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射程可達1.6萬公里,國土面積不夠的國家是如何試驗的?

蔡賢毅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國土長度超過1.6萬公里的國家,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的。

在世界上最大的蘇聯,最鼎盛時期,領土長度只有1萬460 公里。

洲際導彈測試以往確實有全程測試,多是發射到其他大洲的大洋深處無人地區。

然而,在其他大洲打撈殘骸很困難,而且既然是公海誰都可以打撈,回收相當麻煩。

在1980年,我國發射東風5洲際導彈進入南太平洋。

當時為了回收彈頭,我國海軍使用了多達18艘軍艦的規模,像打仗一樣。

現在已經很少有這種測試了。

目前洲際導彈測試,基本都是高彈道測試。

一般是通過大型計算機進行導彈軌跡的推算,計算出燃料、發動機推力、飛行時間、再入大氣層時間等等各種參數。

隨後,進行高彈道的改變,也就是保持其他條件,但將射高增加。

這樣洲際導彈的射程就會減少很多,大多可以落在本國境內。

比如美國在2017年發射的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從本土舊金山發射擊中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的誇賈林靶場,總射程7700公里。

自然,三叉戟導彈的射程不止7000多公里,這主要還是採用了調高彈道高度和彈道最高點的測試方法。

美國如此,俄羅斯也差不多。

俄羅斯的相關實驗,通常在領土最西端的莫斯科陸地附近或者摩爾曼斯克附近的海上發射,擊中領土最東端遠東堪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

導彈實際飛行距離也是7000公里,同美國差不多。

中國沒有俄羅斯、美國的領土優勢,湊不出7000公里的領土地區。

自從1980年東風5導彈試驗以後,我國就停止這種全射程試驗工作。


現在我國一樣採用高彈道試驗方法,通常是從山西的基地發射導彈,擊中新疆羅布泊的基地,距離只有2000多公里。

在以往,這樣當然是不行的。

然而時代不同了,這種測試已經完全可以達到效果。

實際上,即便是1000公里距離的測試,也可以保證實驗7000公里以上的導彈,一樣可以從中國沿海發射擊中美國夏威夷。

其實,計算機技術改變了一切。

在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導彈工程師為了計算一道V2導彈的彈道軌跡,需要幾十人的花費一週時間。

今天用超級計算機,只需要一二分鐘就辦到了。


薩沙


距離不夠,高度來湊!目前全世界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只有五個:美俄英法中!這三個國家為了保證洲際彈道導彈的戰鬥力和可靠性,幾乎每年都會進行洲際導彈試射,其中尤其以美俄兩國居首。

不過有個問題出現了,洲際導彈的射程一般都是8000公里以上,最遠達到了1.6萬公里,即使是俄羅斯這個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好像也無法實現全射程的試驗。那麼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嘛?

實際對於美俄來說,洲際導彈不需要那麼大的射程,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在本國的國土範圍內,想要覆蓋對方的領土全境,8000公里都不需要,所以美俄兩國進行的洲際導彈試射,大部分的射程都是8000公里左右,並沒有進行最大的射程飛行。

俄羅斯可以在本土範圍內發射,落在本國範圍內,甚至可以落在鄰國領土內,比如上個月末,俄羅斯就從本國範圍內發射一枚“白楊-M”洲際導彈,命中的目標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

對於美國來說,即使國土面積不大,但是美國東西兩邊都是海洋,並且美國在海洋當中,擁有自己的洲際導彈靶場。比如美國可以從本土試射,也可以從海試當中試射,再命中海洋深處的目標,一萬公里的距離綽綽有餘。比如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美國今年就發射了多次洲際導彈,命中了該區域的靶場,因為美國在該區域周圍有軍事基地,所以不擔心洩露技術。

如果非要進行極端試驗,比如俄羅斯進行1.6萬公里洲際導彈的試射,那麼就要遵循一開始的那句話:距離不夠,高度來湊!導彈升空的高度增加了,那麼也就代表飛行的距離增加了,飛行的距離增加也就代表射程提高了。比如直線距離8000公里,上升到約5000公里再轉彎再落地,這樣等效射程是可以達到16000公里了,畢竟太空深度是無限的。

所以即使是很短的幾百公里或者幾千公里的距離,也可以完成幾千公里或者上萬公里的射程試驗。


資訊所長


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往往在1.2萬公里以上,一個國家要完全在本土內測試洲際彈道導彈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是測試遠程、中程的彈道導彈,也有很多國家的國土面積無法滿足這個需求,只有美、俄兩國在這方面有一點的優勢。

俄羅斯國土面積最為廣大,它可以從歐洲地區發射洲際導彈射向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進行全程測試。美國的本土面積雖然不能滿足測試要求,但它可以從本土地區發射導彈射向太平洋中心的誇賈林環礁靶場,也能滿足需求。

剩下的絕大多數國家沒有這種先天優勢,只能尋找其他途徑解決射程測試需求問題。有一些比較小型的國家,擁有遠程、洲際導彈一直是它的不懈追求,可是國土面積有限,不要說正常測試洲際導彈,就連測試中程導彈都夠嗆。

可能有人就會說了,把洲際導彈直接射向太平洋不就行了嗎?答案還真的是不行。中小型國家進行的遠程/洲際導彈發射,還是處於測試階段,需要不斷根據測試結果進行改進完善。一旦把洲際導彈射向太平洋,射程問題是解決了,可洲際導彈會很快脫離本土測控雷達範圍,又沒有遠洋航天測控體系,到時候完全不知道這枚導彈飛去哪裡,最後落點如何。這種測試可以嚇一嚇人,但卻是完全沒有實際意義。

為了在進行最大射程測試的同時還能夠讓導彈全程處於本土監控之中,就只能選擇高拋彈道測試,彈頭濺落點往往設置在附近的日本海範圍內,這樣在進行近乎全程測試的同時,還便於自己從本土監視測控。

例如在2017年11月的一次測試中,火星-15導彈就採用了高拋彈道測試方式。導彈的最高飛行高度達到驚人的4475公里,而最終彈頭落點距離發射點距離只有950公里。

通過計算,外界認為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射角度進行全程試驗,火星-15導彈的最大射程接近12000公里。這意味著只要重新設定製導控制系統,火星-15導彈就足以飛到美國本土地區。當然,飛是飛到了,可此時它的載荷只有150公斤。即使躲過美國的反導攔截,它的攻擊效果也相當有限。

例如印度在2018年末成功試射了國產遠程彈道導彈“烈火-5”(Agni-5),並取得圓滿成功。這是烈火-5導彈的第七次試射,儘管烈火-5導彈的射程只有5000公里,但也超過了印度的國土範圍,這次試射也採取了高彈道試射,用增加射高來模擬導彈全射程。所以,一個國家要擁有洲際導彈是非常困難的,除了研發難,它的最大射程測試等問題也並不容易解決。


科羅廖夫


洲際彈道導彈我們以射程最遠的俄羅斯的R-36M"撒旦"為例。在其多個型號中,R-36M2型的有效載荷射程可達16000公里,而R-36M作為有效載荷射程最短的一型,也能達到10200公里!

一個直觀的問題:俄羅斯國土跨度不足9000公里,R-36M洲際彈道導彈設施是怎麼完成的?不會飛躍到他國領土甚至掉在他國領土上吧?可以肯定不會發生這樣的意外,否則核戰就開始了!這是因為各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都會採取手段來規避這些問題,一般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採用高射試驗和全射試驗。全射試驗就是貼近實戰的試驗了,如何解決國土距離不夠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利用公海了,地球3/4是海洋,公海就成為各國洲際導彈的試驗場。比如我國的東風5就曾經向南太平洋試射過。

但全射程試驗有一個很大缺點:第一洩密係數較高,全射程試驗還得先告知世界各大國,以免引起誤判,洲際導彈發射後會被各大國監視,東風5全射程試驗在試驗成功後,澳大利亞的軍艦就曾經全速開往試驗海域,當時我方有20多艘各型軍艦提前做好了準備,否則數據艙被人打撈損失都是不可估量的,但如果試射失敗砸到其他海域又怎麼辦?第二個問題試射成本高,為了避免洩密和數據回收,試射過程要派遣一直規模龐大艦隊前往數據艙目標區域執行保護和回收工作。

因此,各國最常用的還是高射試驗,射程不夠,高度來湊。高彈道近射程,與低彈道遠射程消耗的能量是一樣的,試射後通過計算機換算來確定最大射程,中美俄等都是通過這樣試驗來完成的,比如俄羅斯的海基、陸基彈道導彈試射都是從遠東、或者近海射向本土靶場,距離在6000~7000公里左右,遠不及俄羅斯洲際導彈的射程,都是通過高彈道方式試射然後由計算機換算最大射程的!


追風箏的IT人


洲際彈道導彈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進行洲際打擊的彈道導彈,其射程往往在8000甚至10000公里以上。有些網友不禁會感到好奇,射程這麼遠的導彈,在試驗時是如何發射的呢?換句話說,有些國土面積比較小的國家,是如何試射洲際導彈的呢?因為一旦發射出去,洲際導彈就會越過國界線,靶標會設置在什麼地方呢?這個問題的角度確實很新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要分析一下。

首先,有些國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可以直接在本土設置靶標,導彈基本上都是在自家國土上飛行,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比如俄羅斯,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彈道導彈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之一,經常試射洲際導彈。在今年9月底,俄羅斯戰略火箭軍試射了一枚“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靶標位於勘察加半島,屬於俄羅斯遠東地區。不過也有例外,在剛剛過去的11月底,俄羅斯試射了一枚“白楊”洲際彈道導彈,靶場就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

接下來看一下洲際導彈大國——美國的彈道導彈試射情況。美國經常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既包括陸基彈道導彈,也包括潛射彈道導彈。比如說在今年10月初,美國試射了一枚“民兵3”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導彈飛行了6000多公里,命中了位於太平洋馬紹爾群島上的靶標。在此之前,美國在今年已經試射了3次該型導彈,目標全部位於馬紹爾群島上的誇賈林靶場。誇賈林本來是世界上最大的環狀珊瑚島,後來美軍在此建立了導彈靶場,配備了雷達、光學和電光測量儀器等設備,可以為導彈試射結果提供數據分析。

法國也擁有自己的彈道導彈,特別是潛射彈道導彈,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的。比如M51型潛射彈道導彈,是法國最新型的洲際導彈,最大射程超過11000公里,可以攜帶6或12個核彈頭,威力相當強大。在2006年11月,法國M51型洲際彈道導彈進行了首次陸基試射,導彈從Biscarosse基地發射,降落在靠近北大西洋的海岸。2007年6月,法國第二次試射M51導彈,同樣是從Biscarosse試驗場發射,導彈殘骸最後落入了北大西洋。2010年1月,法國第一次在核潛艇上試射M51洲際導彈,“可畏”號戰略核潛艇在法國西北部的奧迪爾內灣內,發射了M51洲際導彈,最後落入了南卡羅來納附近海域。可以看出,法國試射洲際導彈,基本是在大西洋上空進行的。

最後來了解一下印度彈道導彈的試射情況。印度很早就開始研製彈道導彈,但是由於技術水平達不到,因此進度比較滿,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印度最先進的“烈火”-5彈道導彈的射程也才只有5000公里。儘管印度宣稱“烈火”-5已經達到了洲際導彈的水準,但是部分外國專家稱,印度的“烈火”-5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洲際彈道導彈。從2012年4月首次試射至今,印度“烈火”-5導彈已經試射了多次。印度的彈道導彈試射很多都是在位於孟加拉灣的惠勒島上進行的,導彈大都落入印度洋。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洲際彈道導彈的試驗確實需要較大的飛行空間。如果陸地面積足夠大的話,那麼可以在本國國土上進行,比如說俄羅斯。大部分情況下,洲際導彈試射是在海上飛行的。


老豆說軍武


按照美國人的標準,射程5500千米以上的彈道導彈稱為洲際彈道導彈,而我國則將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彈道導彈規定為洲際彈道導彈。無論是5500公里還是8000公里,都已經超過了世界大部分國家國土跨越的距離。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國土面積跨越距離最長的也是俄羅斯,東西跨越9000公里。但是就算是如此,俄羅斯也沒辦法直接試射射程達到1.6萬公里的R-36M/M2“撒旦”彈道導彈。


連世界第一的俄羅斯國土面積都不夠用,那怎麼辦呢?其實還有兩種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尷尬的問題的,第一種辦法是採用高拋彈道試驗。洲際彈道的飛行過程是點火升空,飛出大氣層,最後再入大氣層,最終打擊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使用不同的飛行參數導彈的飛行彈道是不一樣的。而高拋彈道試驗就是採用比全射程發射時更高的彈道進行發射,並且收集導彈飛行的數據,通過計算機的計算來確定導彈的最終射程。

2017年,曾經對抗美帝一股子勁的那位仁兄試射了一枚叫做“火星-15”的洲際彈道導彈,這枚導彈僅僅飛行950公里遠,就墜入了日本海附近。當時世界一片譁然,很多人都嘲笑說:“彈道導彈這樣子的性能就算是研製出了核武器這隻能用來炸自己!”但其實,這枚導彈是一枚真真切切的洲際彈道導彈,它試射時雖然只飛950公里,但是彈道高度高達4475千米。如果換算成全射程的話,這枚導彈將可以輕鬆飛到1萬公里之外!


不僅國土面積小的國家採用高拋導彈進行彈道導彈試射,國土面積大,甚至還擁有海外軍事基地,海外導彈試驗靶場的美國也不得不採用這種方式,沒辦法,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實在太遠。美國陸基的民兵,海基的三叉戟是兩款非常出名的洲際彈道導彈。特別是三叉戟,試射非常頻繁,從研發至今,試射了100多次,成功率接近100%,而且改進型號“三叉戟II”射程達到1.2萬公里,遠遠甩開動不動就試射失敗的俄羅斯“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

2017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美軍從舊金山向位於比基尼環礁的誇加林靶場發射了一枚三叉戟II導彈,經過幾十分鐘的飛行,導彈準確命中靶場,試射獲得圓滿成功。而從舊金山到美國比基尼環礁誇加林靶場的直線距離也才7700公里,根本不夠“三叉戟II”導彈放開手腳飛。所以美軍要獲得準確的數據,也必須採用高拋彈道進行發射,只是彈道的高度相對“火星-15”試射要低很多而已。


除了高拋導彈測試,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更為麻煩的全射程測試。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夠洲際彈道導彈飛,所以全射程測試必須以公海為終點。因為是紅海,麻煩非常多,首先要和附近國家打好招呼,獲得許可。然後還要派出軍艦前往彈頭預定墜落點進行保護,因為公海屬於國際海域,任何國家軍艦都可以自由航行,所以會有些圖謀不軌的國家會派出軍艦來竊取資料,甚至是搶奪設備。


1980年,我國東風-5導彈就曾經進行過一次全射程的試射。導彈從我國本土起飛,經過三十分鐘飛行,導彈飛過赤道最終落入南半球的預定海域。為了防止發生意外和回收導彈數據艙,我國派出了一支由18艘艦船組成的艦隊負責回收數據艙。當時澳大利亞海軍派出了驅逐艦前來圍觀,甚至高速衝向在海里的我國東風-5導彈數據艙,妄圖搶奪。不過幸好我國海軍艦艇手疾眼快,在幾艘艦艇的配合之下,擋開了澳大利亞驅逐艦,將數據艙成功回收。全射程風險太大,我國在進行過一次收集到數據以後也恢復之前的高拋彈道試射。


赤焰噠噠噠


問這個問題的人估計也不太懂,試射導彈也不會水平與地面平直試射,就拿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地圖疆域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疆域跨度可以達到1.6萬公里,這個問題學過高中物理的人都會知道,飛機投彈是平拋運動,地面發射導彈是斜拋運動,如果知道導彈發射的初速度V,炮口與地面的水平夾角α,那麼炮彈從發射到落地的時間T,炮彈發射的高度H以及炮彈發射的路程S都能計算出來。


名字太長真不好起


給公海發射,也可以拿白宮和五角大樓當靶子先練練!



真愛e86


對於洲際導彈,國際上公認的標準是指最大射程等於或者大於8000公里的的導彈,按照這一標準來說,目前全球真正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也只有中、美俄英法五個常任理事國,而國土面積跨度勉強能達到8000公里以上的也就只有俄羅斯一個國家,而英法更是不足1000公里,那國土面積不夠各大國都是如何試驗洲際導彈的呢?

其實,雖然洲際導彈射程都在8000公里以上,甚至可以達到1.8萬公里(“薩爾馬特”洲際導彈),但並不是說明洲際導彈試射時就一定要按最大射程的標準飛行。從理論上來說,同樣的彈道導彈,其射程是隨著它彈道方向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所以各國在研發洲際導彈時經常用“高彈道”來代替它的全稱試驗!

對於美國來說,雖然其國土面積的跨度不足8000公里,但美國在全球卻有著眾多的海外島嶼,所以美國的路基洲際導彈試驗經常是從內華達,射向太平洋中部的誇賈林環礁靶場,這兩個地方的距離約為9000公里,稍微抬高一些彈道幾乎就可以當做是洲際導彈的全稱試驗了;另外,美國的海基洲際導彈也是打誇賈林環礁靶場,7000公里射程基本夠用!

俄羅斯/蘇聯可以說是洲際導彈試驗條件最好的國家了,在蘇聯解體之前其陸基洲際導彈試驗一般是從普列謝茨克射向遠東的勘察加半島,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幾乎可以滿足洲際導彈全程試驗的條件了,當然,俄羅斯想要試驗其最大射程達1.8萬公里的“薩爾馬特”也必須要用“高彈道”的方式才可以了!

而我們的洲際導彈試驗條件就沒有那麼好了,雖然國土跨度可以達到5500公里,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做發射點和靶場,我們的陸基洲際導彈試驗一般都是從酒泉發射以羅布泊作為靶場,兩地之間的距離只有2000公里,所以試驗時必須採用“高彈道”才可以;海基洲際導彈則是從自家內海渤海打羅布泊,也只有3000多公里,所以也是“高彈道”!

不過,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高彈道”的方式可以模擬洲際導彈的全程試驗,但並不能完全代替,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們就進行了一次東風-5洲際導彈的全程試驗,從內陸飛向南太平洋圖瓦盧附近,全程約9300公里的距離,也算是為我們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寶貴數據,不過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少!

而英國和法國因為國土太小,即便採用高彈道也不好試驗洲際導彈,所以英國的“三叉戟”(美國的技術)則是從美國東海地區打向其非洲殖民地,全程約9000公里;法國的M系列海基洲際導彈則是打向百慕大的殖民地!


天下布武


這不簡單,往公海打啊。

不是所有洲際導彈都能打一萬六千公里的,但即便是能打八千公里的洲際導彈,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無法滿足的,畢竟你國土面積小,你根本就沒辦法去在自己國家試射,點火就出國門了。

像俄羅斯這種土地非常遼闊的國家,就是直接在自家試射就行了,前兩天俄羅斯試射的白楊-M呢,就是從普列謝斯克的發射場,達到堪察加半島的,從俄羅斯西北直接打到最東邊。五六千公里,這就是土地大的好處,在自己家裡打洲際導彈,不用顧慮別人,不用管寬度夠不夠。

其實呢,俄羅斯這跨度還是不大夠用,那白楊M的射程一萬一千公里,俄羅斯這國土也不夠用,他也是沒有辦法打出全射程的。那咋辦?其實這還是有辦法的,就是直接提高彈道角度,拉高彈道,然後通過計算,算出它的等效射程,算完之後,就是他應有的那個射程了。

而美國這方面玩的其實更惡毒,他往馬紹爾群島打,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和美軍有協議,馬紹爾群島的幾個島礁都是美軍的試驗場,美軍前兩天發射的民兵3導彈就是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直接轟到馬紹爾群島的瓜加林環礁地區,這也是六七千公里,民兵3的射程也在一萬三千公里,同樣需要抬高彈道。

而像咱們呢,就直接往公海去打,這樣做比較麻煩,你得公告禁飛區什麼的,還有政治外交方面的交涉,而你打出去了,你還得派出監測船、打撈船、補給艦什麼的去撈回來,免得洩密。但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打出全射程試驗,數據什麼的更加精準了。

啊對,這個運載火箭其實就是彈道導彈,具體啥原因叫運載火箭呢,大家想必都清楚,這點就可以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