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奧巴馬傳》- 米歇爾放棄百萬年薪,華麗轉身

01.今日導讀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遇見你,我是簡老師。今天繼續為你解讀《成為:米歇爾·奧巴馬自傳》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內容。

昨天我們瞭解到了米歇爾的情感生活,她與奧巴馬一路走來的苦辣酸甜,互相扶持。今天,我們來詳細瞭解米歇爾的職場生涯。米歇爾大學畢業後,成為了眾人羨慕的律師。她領著高薪,前途無量,卻聽從內心的聲音,選擇辭職。在轉行前期,她做了充分的準備,讓自己實現了華麗的轉身。成功的事業是一個女人最好的保養品,職場中的米歇爾帶領團隊,實現了一個個從0到1,從1到100的跨越。米歇爾活成了許多女性心中的理想模樣:她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事業處在上升期,並且受人尊重。

成為律師前途不可限量,卻萌生轉行念頭。1988年,米歇爾意氣風發地從哈佛大學的法學院畢業了,手拿博士證書的她進了一家名叫盛德的頂級律師事務所。盛德律師事務是全美綜合實力最強的律師事務所,業務遍佈全球,還曾多次被評為“最佳律師事務所”。

那時,米歇爾是這家公司唯一的非洲裔律師,她一年可以領到12萬美元的薪水,這比她的父母一輩子賺的錢都要多。那個時期的12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大約有50萬元,相當於今天的好幾百萬。

年僅25歲,米歇爾就已經過上了旁人眼中成功人士的生活。她每天穿著阿瑪尼定製套裝開車去上班,享受著葡萄酒定製服務。下班後,她又積極地進行有氧健身運動。每逢週末,米歇爾就和身邊一群同樣積極向上,想在職場上大展宏圖的女性朋友小聚,分享彼此對行業趨勢、工作進展的看法。

這時的米歇爾極度渴望成功,她甚至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奮鬥目標,那就是在32歲之前成為事務所的合夥人。一路走來,米歇爾從普林斯頓到哈佛再到盛德,她的人生軌跡就像坐火箭一樣直衝雲霄,沒有任何偏差。

米歇爾一直都是個好勝心很強的女孩兒,她努力地學習,用心地工作,她想做一個各方面都拔尖的人。在她很小的時候,每當別人問米歇爾長大後要做什麼,米歇爾就會告訴大家,她想成為一名醫生。大家聽到這個答案,總會稱讚她是一個有出息的孩子,這讓她很開心並且有成就感。她希望成為別人眼中的厲害人物,這時她所理解的成功就是世俗定義的那種成功。她一直按照大家的期待,規劃著自己的學業和工作,她讀了全美最好的法學院,畢業後也如願以償地進入頂級律師事務所。

可事實上,生性喜歡熱鬧的米歇爾作為初級律師,並沒有和客戶打交道的機會,她要做的是一遍又一遍地處理手中的文件,這讓她感到煩躁不安,她想脫離這種環境,卻又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

在身心俱疲的現實面前,米歇爾不得不承認其實律師這份工作並沒有給她帶來成就感。雖然米歇爾也把這份工作乾得很不錯,但她對此沒有絲毫熱情。承認這一點既痛苦又艱難。畢竟在此之前米歇爾那麼勤奮努力,攻讀了哈佛大學的法學院,又耗費了許多時間精力才考取到律師執業資格證。現在如果要放棄這些,前期的付出就白白浪費了,而且這份工作能帶來豐厚的報酬,前途不可限量,著實讓人難以割捨。

這時候的米歇爾雖然萌生了轉行的想法,但沒有采取任何實際行動。她和大多數人一樣,雖然想要換工作,卻瞻前顧後,不敢輕舉妄動,也不想那麼快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02.成為律師前途不可限量,卻萌生轉行念頭

1988年,米歇爾意氣風發地從哈佛大學的法學院畢業了,手拿博士證書的她進了一家名叫盛德的頂級律師事務所。盛德律師事務是全美綜合實力最強的律師事務所,業務遍佈全球,還曾多次被評為“最佳律師事務所”。

那時,米歇爾是這家公司唯一的非洲裔律師,她一年可以領到12萬美元的薪水,這比她的父母一輩子賺的錢都要多。那個時期的12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大約有50萬元,相當於今天的好幾百萬。

年僅25歲,米歇爾就已經過上了旁人眼中成功人士的生活。她每天穿著阿瑪尼定製套裝開車去上班,享受著葡萄酒定製服務。下班後,她又積極地進行有氧健身運動。每逢週末,米歇爾就和身邊一群同樣積極向上,想在職場上大展宏圖的女性朋友小聚,分享彼此對行業趨勢、工作進展的看法。

這時的米歇爾極度渴望成功,她甚至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奮鬥目標,那就是在32歲之前成為事務所的合夥人。一路走來,米歇爾從普林斯頓到哈佛再到盛德,她的人生軌跡就像坐火箭一樣直衝雲霄,沒有任何偏差。

米歇爾一直都是個好勝心很強的女孩兒,她努力地學習,用心地工作,她想做一個各方面都拔尖的人。在她很小的時候,每當別人問米歇爾長大後要做什麼,米歇爾就會告訴大家,她想成為一名醫生。大家聽到這個答案,總會稱讚她是一個有出息的孩子,這讓她很開心並且有成就感。她希望成為別人眼中的厲害人物,這時她所理解的成功就是世俗定義的那種成功。她一直按照大家的期待,規劃著自己的學業和工作,她讀了全美最好的法學院,畢業後也如願以償地進入頂級律師事務所。

可事實上,生性喜歡熱鬧的米歇爾作為初級律師,並沒有和客戶打交道的機會,她要做的是一遍又一遍地處理手中的文件,這讓她感到煩躁不安,她想脫離這種環境,卻又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

在身心俱疲的現實面前,米歇爾不得不承認其實律師這份工作並沒有給她帶來成就感。雖然米歇爾也把這份工作乾得很不錯,但她對此沒有絲毫熱情。承認這一點既痛苦又艱難。畢竟在此之前米歇爾那麼勤奮努力,攻讀了哈佛大學的法學院,又耗費了許多時間精力才考取到律師執業資格證。現在如果要放棄這些,前期的付出就白白浪費了,而且這份工作能帶來豐厚的報酬,前途不可限量,著實讓人難以割捨。

這時候的米歇爾雖然萌生了轉行的想法,但沒有采取任何實際行動。她和大多數人一樣,雖然想要換工作,卻瞻前顧後,不敢輕舉妄動,也不想那麼快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03.不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勇敢地活出自我

就在這個時期,她的大學摯友蘇珊娜年僅26歲因為癌症英年早逝,父親也因心臟病復發突然過世,這接二連三的打擊讓米歇爾一下子醒悟過來:生命短暫,自己應該活在當下,應該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她不想做一輩子的律師,這樣當她死後,人們提起她時,只會說出“這個律師很會賺錢”之類的話。

與此同時,奧巴馬對工作的選擇也深深地感染了米歇爾。奧巴馬曾是《哈佛法律評論》的主席,他是創刊103年以來的第一位非洲裔美籍主席。畢業後,奧巴馬原本可以藉此找到一份名利雙收、薪資豐厚的工作,但他並沒有這麼做,奧巴馬覺得人生過得有意義比賺到很多錢更重要,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奧巴馬的這種人生態度也影響到了米歇爾,此時的米歇爾想要靜下來心來,認真思考自己究竟對哪些方面有熱情,並把這和擇業結合起來。之後,米歇爾為了成功轉行,積極準備,她主要做了三方面的事情。

首先,她讓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現有工作中最有意義的地方,看一下自己是否能重新愛上律師工作。同時,她也和領導積極溝通,表示願意嘗試更多有挑戰的工作。當時,美國的一流律師事務所中,非洲裔律師比例不到3%。她開始拓寬自己的工作範疇,並把招聘暑期實習生作為自己的重點工作。米歇爾想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讓更多法律系的有色學生擁有實習機會。可是,米歇爾的做法依舊沒有讓她發現這份工作的魅力。

其次,她把自己感興趣的所有工作全都記錄下來,比如兒童教育、幫助有色人種、幫助女性成長等等。米歇爾希望有機會去學校、基金會或是一些非盈利組織工作,讓自己發光發熱。同時,她也綜合評估了每個崗位的優劣之處。她知道換行業換工作,意味著自己未來的收入會大幅下降。但凡事不會十全十美,要想實現人生價值,總要做出一些犧牲。米歇爾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經濟狀況,為自己定下了下一份工作的收入底線。

最後,米歇爾採用了主動出擊的策略。在那個互聯網和手機都還沒普及的年代,米歇爾使用了最原始的方式營銷自己。一方面,她擴大自己的交友範圍,伺機向那些成功轉行的過來人請教。她迫切地想要認識更多人,想知道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假如自己不做律師了,又有哪些選擇的空間。另一方面,她時刻留心招聘信息,但凡有一點希望,她都會寄出自己的簡歷,等待對方的迴音。

米歇爾骨子裡的果敢自信,讓她勇於大膽出擊。她在幾個月內,抓住了所有機會,拜訪了每一位能給她帶來擇業建議的人士。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結識了一位精英女性瓦萊利,瓦萊利也曾經是一名優秀的律師,後來由於無法忍受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工作內容,就辭職前往政府部門工作。她覺得轉行讓自己的生活煥然一新,從頭到腳的每個毛孔都暢快不已。她和米歇爾相談甚歡,兩人惺惺相惜,瓦萊利朝米歇爾拋出了橄欖枝,她邀請米歇爾去做市長助理,不過年薪只有六萬美元,相當於米歇爾律師工作的一半酬勞。

米歇爾覺得未來可期,對這份政府工作也挺感興趣的,但她還不敢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遞交辭職申請書。她有點想退縮,因為她還不能確定自己這麼做究竟對不對。關鍵時刻,奧巴馬一直鼓勵米歇爾,奧巴馬告訴米歇爾:“人生的美好恰恰在於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日子雖然安穩,卻缺少了很多讓人驚喜的時刻。所以應該放心大膽地做出改變,去挑戰一個未知的領域”。

在奧巴馬的鼓勵下,米歇爾勇敢地邁出轉行的步伐,她不再留戀眾人眼中無比風光的好工作,不再依照世俗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得失成敗。她選擇為自己而活著,選擇了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

04.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上,工作要遵循本心

離開市政廳後,米歇爾加入了一家名叫“公眾聯盟”的組織,主要是幫助一些有才華的年輕人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當時,這個組織剛成立不久,各方面的條件都不成熟。這是米歇爾人生中第一個從零開始的工作機會,成功與否,全靠她的努力。公眾聯盟能付給米歇爾的薪水很少,甚至不夠她還自己每月的貸款。但再三權衡下,米歇爾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因為她想幫助更多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自此,米歇爾開始大顯身手,帶領團隊投入了瘋狂的工作,大事小事她都親力親為。公眾聯盟一直在發展壯大,至今已經在全美20多個城市設立了分會,影響力很大。這是米歇爾在職場中做過的最滿足的事情之一,因為她遵循本心,也真的從中收穫到滿滿的成就感。

3年後,也就是1996年的秋天,米歇爾考慮到家庭的原因,她離開了自己一手創辦的“公眾聯盟”,前往芝加哥大學,成為負責社區關係事務的副處長。這份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促進社區與城市的融合。選擇這份新工作意味著她能拿到更高的薪水、更好的醫療福利,並且擁有更合理的工作時間。

到了2001年,米歇爾的二女兒薩沙出生了。米歇爾在朋友的引薦下,就職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成為負責社區事務的執行董事。在這份工作中,米歇爾大膽創新,帶領團隊從細微處做起,逐漸加深了醫院和周邊社區的緊密聯繫,讓醫院的社區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進展。米歇爾也因此迎來了事業的巔峰,被任命為醫學中心的副院長,管理上千名員工。

從米歇爾的工作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不甘平庸的人,面對事業,米歇爾始終選擇走出舒適區,不斷地突破自己,終於迎來了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其實,那些出類拔萃的人並不是生來就自帶光環的,只是他們每一次都選擇了更加艱難的那條路,不斷地升級自己的認知和能力,長此以往,自然讓旁人望塵莫及。

05.今日回顧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解的主要內容,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今天,我們瞭解到了米歇爾的職場生涯。她放棄了外人眼中風光無限的律師工作,毅然決定轉行,勇敢地追求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業,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她的轉行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先用全新的角度考量現有的工作,看看能否找到一個切入點,讓自己重新愛上手上的工作;接著把自己當下感興趣的所有工作都記下來,並進行綜合評估;然後有意識地擴大交友範圍,向有相同經歷的人討教,並時刻關注招聘信息。當父親與摯友英年早逝,也讓米歇爾明白了人生要為自己而活著,而奧巴馬的鼓勵支持更是促成了米歇爾轉行的契機。在新的工作領域做出成績後,米歇爾又不斷地挑戰自我,滿懷信心去迎接一個個事業上的難題,從未服軟和退縮。

那麼擁有多重身份的米歇爾,又是怎樣平衡她的家庭與工作的呢?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天的內容吧。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我們明天見!

06.思考與討論

你認為米歇爾的轉行經歷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參考借鑑呢?當你選擇一份工作時,首先考慮的是薪水問題還是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呢?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