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河南東部平原地區比西部山區發展水平差,平原土地肥沃不是應該發展得更好嗎?

A好久不見30938541


河南省西部,有洛陽市、濟源市、三門峽市、焦作市等地區,要麼是老工業基地,要麼是煤城,要麼是鋼城,工業起步早、基礎紮實,加上公路、鐵路優勢,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人的發展觀念因此比豫東地區要強的多。

豫東地區雖然是大面積的平原,土地肥沃,國家定位就是以農業為主,打照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加上歷史上經常發生黃河決口等災害性事件頻發,工業基礎就比較薄弱。

現在豫東地區也迎來了發展機遇,前途無量!




葵城印象


我來解釋一下,河南的東部是平原,安徽江蘇的北部是平原,山東西部是平原,你看看地圖就知道,這是一個完整的黃河衝擊扇大平原,本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是糧食棉花油料基地,所有的歷史重大事件都離不開這裡,漢有劉邦蕭何曹操,宋有宋江梁山起義,女英雄穆桂英就出生在這裡,文有包公寶龍圖,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這兒

人們的生活場景),明有朱元璋。。。解放戰爭四大戰役決定性的戰爭就發生在這裡,等等,幾乎所有的歷史大事件都和這裡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得中原者得天下,過去真的很輝煌,是兵家必爭之地。只是後來被四個省分割了,就成了邊緣不被重視的地區。河南首先發展洛陽安陽鶴壁等西部和北部地區;安徽江蘇發展蘇南皖南等地區;山東發展膠東半島等地區,這兒除了作為產糧基地人力資源輸出,就基本上沒有發展項目了。底子本來就薄弱,哪有資本和其他地區比發展呢?


故鄉的紅棗樹


很簡單道理,種地條件好了就光想著種地了,農業的附加值最低,就是咱們說的種一輩子地發佈了財,西部山多資源多,礦產資源發展工業,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二三產業附加值可比農業高得多。另外現在東部好多富餘勞動力出去打工就是為了多掙錢,處在糧食主產區的東部,有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歷史使命,農業用地也有嚴格紅線,其實是做出了很大的犧牲的!


魅力東城區


河南東部平原基礎不行。解放以前是黃泛區,誰敢辦廠?

不過在黃河奪淮入海前,東部也不差,春秋時期的宋國就在今天豫東,那可是全中國商業最大達的地區。宋朝時就更不用說了。


渴望飛機


主要是東部平原糧食主產區,國家為了糧食安全,不主張不扶持發展工業,就像河南之於中國


A老男孩33


東部土地肥沃主要產糧食,搞農業不賺錢,沒有工業才落後。而西部靠的是工業,因為西部礦藏豐富,而且傳統工業較多,當地的老百姓有活幹就有錢賺。這就是西部富裕的原因。


老張12138yy


平原地區是重要的糧食生產離地。雖然糧食很重要,但是現在的糧食價格很低,如果兩季都種糧食的話,農民確實賺不到什麼錢


天平147267671


感謝邀請,這裡所謂的發展其實是指整體發展水平,河南西部若干城市因為工業相對強悍,所以經濟發展也相對較好,而東部城市主要是發展第一產業,在經濟總量上相比西部有劣勢,這主要是地貌以及位置原因。首先在定位上,河南東部城市是傳統的產糧大區,主要定位是第一產業,第一產業在五六十年代是保障食物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是在進入改革開放以後,純粹的農業已經不足以支撐經濟快速發展,所以東部城市很多人口外出去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謀生,這便造就了東部工業薄弱、人才流失的現狀,最終展現到當前便是經濟相對薄弱。
其次從地勢地貌上來看,河南西部區域是我國沿海溝通西部的重要通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河南西部的函谷關便是兵家要道。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河南西部通道仍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北部是山西,南部是湖北的情況下,通過洛陽、三門峽一線,是最佳的經濟溝通路線,有溝通有往來便能帶動經濟發展。最後可能也與黃河的黃泛區有關係,歷史上黃河有過決口,主要的影響區域便是鄭州東南區域,這可能也是東部區域工業薄弱的原因之一。另外河南西部擁有很多礦產資源,我們所熟知的洛陽、三門峽、焦作、許昌、平頂山都有很豐富的煤礦資源,煤礦在上個世紀工業發展時期,絕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依託於煤礦這幾個城市集中了河南大部分的工業。
以上便是河南西部整體水平優於東部的原因,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在農業方面,河南東部仍強於西部,但問題在於東部缺乏礦產資源,比如開封市礦產資源幾乎為零,依託礦產資源發展經濟比依託農業資源發展經濟要來得便利的多,所以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東部自然顯得衰落,不過話說過來,西部地區就一般老百姓而言,比東部地區強得也十分有限。

不過我認為這都是暫時的,因為目前河南東部地區有兩個潛在優勢存在!

其一:農牧結合

東部地區雖然農業發達,但是畜牧業仍比較落後,農業和畜牧業沒有實現結合發展,結合歐美髮達國家的經驗,這一地區畜牧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其二:短途生活休閒旅遊業

在以往,大家去旅遊都集中在景區,景點之類的地方,而現在,國外遊也成了熱門,但其實除了這些旅遊方式外,還有一類旅遊方式沒得到有效發展,不過可以預期未來這類旅遊方式又必將得到極大發展,這種旅遊方式是什麼呢?就是短途生活休閒遊。

什麼叫短途生活休閒旅遊?其實就是一種耗時短,路程短的輕鬆休閒旅遊方式,這種旅遊方式不拘泥於什麼樣的交通工具,私家車可以,自行車可以,甚至步行也可以,範圍在三五十里至三五百里之間,讓人一天之內就能快速擺脫城市的喧囂,置身一種身心放鬆的旅途中,可以預料,哪個縣首先抓住這次機遇,哪個縣的經濟很快就會騰飛,因為景點景區遊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的收益是有限的而且週期性也比較強,但短途休旅遊卻能給城外居民帶來極大的收益,且投資較小!東部地區在這一方面有很多天然的資源,未來發展可期。


月亮城


先上一張圖
這是河南地形圖,從這張圖裡可以明顯看出來,豫東,豫南綿延千里,一望無際的平原,土地平整,水網密佈都是優質高產的土地,適合大規模的農業耕種,村莊密集,人口聚集多,特別是豫東南。再看豫北,特別是豫西地區,大面積的山地丘陵,人口相對較少。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會造成河南西強東弱的局面。

國家定位

國家給河南的諸多定位政策中有一個是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因為大面積平原的存在,自古以來就是糧食產量大省,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產量長期位居全國前列,舉個栗子,豫東平原的周口市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60億斤,每年為國家提供商品糧都在100億斤以上,為國家的糧食安全,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做出來很大的犧牲。

因為是糧食主產區,所以大量土地為永久基本農田,不能作為建設工廠等其他工業發展用地,也不可能大規模地發展工業。用地指標受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也必須這樣做。也因此發展受限。(當年周口平墳的一個原因就是為機場的建設提供土地)

國家定位也導致河南東部不可能大規模發展工業,那麼發展水平必然受限。河南省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豫東相比於豫西就是河南的糧食生產核心區。

資源稟賦

來一張河南資源分佈圖,

無論鐵,煤,還是石油,都集中在豫西,(永城有煤田),因為自然資源的集中分佈,導致自建國以來國家以及河南確定的工業項目大多位於西部資源豐富地區,例如一五時期國家在河南確定的工業項目大多在洛陽,鄭州等整個東部一個都沒有,利用這些先期佈局的工業項目,這些地市都建立起了初步的工業基礎,以後在此基礎上的發展也相較於東部有利,例如洛陽的機械製造業,平頂山利用煤炭資源發展的尼龍產業。

即使後期的發展也使得東部工業發展大多處在製鞋,製衣,糧食加工等初級,勞動力聚集型產業。
豫東南塌陷區


鐵路交通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鐵路至關重要。

河南的鐵路交通以京廣線為界東西截然不同,西部有焦柳鐵路,漯寶鐵路,寧西鐵路再加上京廣,隴海乾線以及其他的地方鐵路,西部鐵路基本成網。

再看京廣以東,有啥?濮陽的瓦日鐵路一天一班比大巴還慢的列車,周口漯阜鐵路千萬人口一天七趟車,開封就東西還行,南北也是交通不便;京九鐵路三進三出河南成就了商丘的樞紐地位,但是並沒有有效串聯起東部的城市,一條濮潢鐵路豫東人民盼了百年,十三五還在研究中。地市尚且不行,區縣的鐵路交通就更不談了。

無論是已建成,還是規劃,無論普鐵還是高鐵河南東部的鐵路交通都沒法與西部相比。

人口流失

經濟發展不行,人口承載力低,導致大量人口流失,這就是一個正反饋。

豫東地區整個都是人口淨流出區域,大量勞動人口流失,老人孩子留守家園,也必然導致經濟發展困難,各種原因不再詳述。

另外還有旅遊資源分佈,高校資源分佈等原因導致河南東部經濟發展不去西部。

此外1954年河南省會由開封西遷鄭州也必然導致經濟重心西移。

還有黃泛區的因素呢。


河南東部發展不如西部是有以上因素以及其他原因共同相互作用的結果,歷史發展如此,我們也不畢牢騷,東部地區風發圖強,將來也大有可為,協同步入新時代,共建美好未來生活。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忽噴,歡迎評論相互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