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你對“勝者王侯敗者寇”有什麼新的認識?

老孫遁世無悶


你好,“勝者王侯敗者寇”這句話雖然經典,但在我看來,這句話用來概括整個職場,還是比較片面的,下面我就舉兩個我身邊的例子。

1、失敗者的態度不能消沉

我朋友秦主任在一傢俬立醫院當內科主任,去年競選副院長一職,他的對手是影像科的雷主任。這兩位主任人都很好,非常謙和,所以職工投票這一環節也是不相上下。最後根據各方面綜合考慮,秦主任落選。

但秦主任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他依舊帶領自己科室的團隊奮戰在臨床一線。在治療患者的同時,秦主任還多次撰寫論文,認真學習新技術並在全院推廣,使得他們醫院的醫療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本次抗擊肺炎的戰鬥中,秦主任還身先士卒,率先進入一線,為每個發熱患者進行排查。那陣子,秦主任每天晚上都住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有時候連飯都顧不得吃。秦主任的做法贏得了大家的尊重,也得到了已經升遷的雷院長的尊重。

失敗者,不能消沉和墮落,更應該提升自我,發揮自己的價值。

2、勝者應該尊重敗者

我西安的同學陳培和同部門的李光互相之間都有點隔閡,因為他們兩人在部門裡工作業績都很突出,都想爭個第一。去年夏天,他們部門的老大因為跳槽走了,公司也沒準備給他們空降一個老大,於是這個老大的辦公室就成了倆人必爭之地。

經過公司多方考慮,我同學陳培順利當選。於是,他的老對頭李光很低迷,一方面是落選失敗,不甘心輸給陳培,一方面是感覺自己面子上也過不去。李光那兩天甚至想要辭職。

而就在那幾天,我同學去找了李光,和他談了很久,並當著同部門所有人的面告訴李光,自己需要他的協助,如果離了他,那自己什麼都不是。於是,在部門同事的勸說和我同學的誠意挽留下,李光不但打消了辭職的念頭,還成為了我同學的得力助手。在工作外,兩人現在也是非常要好的哥們。

勝者不應給敗者“穿小鞋”,應該尊重失敗者,尊重自己的對手,將其變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所以,我覺得“勝者王侯敗者寇”這句話不能用來概括所有的職場。並不是說勝者就高高在上,失敗者就一敗塗地。關鍵是要看他們對待此事的態度。勝者和敗者是可以成為相互彌補、相互促進的好搭檔的。


阿杰聊職場


馳戰疆場,很多人都聽過“成王敗寇”,理解為一個人能夠戰勝另一個人,就能夠稱王,而失敗的那個人就只能落草為寇。這理解為一個人的自身才能是否足夠。但是,在職場,越來越少的事情是隻憑藉個人的單打獨鬥就能夠做好的。

職場上的“成王敗寇”,指的是做事。

年前部門副主任離職了,離職前,公司下發了一個文件,內部競聘副主任。張明和王佳是部門資歷最老的兩個員工,也是潛在的候選人,大家都知道要在他們倆之間選擇一個人做副主任。但是也沒明說,他們倆便開始暗自較勁。

剛好公司接了一個單子,時間緊任務重。主任就把這個任務分別發給他們倆,說誰完成了,誰就是副主任。

張明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人,喜歡一個人做事情,經常獨來獨往。王佳則是喜歡到處打打鬧鬧,到處找人聊聊天的人。於是張明在接到任務的第一天,就帶著手下幾個弟兄開始了加班。而王佳,則優哉遊哉,似乎是不慌不忙。也不見他為了任務著急。

終於到了交單的日子。張明連續加班大半個月,卻只完成了百分八十。而王佳,順利完成任務。

後來才知道,雖然王佳一點也不著急,但是他通過申請追加預算,進行外部招標,將任務分解給多個人員單獨完成,他只抓了一個交期和任務銜接。張明雖然沒有預算超支,但是帶著手下連續加班的加班費,以及加班後的調休,綜合下來也沒有比王佳省多少錢。

根據主任允下的承諾,王佳順利當上的主任。

張明對這樣的結果很是憤憤不平,但是也無可奈何。只能背地裡發發牢騷,說王佳是靠關係“上位”。殊不知,這就是職場的“成王敗寇”的規則。

在職場,沒有對錯,沒有“苦勞”。事情做成了,大家都有功勞,事情失敗了,再大的“苦勞”也沒有功勞。

職場只認最終的結果,而對於過程中出現的紛爭,辛苦根本不在乎。每個人都在努力,只有成功的人才是奮鬥,你那只是在追趕。

在人的奮鬥過程中,有的人爬上了喬戈裡山峰,有的人爬上了珠穆朗瑪峰。但是,最終被記住的卻只有珠穆朗瑪峰,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殘酷,哪怕你跟第一名只差0.01mm,也不會被人記得。

成王敗寇,只有成功站上最高峰的人,才能是成功。

奮鬥,如果沒有成功,那將都是無聊的追求。

在職場,如果沒有業績,你的努力也不會被人注意。


春夏秋冬雨雪風


我是草根老周,草根的草樹根的根。不會冠冕堂皇只會聊聊家常。“勝者王侯敗者寇”,泛指古代社會,在爭奪政權鬥爭朝代更迭時,成功了就是合法政權,可稱帝王封萬戶侯;失敗了就是非法,被稱賊寇,只剩下被剷除鎮壓的命運。

在今天看這句話,它已經沒有現時價值但有一個漸進演化的過程。在職場領域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大家看過《亮劍》吧?李雲龍有一句名言,“兩強相遇勇者勝”。敵強我弱也要敢於亮劍。被那個時代成為“亮劍精神”。激勵著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從勝利走向勝利,並最終建立新中國。

我認為,“兩強相遇勇者勝”和“亮劍精神”,就是“勝者為王敗者寇”的漸進演化和詮釋。

到了今天,中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職場上也是需要具有開拓精神的勇敢者。

當年建立深圳特區就是一個勇者的行動,黨中央決定殺開一條血路成立特區,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摒棄計劃經濟,堅決走市場經濟的膽量和決心。

在職場也一樣,人們渴望成功。如果膽怯懦弱就不會成功,就不是勇者。

小平同志曾說,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倡導全社會提高時間就是金錢的認知。

民間有句俗語,“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也是崇尚膽量和勇氣。小腳女人成不了氣候。

當然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不可能人人成功,也會有失敗和沮喪。好在社會包容失敗,敗了錯了也不會成為賊寇。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胸中揣著東山再起的雄心,丟掉“不肯過江東”的迂腐,爬起來繼續奮鬥。昨天的失敗,就是今天成功的墊腳石。


草根老週五世


沒有新之說!千古如此,歷來如此,學到的如此,聽到的如此,看到的也是如此;家如此,國如此,天下如此,世界如此。但願,以後不要如此!


冀夫


不在職場也是這麼一回事兒!

主要是用其他標準來評判更麻煩!

而誰是勝者?

職場裡面首先要考慮做“剩人”!



觀點派


人生不只如此。勝敗都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總結。活明白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