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沒有定量計算,中醫配藥是根據什麼調整各種藥材數量的?

尼馬樂戈比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中醫理論講究的是醫理知識 藥則次之 當深明醫理之時藥也就是順手拈來的問題了 因中醫理論能讓閱懂者明白世間萬物皆可為藥之理 藥也只是到了病重之時才需要用一下 其它的疾病大都只需通過調節飲食結構即可 所以 病是吃喝出來的當然也就可以通過吃喝解決 一味強調用藥的中醫水平一般不會高 真正高明的中醫極少會用到藥的 那怕用也只是三、五劑便可以的了!


阿才記


同一種病,一百個中醫開出的藥方有一百個不同,中醫內服藥以錢或克數為單位。


白雲668528


定什麼量?就是西藥按體重定用藥量的那個定量?就是體重在哪個範圍內用什麼定量?那是定還是不定?

話說用藥是衝著病症去的,其用量是被病症決定的。你把“病症”定個量我看看?病症能定量了,用藥自然就定量了。


長風浩蕩


中醫有定量。中藥論克開。


劉智敏602


中醫治病的關鍵和技巧就在於對病患的辯證論治,隨症加減用藥!這正是考驗一箇中醫醫術和中藥水平高低的基本體現!


時光倒不轉


根據身體病灶主要位置!!!但是!!!身體是一個整體互聯的生命體,所以需綜合用藥!!!有所側重!!!適情調整!!!


記著看w我的評論coo


藥方經方個經驗


風雪漫渡


一切都是經驗,跟做飯一樣。


獸醫駿馬


說中醫沒有定量計算這個說法恰恰反應了不懂中醫,我想問一下你能把人類會得多少種疾病說出來,把每種疾病的程度說出來,中醫就會給你定量了,古聖留下的方劑都有詳細記載,什麼病,什麼程度,如何演變預後,如何預防都針對性得講了治法和用量,這還不足以說明中醫的厲害嗎?

關鍵是後世人得病會完全按照古聖的方子去得病嗎?病有無數種,程度也有所不同,個體還有差異,祖宗早已給後人留下了非常完善的治療理論體系,依照理論,依照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則,依照病情去合理配伍恰恰是中醫最科學最實際,西醫完全比不了的地方,人個體既有差異如何定一個標準的量,程度輕重既有差異,如何定一個具體的量,這個量只能掌握在中醫的手裡,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量。

所有抨擊中醫的人都是因為根本就不知道中醫裡面都包含了什麼,想當然去詆譭。中醫學習要懂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沉浮,性味歸經;要懂臟腑辯症,八綱辯證,六經辯症等,要懂脈像,懂經絡穴位針灸等一系列的知識才行,儘管現代人已經失去了內證功夫,但是能把祖宗留下的智慧繼承好就非常厲害了。

希望批評中醫的人具體點,如果你能把中醫的八綱辯證或者中藥的性味歸經或者任何一項提出它的不合理,錯在哪說出來,還有個討論的餘地,完全沒有針對性,對中醫理論一竅不通,還要批評,真不知要說什麼好。


haolanying1973


首先說說中國的傳統食品,藥品的定量。

說藥品可能不太熟悉,說食品吧。學廚師,師傅是不會教導你放多少鹽的,只教授你主料,陪料,佐料,製作程序,掌握火候。走遍全國,千地千味,萬人萬品。想吃正宗,還得去原產地。

中藥也一樣,有南沙參,北沙參,南吳庾,北茱萸等等。

同樣的藥方,可人用,也可獸用。

因為地緣遼闊,北方風沙嚴寒,南方高溫潮溼,醫師就要在方中調節劑量,加大發散除溼藥。北方風寒,就要增加滋潤溫補藥。

這也是中醫辯證施治的精髓。也是導致中醫傳承困難的根本。

首先說明,好的中醫,是需要精通天文,地理,陰陽的。

古人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治國和治人都需要高深的學問。

中醫,講究傳承,不是看幾本藥書,記多少湯頭就算中醫。

就像燉雞,師傅教授你什麼雞好,放什麼調料,燉多少時間,但只有師傅最喜愛的徒弟才知道,燉雞不可以揭鍋蓋,出鍋時打開鍋蓋要立刻加香油鎖住香味。別人還在為加少了無味,加多了有中藥味發愁呢😂😂😂這也是中醫沒落的原因吧。因為中醫會同門相殘。

西醫定量製劑。管你黑人白人黃種人,亞洲歐洲南美洲。是適合發明藥物的人群用的。

就像在外國開中餐館,必須公開用料量。如果真按湘菜,川菜製作程序,外國人吃的了嗎?可中國人會說你做的是個錘子,這也是川菜?格老子再給我來點辣椒。[捂臉][捂臉][捂臉]

所以,認識的錯誤是對中醫的最大傷害。

西醫就像流水線。萬人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