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在地方實行的是群國並行制?

史之為鑑


劉邦組建的新朝廷,最大特色是“布衣將相”之局。

除了劉邦本人出身農民外,漢初公卿大臣大都出身卑微。先後任丞相的蕭何、曹參,出身縣吏;將軍樊噲是殺狗的屠夫;灌嬰是販賣絲綢的商人;周勃以織葦蓆為生,靠在喪禮上吹簫補貼家用;太僕夏侯嬰是個馬伕。

這樣一些草莽匹夫,對於治理偌大一個王朝,沒有任何經驗可談,而經歷了八年戰亂的山河急待重整。這種情況下,劉邦君臣很自然地選擇了沿襲、照搬秦朝的法令制度,進行新王朝的統治。但是唯有在分封的問題上,漢初沒有繼承秦朝的做法,實行全面的郡縣制,而是採取了郡縣與分封並行的體制。

採取這樣的政體形式,首先是形勢使然。

劉邦“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裂土分封正是楚漢戰爭期間群雄擁護劉邦的基本前提。

秦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分封勢力迅速反彈,各地反秦武裝紛紛自立為王。滅秦後,項羽更在咸陽大封十八諸侯,形成諸侯割據局面。楚漢戰爭開始後,劉邦的實力遠遜於項羽,為了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全力對付項羽,他一方面拉攏項羽分封的諸侯,予以承認;另一方面,將封王作為手段,籠絡和激勵那些有才能的將領,為漢效命。

其次,由於秦國的迅速滅亡,劉邦對郡縣制產生懷疑

劉邦本可以有另一個選擇,即在關東建立郡縣制,由中央直接統轄。但劉邦君臣認為,秦王朝就是因為廢除分封,以致秦末戰爭在關東爆發後,孤立無援,導致敗亡。還是歷史的慣性在起作用。分封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全面的郡縣制卻只在秦朝實施了十幾年時間。而且,秦帝國僅僅十五年就滅亡了,這讓劉邦君臣不能不對全面推行郡縣制產生懷疑。

小結

漢初的時候面臨的政治制度的選擇,要麼是單一的郡縣制,要麼是郡國並行制,但是劉邦最後選擇了郡國並行制。這裡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我個人認為客觀的原因可能更大一點,就是他沒有辦法。只有採取這樣一種制度,才能維持一個大一統的局面,才能夠使他這個皇帝得到更多的人擁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