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限分析法」實現商品品類診斷

四象限分析法,常用於分析在售商品的商品結構,從而發現品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方向。

01 四象限分析法的定義

四象限分析法又可稱作矩陣分析法,是指將事物的兩個關鍵屬性作為分析的維度,進行分類關聯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

廣為流傳的“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是四象限分析法的一種。

波士頓矩陣是將企業所有產品從「需求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這倆個維度進行再組合,依次分為“明星類產品”、“問題類產品”、金牛類產品”、“瘦狗類產品”

其目的在於使企業針對產品的不同發展情況,採取不同的決策,實現產品與資源的良性分配。

「四象限分析法」實現商品品類診斷

02 四象限分析法的使用例子

鑑於缺少市場數據,我司在進行商品四象限分析法時,採用「商品客戶數」和「毛利額」這倆個維度進行商品分類,以「商品平均客戶數」和「商品平均毛利額」作為區分高、低的分割點。分類結果字段如圖所示:

「四象限分析法」實現商品品類診斷

「四象限分析法」實現商品品類診斷

其中:

A-代表客戶數高於平均值,毛利額高於平均值;

B-代表客戶數低於平均值,毛利額高於平均值;

C-代表客戶數

高於平均值,毛利額低於平均值;

D-代表客戶數低於平均值,毛利額低於平均值;

將商品分類完後,再針對商品分析結果,採取不同的策略。

比如,

1、若總體平均毛利較低,則需要提高商品毛利,或是引進高毛利商品;

2、針對B類商品(高毛利低客戶數),則需要加強這部分商品的推廣,提高客戶購買轉化率。

四象限分析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商品策略調整後,需再將商品進行四象限分析,以觀察商品成效。

03 四象限分析法拓展應用

四象限分析法可以根據具體需要,選擇不同維度指標,來提高我們工作生活效率。

3.1 應用一:用到時間管理上。

可以按事情的「重要性」以及「緊急程度」兩個維度,把相關待辦事件放進四個象限當中,再針對每個象限的事件作出相應處理方案。

比如,

關乎賺錢或是生活穩定的,都列進重要緊急事項中。如工作項目的跟進,和給家裡人定期打個電話。

而對生活影響非常小的事項,可大膽列進不緊急不重要事項,如追電視劇或是玩遊戲刷成就。


個人感覺,此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梳理清楚日常事務,讓我們有的放矢。

但因為每天想到的都是緊急的事情,所以我們更應該將精力放在如何分辨出更重要的事情。

特別推薦「每天三件事」這個方法。在早上列出當天最重要的三件事,並努力用一天的時間完成。這樣久而久之,也是能夠達到預設的目標。

「四象限分析法」實現商品品類診斷

3.2 應用二:用在自我認知上

我們經常聽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但依舊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這難免會招致煩惱。我們增加一個維度再來看看。

當你是正確的,別人也是正確,那這個時候“正確”本身的價值並不大。你是錯誤的,別人都是正確的,那這才是非常可怕,這是我們需要警醒自己的。

最具備價值的,只有當你是正確的,別人都是錯誤的時候。

比如在20年前堅持買房囤地的,現在賺的盆滿杯滿。(僅用作舉例,現在世道不行了)。或是在10年前入職互聯網公司,現在大概率賺的比傳統企業的多得多。

多聽聽行業大佬的意見,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斷。“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意見,最終自己做決定”。

「四象限分析法」實現商品品類診斷

以上就是對四象限分析法的全部介紹,希望你們可以應用到自己的分析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