欣喜若狂,飛機和潛艇蜂擁而上追殺貨船,這些毫無抵抗能力的船隻被逐一獵殺,最終有24艘大型貨船連同13萬噸軍火沉入海底,更有數百名船員在棄船落水後直接凍死,“PQ-17”船隊由此遭到慘重損失,也迫使美英物資援蘇的工作一度中斷。

因此提問是略有瑕疵的,1942年美國並未停止對蘇聯的軍事援助,那些沉入海底和最後到達蘇聯港口的,絕大部分仍然是美製裝備和物資。然而由於英軍的組織不力以及皇家海軍將領們的紙上談兵,對航程中天氣和流冰等自然條件困難估計過低,又對德國人的水面力量估計過高,因此在戰術上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自然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使大批急需的軍火沒有及時交到蘇軍手上,成為二戰史上最讓人揪心的一次“死亡航行”。


度度狼gg


1942年美國中斷了對蘇聯的援助,筆者認為這純屬無稽之談,1941年3月,美國的《租借法案》生效後,英國和蘇聯分別獲得了得500億美元外援中的40%和35%,雖然1942年美國援蘇的北極航線確實因為納粹的潛艇戰中斷了一段時間,但是其本身對美國援蘇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俄羅斯權威資料顯示,美國在1942年仍舊對蘇聯進行了大力援助

俄羅斯國家經濟檔案館以及蘇聯國家統計委員會1990年公佈的數據。以及蘇聯的《1941-1945年對外貿易業務手冊》都顯示,1942年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不僅沒有減少,反倒達到了空前的數字,當時美國援助的大量物資已經達到蘇聯自產的30%以上了,鉬精礦相當於蘇聯自產的220.20%,橡膠相當於蘇聯自產的170.95%,鈷相當於蘇聯自產的153.37%,錫相當於蘇聯自產的270.57%。這些物資對於當時的蘇聯都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在1942年援助了蘇聯大量武器裝備

此外,1942年,美國還援助給了蘇聯大量的飛機,坦克,輕型艦艇等等物資,截止1945年9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戰機1.5萬架、坦克8000餘輛、吉普車和卡車100餘萬輛、摩托車3.5萬輛、拖拉機8000餘輛,火炮10000餘門、反潛護衛艦105艘、機槍131633挺、炸藥345735噸、火車頭1981輛、火車11115節、貨船90艘、艦船發動機7784臺,有色金屬802000噸、油料:2670000噸、化學品:842000噸、棉花:106893000噸、皮革製品:49869噸、輪胎:3786000個、軍靴:15417001雙、無線電臺:40000臺、電子管:10000000根、機械設備:1078965000美元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1942年提供的,1942年美國提供給蘇聯的軍火中,轟炸機都相當於蘇聯自產的23%,戰鬥機相當於蘇聯自產的20%,輕型坦克相當於蘇聯自產的20%。

所以筆者並不知道題主的這一個問題是從哪看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連赫魯曉夫自己都曾青口承認:“如果沒有美國的SPAM(午餐肉)罐頭,我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去養活蘇聯紅軍。”除了資源和武器外,美國援助的多達20萬噸的小麥、雞蛋、牛奶等食品更是在蘇聯最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解了蘇聯的燃眉之急。

1942年美國援助蘇聯諸多重型設備

除了這些援助外,盟軍對於蘇聯援助最重要的就是機械加工設備了,尤其是大型立式加工車床等等。二戰結束後,葉爾莫洛夫《衛國戰爭年代的蘇聯坦克工業》說,蘇聯不能生產大型立式加工車床,當

時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工廠的大型立式車床都是美國和英國提供的,如果沒有這些大型加工設備,蘇聯無法生產坦克的1600mm炮塔坐圈,所以美國和英國對蘇聯的援助是至關重要的。

結論

如果沒有這些設備,蘇聯的鋼鐵洪流只能是夢幻泡影,總的來說,蘇聯在衛國戰爭中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而且背後也少不了盟軍的支持,如果不是盟軍的支持,蘇聯在衛國戰爭中的處境將會極其艱難,這不是少一輛坦克和一條槍的問題,而是少幾家工廠,少20萬噸糧食的問題,假如美國在1942年就中斷了對蘇聯的援助,這麼多的東西又是從哪來的呢?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軍武視界,歡迎關注


軍武視界


1941年6月22日,蘇聯和德國的戰爭突然爆發,對於這場戰爭的爆發,英國首相丘吉爾如釋重負,這正是他希望見到的,當天晚上他發表了一個廣播講話,說過去幾十年時間,雖然一直反對蘇聯,但是由於蘇聯和德國的戰爭爆發,他說任何和納粹德國作戰的個人和國家將得到他們的援助。



而德國入侵蘇聯的消息傳到美國,美國也作出決定,表示必須給蘇聯一切援助,他們覺得當時的希特勒的軍隊在美洲大陸也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隨後在6月24日舉行記者招待會,羅斯福總統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美國將援助蘇聯。

美國和英國作出援助蘇聯的決定其實也是蘇聯迫切需要的,他需要外界的軍事物質的援助,所以在此時也希望加強和美國和英國的友好合作,7月3日,斯大林發表廣播演講,表示蘇聯,為了保衛祖國進行的鬥爭江湖,歐美國家爭取獨立自由民主的鬥爭結合起來,說這是世界各國人民爭取自由反對德國法西斯的奴役和統治而形成的統一在線,然後像英國和美國表示感謝。

1941年7月12日,英國和蘇聯在莫斯科簽署了《蘇英對德作戰聯合行動協定》,是雙方保證彼此給予各種援助和支持,不會同德國展開談判,也不會和敵國有私底下的合作和交易,隨後又在8月16日簽訂了貿易貸款和支付協定,英國同意給蘇聯1000萬英鎊的貸款,雙方還同時出兵伊朗,保證了蘇聯獲得國際援助的交通要道的暢通。

在同一時期,蘇聯和美國之間也加強了接觸,蘇聯駐美國的大使縣,美國提出了物資援助和貸款要求,蘇聯提供的物資清單十分驚人,其價值將近20億美元,包括300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美國並不願意由自己來承擔這樣一筆龐大的軍事援助,因為他們擔心蘇聯會很快落敗,這些援助的物資會落入德國人手中。


而且美國人認為蘇聯能堅持抵抗,不會被擊敗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所以這就需要對蘇聯的能力進行調查,為了摸清楚蘇聯的實際情況,羅斯福派遣了他的特使,哈里霍普金斯前往蘇聯訪問,霍普金斯抵達蘇聯之後和斯大林進行了兩次會談,他對蘇聯的軍事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對蘇聯和德國的戰爭的前途 開始有了信心。

哈里霍普金斯他看到了蘇聯軍隊旺盛的鬥志和保衛蘇聯的決心,於是給羅斯福做了彙報,到了9月初,美國援助蘇聯的第1個船隊就啟航了,同年8月,美英兩國發表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這也成為美國和英國兩國政治聯盟的標誌,他也是後來聯合國憲政的藍圖。

1941年9月29日,蘇聯,美國英國三個國家,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斯大林親自出席了會議,10月1日三個國家簽訂了議定書,意見書裡面規定從1941年10月1日到1942年6月30日,美國和英國每個月向蘇聯提供400架飛機,500輛坦克和其他軍事物資,而蘇聯則需要向美國和英國提供原材料。

到了10月30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給斯大林,先不向蘇聯提供10億美元的無需貸款,同年11月7日,美國又宣佈,把原來和英國之間的《租借法案》擴大到蘇聯,截止到1941年底,英國向蘇聯提供了669架飛機487輛坦克和300多隻反坦克槍,美國向蘇聯提供了204架飛機,182輛坦克,將近19萬部戰地電話,還有67萬英里長的電話線,45,000噸鐵絲網。



隨後1941年12月7日,日本派兵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美國被迫向日本宣戰,同時德國和美國也相互之間宣戰,美國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的戰鬥,緊接著荷蘭,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南非,中國,自由法國波蘭等國家也先後對日本宣戰,這場戰爭波及到全世界,4/5的人口。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我沒有在哪看到說1942年開始停止援助這個說法,如果真的停止援助,我想應該是簽訂的協議到1942年6月30日為止的原因吧。當時正在戰事的關鍵時候,雙方如果沒有鬧矛盾,二戰三巨頭之間,美英蘇同盟沒破裂,援助應該都不會停止。

我覺得援助應該是一直在進行,只不過是減少了一點點而已,中斷是不可能中斷的,除非德國人發現了運輸線然後進行了干擾和阻攔,即便中途有過暫停,那應該也是暫時的,二戰期間美國總部向蘇聯提供了1萬5千多架飛機,7000多輛坦克,還有其他物資,僅僅從1941年10月1日到1942年6月30日,顯然如果1942年就停止,這麼龐大的數量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所以後續援助應該一直在持續進行。


梓蕤


這一問題並不正確,在1942年,美國並沒有中斷對蘇聯的援助。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美英蘇三國放下意識形態上的對立,迅速結成聯盟。美國宣佈蘇聯適用於《租借法案》援助範圍,就在6月,第一批援助物資共計2988噸,已經被運到了蘇聯的遠東地區。1941年10月1日,美國和蘇聯正式簽訂租借援助的協定書,這意味著美英對蘇聯的援助正式開始。

在41年的時候,美英對蘇聯援助物資主要有三條航線:

  1. 從美國東海岸或者英國出發,經北大西洋海路到達蘇聯的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巴卡利組等白海港口的北大西洋航線。

  2. 從美國西海岸出發,經太平洋抵達蘇聯的符拉迪沃斯託克,再經西伯利亞鐵路運到前線的太平洋航線。

  3. 經波斯灣運輸到伊朗,然後經由伊朗到蘇聯的鐵路運往前線的伊朗航線。

在這三條航線中,北大西洋航線無疑是距離最短的、最方便的一條,不過這條航線靠近德國佔領的挪威,因此風險最大。

在1942年,因為損失太大,一度中斷了北大西洋航線的運輸

1941年12月26日,代號為PA-7A、由兩艘商船組成的船隊被擊沉一艘,這是北大西洋航線上第一次有商船被擊沉,此後在這條航線上波折不斷,時有船隻被擊沉。

1942年6月27日,由39艘商船組成的PQ-17船隊遭到德軍攻擊,24艘沉沒,3艘受傷返回,1艘擱淺,僅有11艘抵達阿爾漢格爾斯克。9月2日,由44艘商船組成的PQ-18船隊有13艘商船被擊沉。

由於損失太大,加上護航力量不足,因此在接下來的10、11兩月中,美英暫時中斷了從北大西洋航線向蘇聯提供援助。但是其他航線則並未受到影響,在這兩個月裡,美國還是通過太平洋航線和伊朗航線向蘇聯運送了406242噸物資。

所以在1942年,美國並沒有停止對蘇聯的援助,只是暫停了北大西洋航線而已,在12月就恢復了對蘇聯的援助。在1943年,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北大西洋航線在4月到9月這6個月裡也不得不暫停運輸,但是並未影響到其他航線。1944年4、5、6這3個月裡北大西洋航線也曾經暫停過運輸。

所以說題主的問題是個假命題。


不沉的經遠


兔哥回答:這個問題政治性比較強,人們對於二戰其間美國的援助舉動大多抱著讚賞的態度,這是應該的,困難時期有人願意借東西給你就是恩情。但對於一些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打不過希特勒的言論我絕對不會苟同;我們在認可美國的援助行動的時候必須建立在美國的人品上來看待,美國無利不起早,從來不幹吃虧的事,這是美國的人品。那麼如果站在這個角度看問題就能夠分析出題目所要得到的答案了。



美國對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始於1941年3月11日羅斯福搞的《租借法案》,其實這個法案是有條件的,一是要受援國提供本國的財務收入報告,這可是一個國家的最大機密。美國有多少錢誰知道?我們有多少錢誰知道?這個底如果洩露給別人就可以按照你兜裡的錢給你下絆,而租借法案就有這個條件。蘇聯也給美國了稀有金屬,應該說是蘇聯花錢買美國的。羅斯福的目的一是控制蘇聯,二是增加美國的就業機會,拉動經濟發展,三是兌現他競選總統時的承諾:“你們的孩子不會被派往任何外國打仗。”美國二戰前正面臨經濟危機帶來的疲軟的窘境,二戰中又援助這個又援助那個的,而且自己還打仗怎麼就富起來了呢?錢從哪裡來的?沒有二戰就不會有後來強大的美國。下面說說美國是怎麼援助蘇聯的。



蘇聯的租借法是1941年10月份,負責援助蘇聯的有美、英、加三國為主,蘇聯得到的援助數量和本國自產的數量比並不高,而且執行的也不好,越是蘇聯需要幫助時,越得不到援助物資。1941年~1942年的冬季是蘇聯最困難的時期,當時的德軍距離列寧格勒和莫斯科只有24~40公里遠了,蘇聯為了能夠擋住德軍的步伐,使出了全部的手段,就連婦女、囚犯都上了戰場,採用人海戰術,很多的士兵都沒有武器,而這個期間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相比其它受援國來說,蘇聯獲得的援助只有0.1%,租借協議簽定的第一年,也就是1941年,英國更是沒有把物資在這一年送給蘇聯。



1941~1943年蘇聯相繼進行了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此時美國的援助在1942年莫斯科戰役結束前基本沒有援助,也就是說蘇聯進行保衛莫斯科的戰役完全是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進行的。整個1942年底前美國只給了蘇聯預定物資的一半多一點,而且是看到莫斯科戰役勝利之後。然而即便是這樣拖拖拉拉的援助在1942年11月份開始卻中斷了援助行動,美國為什麼要終斷援助。此時的列寧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正吃緊,蘇聯的命運並沒有脫離危險,誰勝誰負很不確定,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中斷了援助,意圖不言而喻。



美國的理由是德軍的潛艇給運輸船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然而,美國既然知道德國潛艇阻礙了對蘇聯的補給,為什麼不護航?又為什麼英國始終沒有中斷過補給呢?美國在等,等等看誰能勝利,美國曆來只佩服強者。美國是實用主義者,利益永遠是第一位,蘇聯和美國並非是一個陣營,也是美國稱霸全球最大的絆腳石。希特勒進攻蘇聯等於是替美國剷除這塊石頭,可惜呀!可惜呀!希特勒卻先打了英法,而英法可是美國的好友,特別是英國把第一大國的位置都給了美國,甘願給美國牽馬拽蹬。這樣角色出現了反轉,蘇聯成了抗擊納粹的主力軍,對蘇聯的援助在美國本身就意見不統一,羅斯福曾說“現在的主要敵人是希特勒”,就說明了蘇聯在美國心裡的地位多尷尬。



正是這樣的心思才使得美英對於蘇聯的援助並不主動,甚至是根據蘇聯的戰況有選擇的進行,直到蘇聯徹底取得了主動權,結束了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從1944~1945年,戰場已經很明朗化,美國才按照規定的合約加大了對蘇聯的援助計劃。那麼美國在此之前給了蘇聯多少預定的各種物資呢?據蘇聯方面有關統計約7%;剩下的大部分物資都是1944年後開始交貨的。


因此,人們也許光知道美國援助了蘇聯多少的汽車、坦克、大炮、飛機、皮革、橡膠、棉花等等。卻不清楚這些龐大的援助物資佔整個蘇聯武器裝備的比重有多低。更不知道這些物資都是什麼時候送到蘇聯人手裡的。不瞭解這些,把蘇聯的重大戰役歸功於美國的援助也就不奇怪了。而從美國在1942年中斷對去援助,到蘇聯結束了三個重要戰役才恢復援助的情況來看,德國潛艇的說辭更向是藉口,見風使舵才是根本。人在困難時誰是真心相助,誰是趁火打劫自然心裡有數,隨著二戰的結束,美蘇兩國並沒有因為戰爭時期的共同立場而變得親密,相反,卻更加對立,並且持續到今天。應該說利益是一個主因,但美國的德行也必然影響到蘇聯的態度。戰爭本身就因利而起,正如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說:沒有永恆的朋友,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兔哥42928


美國一直沒有中斷對蘇聯的軍火和物資的援助,即使不是在政治層面上的事美國也是為了賣軍火和物資發財而沒有中斷對蘇的“援助”

(前)蘇聯有一個調侃——蘇聯紅軍是靠著美國的午餐肉和牛肉罐頭打贏了二戰


792突擊步槍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一直以來關於二戰時期美國對於蘇聯的援助究竟是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都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些人認為二戰時期即使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也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抵擋住德軍的進攻。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二戰時期蘇聯如果沒有美國的軍事援助。那麼僅憑蘇聯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對抗強大的德軍。事實上二戰時期美國的能源物資援助對於蘇聯來說可是起到的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戰後蘇聯人自己都承認,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很有可能會在和德國的戰爭中處於失敗者的位置。


當然了,二戰時期美國的援助也並不是大發慈悲。美國的“租借法案”實際上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美國本身。首先“租借法案”的推出極大的刺激了美國的經濟情況。要知道二戰之所以爆發的如此快速就是因為世界性經融危機的影響。美國租借法案的推出使得美國經濟角度勃發使得美國走出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其次,租借法案使得美國對於其他國家的話語權得到了極具的加強。使得美國初步有了支配世界的地位。


最後,當時的美國極度厭戰,羅斯福在競選時期對美國民眾許諾“你們的孩子不會被派往任何外國打仗”。租借法案的誕生也是美國民眾喜聞樂見的,畢竟美國只需要提供武器、物資和原材料,而不需要提供軍隊。這樣就避免了美國大兵的損失。而且美國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給予盟國希望。讓盟國有信心抵抗下去。正因為有了美國的援助。英國和蘇聯才能抵抗下去。也因此戰爭進行的也更加激烈。英國,蘇聯和德國也相互之間消耗更加劇烈。這同樣也非常符合美國人的利益。畢竟美國人不是上帝,他們不會無條件的付出。

蘇德戰爭最殘酷的1942年美國並沒有斷絕對蘇聯的援助。從1941年底開始,美國就減少了蘇聯的援助。例如,1941年美國承諾派出600輛坦克和750架飛機,但實際上只派出了182輛和204架。在蘇聯和德國進行斯大林格勒戰役時期最殘酷的階段的時候。只有不到40艘載有租借貨物的船隻斷斷續續地抵達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之所以會大量減少援助。一方面是因為德國飛機和潛艇的不斷騷擾。使得運輸船隻大量的被擊沉。

其次,美國在觀望。斯大林格勒戰役作為二戰時期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美國需要判斷蘇聯和德國的勝負再做出具體行動。歷史上1941年到1942年美國援助物資蘇聯只總援助物資的佔了百分之七。從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聯表現出了堅韌的實力之後,美國才再次大規模援助蘇聯。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蘇聯如果自身不具備實力的話美國憑什麼幫助你。大家互相之間都是相互利用罷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蘇德戰爭美國進行了大量的絕對的不可或缺的物質上的援助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那個仗沒法打。可我們對援助的信息幾乎沒見報道


家佳優才學習加油站


萬一俄國頂不住,那裝備就送希特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